由婷 ,孫濤 ,車瑛琦 ,武輝宇
1.大慶龍南醫(yī)院血液腫瘤科,黑龍江大慶 163000;2.大慶油田總院胸心外科,黑龍江大慶 163000;3.大慶人民醫(yī)院腫瘤三科,黑龍江大慶 163000
食管癌作為消化系統(tǒng)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具有發(fā)病率高,侵襲性強,發(fā)病癥狀隱匿等特點,大部分患者就診時已出現(xiàn)擴散,預后較差[1]。 研究表明,血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receptor-2,VEGFR-2)、 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等因子在該病中起重要作用[2]。 阿帕替尼和替吉奧均為治療晚期癌癥的藥物,但其往往需聯(lián)合化療或放療使用[3]。該研究單純采用兩者聯(lián)合治療2019 年1 月—2020年6 月收治的晚期食管癌患者共31 例,效果尚可,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腫瘤科收治的62 例食管癌患者, 隨機數表法分為聯(lián)合組及對照組,聯(lián)合組31 例,男15 例,女 16 例;年齡 18~62 歲,平均(40.23±3.15)歲。對照組31 例,男 12 例,女 19 例;年齡 19~65 歲,平均(40.59±3.98)歲。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該研究方案經院倫理委員會審核,符合倫理學規(guī)范,準予執(zhí)行。
納入標準:①診斷標準依據食管癌診療規(guī)范(2018年版)制定,患者均符合此標準[4];②依據食管癌TNM分期第8 版選定病理分期Ⅳ期患者[5],且Karnofsky 評分60 分; ③符合阿帕替尼及替吉奧應用指征且無禁忌證;④年齡18~65 歲;⑤對該研究所涉及之用藥方案、損失及獲益情況完全知情,自愿加入。
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部位原發(fā)惡性腫瘤;②合并其他臟器嚴重功能障礙,如嚴重心臟病、嚴重呼吸系統(tǒng)疾病、嚴重肝腎功能損傷等;③合并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④合并精神類疾病或認知、表達障礙,無法表達自身情況。
剔除標準:①該研究治療期間出現(xiàn)意外或不良事件,須改用其他方案治療者;②依從性差,導致數據不足或自行退出者。
兩組均予以一般治療:休息、增強免疫力、抗感染及其他對癥治療。
對照組采用替吉奧膠囊 (國藥準字H20080802,規(guī)格:20 mg、25 mg)口服,給藥劑量依據體表面積:體表面積<1.25 m2:40 mg/次,2 次/d; 體表面積 1.25~1.5 m2,50 mg/次,2 次/d;體表面積≥1.5 m2,60 mg/次,2 次/d。
聯(lián)合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國藥準字 H20140103,規(guī)格:0.25 g)治療,艾坦 1 次/d,0.5 g/次,每日早餐后30 min 以溫開水送服。
阿帕替尼連續(xù)服用至出現(xiàn)Ⅲ或Ⅳ級不良反應時停藥至不良反應緩解,后按原劑量服用;替吉奧膠囊服用 21 d,休息 14 d,交替應用。 研究以 35 d 為 1 個治療周期,觀察1 個治療周期。
①臨床療效:標準參考食管癌診療規(guī)范[4]中WHO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緩解(CR):CT 提示腫瘤完全消失;部分緩解(PR):CT 下可見腫瘤兩徑(最大水平直徑、最大垂直直徑)的乘積縮?。?0%;穩(wěn)定(SD):上述乘積縮小≤50%或增大≤25%;進展(PD):上述乘積增大>25%。依據尼莫地平公式:有效率=(CR 例數+PR 例數)/總例數×100%。
②血清學指標:患者開始治療前及觀察結束時采集空腹6 h 靜脈血, 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測定法(ELISA)法檢測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VEGF)、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受體-2(VEGFR-2)、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表達水平,所有操作嚴格按照試劑盒所述執(zhí)行。
③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主要不良反應包括骨髓抑制、肝功損傷、胃腸道癥狀、蛋白尿等。
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或率(%)表示,比較采用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聯(lián)合組有效率51.61%, 對照組有效率22.58%,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前,兩組各指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各指標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與治療前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聯(lián)合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 VEGF、VEGFR-2、bFGF 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患者 VEGF、VEGFR-2、bFGF 水平比較()
組別聯(lián)合組(n=31)對照組(n=31)t 值P 值VEGF(ng/mL)治療前 治療后VEGFR-2(pg/mL)治療前 治療后32.43±3.99 33.76±4.01 1.309 0.196 20.93±2.16 29.47±2.62 14.003<0.001 501.67±133.42 497.62±141.37 0.116 0.908 239.57±86.33 348.67±118.02 4.154<0.001 bFGF(pg/mL)治療前 治療后77.38±9.42 75.71±8.97 0.715 0.478 45.39±6.83 34.74±7.04 6.045<0.001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均較輕微,經對癥處理后均可好轉。聯(lián)合組肝功損傷1 例、胃腸道癥狀3 例、蛋白尿1 例、其他2 例,發(fā)生率22.58%;對照組肝功損傷1例,胃腸道癥狀1 例,其他2 例,發(fā)生率12.90%,兩組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腫瘤瘤體內部有豐富的血運系統(tǒng),在腫瘤形成過程中,其內部血管的生成也十分迅速,而VEGF 作為已知最強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在腫瘤患者體內高表達[6],高表達的VEGF 與其受體VEGFR-2 結合,促進血管內皮生成[7]。 bFGF 可促進腫瘤內部血管增生,促進其有絲分裂,在腫瘤增值及其血運系統(tǒng)建立的過程中起重要作用[8]。阿帕替尼是一種酪氨酸激酶抑制劑,作為酪氨酸激酶抑制劑, 阿帕替尼能夠高度選擇性的與VEGFR-2 結合,抑制其磷酸化,通過抑制其磷酸化而降低VEGFR-2 與VEGF 結合力,減少血管內皮細胞的增值及修復,降低瘤體內部血管密度。 阿帕替尼現(xiàn)已廣泛應用于胃腺癌、胃-食管結合部癌等的治療。替吉奧膠囊由替加氟、奧替拉西甲、集美嘧啶組成,在機體肝微粒體細胞色素P450 代謝酶系作用下轉變?yōu)?-Fu,5-Fu 具有良好的抗腫瘤作用[9],替吉奧具有有效血藥濃度時間長,胃腸道反應輕等優(yōu)點,廣泛應用于胃癌、食管癌等的治療過程[10-11]。
該研究采用阿帕替尼聯(lián)合替吉奧治療晚期食管癌患者,1 個治療周期結束時,聯(lián)合組有效率51.61%,高于對照組有效率 22.58%(P<0.05); 治療后兩組VEGF、VEGFR-2、bFGF 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與治療前對比較低(P<0.05),提示兩組方法均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且聯(lián)合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提示聯(lián)合組療效較好;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均較輕微,經對癥處理后均可好轉,其中聯(lián)合組發(fā)生率22.58%;對照組發(fā)生率12.90%,兩組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鮑瑜等[12]用阿帕替尼聯(lián)合替吉奧治療消化道癌癥,其聯(lián)合組有效率為48.98%, 疾病控制率為81.63%,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該研究結果與之相近。
綜上所述, 阿帕替尼聯(lián)合替吉奧治療晚期食管癌,療效較好,不良反應較小,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