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虹燕
赤峰市醫(yī)院麻醉科,內蒙古赤峰 024000
流行數(shù)據(jù)調查指出,股骨頭壞死、骨關節(jié)炎、股骨頸骨折等骨科疾病發(fā)病率一直較高,且老年患者占比率較高,嚴重影響患者的肢體正常功能、降低生活質量、增加致殘風險,需予以積極的手術治療。關于此類骨折一般采取髖關節(jié)置換術以解除病灶、促進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恢復患者生活質量。 手術與麻醉工作相輔相成,考慮老年合并癥多、機體功能衰退等生理特點,為了確保手術效果,對手術麻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隨著麻醉工作的進展,針對老年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嘗試進行神經阻滯配合全麻方案,此麻醉技術創(chuàng)傷小、操作簡單、對患者血流動力學影響小、鎮(zhèn)痛效果好。 基于此, 該文就該院骨科2019 年3 月—2020年6 月110 例老年髖關節(jié)轉換術患者進行研究,對比不同麻醉方案預后效果。 現(xiàn)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均為經影像學等檢查確診的股骨頭壞死、骨關節(jié)炎、股骨頸骨折等骨科患者110 例。髖關節(jié)置換術基礎上進行對照組、 觀察組分組麻醉, 每組55例。 對照組:男 35 例,女 20 例;年齡最小 61 歲、最大 78 歲,平均年齡(68.60±4.50)歲;體質量 45~78 kg,平均(65.50±8.50)kg;美國麻醉醫(yī)師協(xié)會(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 分級: Ⅱ級患者 30例,Ⅲ級患者 25 例。 觀察組:男 32 例,女 23 例;年齡最小 61 歲、最大 80 歲,平均年齡(69.80±5.30)歲;體質量 48~76 kg,平均(66.20±7.60)kg;ASA 分級:Ⅱ級患者28 例,Ⅲ級患者27 例。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60 歲患者;②老年患者意識清楚,手術方案身體耐受;③患者與家屬簽署髖關節(jié)置換術知情同意書;④倫理委員會批準;⑤麻醉用藥患者無禁忌;⑥ASA 分級Ⅱ~Ⅲ級。
排除標準:①非首次置換術患者;②溝通能力失?;颊?;③精神狀態(tài)異?;颊?;④神經阻滯禁忌患者;⑤感染性疾病患者;⑥過敏體質患者。
對照組采用全麻。 予以老年患者面罩吸氧,創(chuàng)建靜脈通路后依次注射咪達唑侖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31071;規(guī)格:2 mL:5 mg,0.03~0.05 mg/kg)、枸櫞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54171;規(guī)格:1 mL:50 μg×10 支,3~5 μg/kg)、丙泊酚乳狀注射液(國藥準字 H20051842;規(guī)格:20 mL:200 mg,1.3~1.5 mg/kg)進行麻醉誘導。 在此基礎上注入羅庫溴銨注射液(國藥準字 H20093186;規(guī)格:5 mL:50 mg,0.8~1 mg/kg),順式苯磺酸阿曲庫銨注射液(批準文號:X20000154;規(guī)格:20 mg:10 mL/支,0.2 mg/kg)全麻誘導。 喉罩置入氣管插管,術中持續(xù)泵注瑞芬太尼(注射用鹽酸瑞芬太尼,國藥準字 H20030197;規(guī)格:1 mg,0.1 μg/mL)、丙泊酚 4~12 mg/(kg·h) 維持麻醉。 術畢前 30 min連接自控鎮(zhèn)痛泵,持續(xù)泵入右美托咪啶2 mL/h、鎖定10 min。
觀察組采用神經阻滯+全麻。輔助老年患者側臥、患肢朝上體位,定位L3-L4 間隙,合理設置穿刺點,脊柱垂直面妥善放置低頻超聲探頭、緩慢移動探頭觀察患者情況。 股四頭肌回縮時,回抽無腦脊液情況下迅速注入鹽酸羅哌卡因注射液 (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140763;規(guī)格 10 mL:100 mg,0.5%、20 mL)結束腰叢神經阻滯。以患者髂后上棘外6 cm 作穿刺點,超聲直視下神經穿刺針平行角度刺入,患者有足背屈等情況下,穿刺點迅速注入羅哌卡因(0.5%、10 mL),結束坐骨神經阻滯。 在此基礎上輔助老年患者平臥體位、全麻,全麻操作同上組。
比較兩組老年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的麻醉效果、術后鎮(zhèn)痛效果、術后恢復情況以及不同時間心率、收縮壓、平均動脈壓水平。
優(yōu):老年骨科患者術中肌松良好,鎮(zhèn)痛效果理想且無不適感。
良:老年骨科患者術中肌松尚可,鎮(zhèn)痛效果相對理想,患者有不適感、順利完成手術。
差:老年骨科患者術中肌肉松弛度差、不適感明顯、無法堅持完成手術[1]。
以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AS 評估老年骨科患者的鎮(zhèn)痛效果,總分0~10 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患者疼痛主訴越強烈[2]。
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學軟件予以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麻醉優(yōu)良率(98.18%)高于對照組(8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麻醉優(yōu)良率比較
兩組患者術后 2、8、12、24、48 hVAS 評分,觀察組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鎮(zhèn)痛效果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鎮(zhèn)痛效果比較[(),分]
組別 術后2 h 術后8 h 術后12 h 術后24 h 術后48 h觀察組(n=55)對照組(n=55)t 值P 值2.50±1.05 5.50±1.20 13.953<0.001 2.20±0.80 5.02±1.10 15.376<0.001 1.99±0.70 4.90±0.90 18.928<0.001 1.80±0.60 3.40±0.80 11.866<0.001 1.60±0.50 2.80±0.60 11.395<0.001
兩組患者蘇醒時間、拔管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 觀察組均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表3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組別 蘇醒時間(min)拔管時間(min)下床活動時間(d)住院時間(d)觀察組(n=55)對照組(n=55)t 值P 值45.05±4.50 73.80±6.50 26.970<0.001 8.50±1.30 25.50±1.60 61.156<0.001 4.20±0.80 6.20±1.20 10.284<0.001 5.50±0.80 7.50±1.20 10.284<0.001
兩組患者 T1、T2、T3、T4 各個時間段心率、 收縮壓、平均動脈壓水平,觀察組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4。
表4 兩組患者圍術期生命體征情況對比()
表4 兩組患者圍術期生命體征情況對比()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觀察指標 時間 觀察組(n=55) 對照組(n=55)心率(次/min)收縮壓(mmHg)平均動脈壓(mmHg)T0 T1 T2 T3 T4 T0 T1 T2 T3 T4 T0 T1 T2 T3 T4 87.40±15.50(93.50±5.50)*(84.50±4.50)*(84.50±5.20)*(87.20±6.50)*127.30±10.50(132.05±10.02)*(130.20±10.20)*(129.20±10.50)*(129.30±10.20)*99.50±8.50(105.05±7.80)*(102.30±7.50)*(102.30±7.20)*(106.60±7.05)*87.30±15.20 98.80±5.60 96.30±5.50 94.20±5.60 102.30±6.60 127.80±11.20 140.80±11.05 137.20±10.50 136.80±10.30 135.50±11.20 99.30±7.60 119.80±8.20 115.80±7.80 114.02±7.60 117.80±7.50
針對股骨頭壞死、骨關節(jié)炎、股骨頸骨折等骨科疾病優(yōu)選髖關節(jié)置換術術式,對患者髖關節(jié)結構進行重建,可以有效消除患者的疼痛感,促使患者運動功能恢復,手術效果理想[3-4]。但是,鑒于手術治療的損傷性、老年人身體功能以及合并癥多的特殊性,為了確保手術效果,對麻醉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綜合骨科手術治療經驗,發(fā)現(xiàn)老年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采取全麻方式有較強的應激反應,加上血流動力學指標異常波動,影響患者術后恢復、手術安全性[6-7]。神經阻滯麻醉方案的進行,可促使患者神經系統(tǒng)支配區(qū)感覺運動功能短暫喪失、阻斷傷害性的刺激傳導、助于患者術后恢復[8-9]。 腰叢-坐骨神經阻滯用于老年髖關節(jié)置換中,經超聲引導準確定位神經方位、觀察麻醉藥品擴散情況,提升了麻醉的準確性、成功率、鎮(zhèn)痛效果[10-11]。另外,基于早期鎮(zhèn)痛的優(yōu)勢,防止了對患者生理機能產生的巨大影響,促進患者術后恢復[9]。 陳鳳萍[12]研究指出,神經阻滯聯(lián)合全麻助于提升老年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的麻醉效果、鎮(zhèn)痛效果、安全性,滿足老年手術患者麻醉需求。
該文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麻醉效果優(yōu)良率98.18%高于對照組(P<0.05),術后不同時間VAS 評分均少于對照組(P<0.05),術后蘇醒時間(45.05±4.50)min、拔管時間(8.50±1.30)min、下床活動時間(4.20±0.80)d、住院時間(5.50±0.80)d 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該文結果與馬遠忠等[13]研究結果有一致性,觀察組的麻醉優(yōu)良率98.46%高于對照組的89.23%,手術指標下床活動時間(4.20±0.92)d、拔管時間(8.58±1.29)min、出院時間(5.33±1.11)d 均短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聯(lián)合神經阻滯麻醉助于減輕老年患者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中應激影響, 麻醉與鎮(zhèn)痛效果理想,術后恢復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