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娜 周一澤
9月20日,萬眾期待的北京環(huán)球影城正式開園,號稱門票“比春運搶票還難”的它,即便是在大雨影響下也創(chuàng)下了3萬人次的開園首日客流。自此,迪士尼、環(huán)球這兩大在世界范圍內最受歡迎的影視主題公園都已落戶中國,若再算上可能落戶廣東的時代華納主題公園,這些“外來的和尚”頗有要與中國本土品牌歡樂谷、長隆、恐龍園等華山論劍的味道。
主題公園(Theme Park)被定義為具有一個或多個特定文化娛樂主題,為游客有償提供休閑體驗、文化娛樂產品或服務,且占地、投資達到一定規(guī)模的園區(qū)。因其特色鮮明的娛樂功能,很多人習慣稱其為主題樂園。自1952年世界首個主題公園誕生至今,它已經陪伴一代又一代人走過了70個春秋,成為每年可吸引7%全球人口的娛樂方式。而在中國,這一以“造夢”為己任的產業(yè),正乘著文旅熱潮高歌猛進——
走出上海軌道交通11號線迪士尼站,輕快的旋律指引著人們向不遠處的迪士尼城堡進發(fā)……“無論是游客還是工作人員,都讓我感覺進入到了一個夢幻之地”,季卡、年卡從未間斷過的上海白領Amane表達了她對迪士尼的熱情。2020年,第十一屆中國最佳文化旅游大獎榜單發(fā)布,上海迪士尼樂園榮獲“年度最佳文化旅游大獎”。不知何時起,主題公園逐漸成為了城市形象的一部分。
中國主題公園研究院院長林煥杰既是一名主題公園理論研究者和教育者,也是一名深入參與主題公園征地、創(chuàng)意策劃,設計及工程建設過程的管理者,還是開園后經營管理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專家,更是一名資深的主題公園玩家。在他的講述下,一幅有關主題公園發(fā)展的歷史畫卷徐徐鋪開……
人們的娛樂形式隨著時代和文化一直在改變著、進化著。早在中世紀,人們就已經不滿足于純自然的景觀,當時歐洲的一些文明城市修建了休閑園林概念的公園。除了人工修飾的景觀,進而添加了游樂活動,比如現場表演、煙花表演、騎馬等。這一過程中,休閑公園逐漸轉變成游樂園,現存最早的游樂園是丹麥哥本哈根的拜肯園,建于1583年。
至于世界上第一座主題公園到底誕生在哪兒,學界并沒有權威的定論。一說是1952年,一對荷蘭夫婦為了紀念二戰(zhàn)中死去的兒子,興建的一座微縮了荷蘭120處風景名勝的主題公園。但根據美國國家娛樂公園歷史協會(National Amusement Park History Association)的定義,認為1955年7月17日在美國洛杉磯開園的迪士尼樂園才是世界上第一座成型且標準的主題公園。
洛杉磯迪士尼樂園一問世便引起巨大轟動。它將深入人心的米老鼠、唐老鴨、高飛等經典形象與游樂設施相結合,創(chuàng)造了一個迪士尼愛好者與動畫中的角色、場景親密接觸的世界。開張僅一年多,游客就突破1000萬人次。十年后,這個數字翻了五倍,迪士尼樂園的年收入也高達1.95億美元。
迪士尼樂園獲得的巨大成功讓人們看到了主題公園的巨大潛力。1961年,主打冒險概念的六旗公園在得克薩斯開園;1964年,以好萊塢電影為主題的環(huán)球影城開園……一時之間,主題公園百花齊放,1980年代,隨著世界經濟的發(fā)展,主題公園的發(fā)展趨勢也愈加全球化。
亞洲主題公園比起歐美起步較晚,日本是最早引入這一形式的國家。1983年,東京迪士尼的大獲成功打消了人們對主題公園是否會在亞洲水土不服的疑慮,走上快速發(fā)展的軌道。
“中國的學界、業(yè)界以及理論界把中國第一個主題公園定義為1989年在深圳開園的‘錦繡中華?!绷譄ń芙榻B道,“作為國內第一個真正的主題公園,它主打中華元素,把中國的名勝古跡和景點濃縮成一個個微型景點放到了一個園區(qū)里面,在當時看來十分新穎?!备鶕_資料顯示,“錦繡中華”投資約7000萬元,1990年~1993年營業(yè)收入共3.93億元,利潤率高達50%以上,開業(yè)一年多就基本收回投資成本。自此,中國的主題公園走上了發(fā)展之路,至今經歷了三個發(fā)展階段。
隨著經濟發(fā)展,人們的文化消費意識不斷增強,文化需求不斷增多,主題公園的發(fā)展正式起步。1989年深圳“錦繡中華”取得了巨大成功后,華僑城集團又推出了“中國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歡樂谷”等主題公園??梢哉f在這個階段中,華僑城集團推動了中國主題公園的初步發(fā)展。
此時,主題公園的上下游行業(yè)仍處在對國外主題公園的“強模仿”狀態(tài),缺乏文化核心,過度依賴游樂器械,導致在2005年前后一些主題公園出現了經營不善的局面。例如以《紅樓夢》《山海經》為主題打造的樂園,由于選址、經營與設計等多種原因,難以吸引客流,以失敗告終。
原本做樂園設備供應的華強方特集團進軍主題公園行業(yè),開啟了國內主題公園的快速發(fā)展階段。長隆集團、海昌集團相繼投資主題公園建設,與之前不同的是,這一時期的主題公園開始重視當前的市場調研,對項目文化內涵的發(fā)掘以及園區(qū)的設計修建更加注重。繞過超一線和一二線城市的方特集團主打下沉市場,在蕪湖的“方特歡樂世界”一經推出,十分受歡迎。
此時的主題公園已經有了初步的工業(yè)化,在品類上有了細致的劃分。比如錦繡中華、北京世界公園這樣的微縮景觀類,蘇州樂園、錦江樂園、歡樂谷這樣的提供刺激游樂項目的活動參與類,橫店影視城、三國水滸城這樣的影視城類,中華民俗村、世界之窗這樣的藝術表演類,以及中華恐龍園這樣的科普探險類。
廣州的“長隆歡樂世界”,大連的“發(fā)現王國”主題公園也在這個階段站穩(wěn)了腳跟,新穎的游樂設備、都市化娛樂模式,經受住了市場的考驗。
2016年6月16日,上海迪士尼正式開園,象征著主題公園在國內進入了高科技時代,同時也讓主題公園的競爭白熱化。高科技與游樂設備的融合為游客帶來了更為身臨其境的體驗?!皬囊魳?、視頻到特效上,高科技打造出的技術令主題公園對人們更具有吸引力?!绷譄ń鼙硎尽?/p>
除了迪士尼,國外主題公園開發(fā)企業(yè)紛紛進入中國投資建園,例如美國的環(huán)球影城、夢工廠,韓國的樂天世界,日本的Hello Kitty主題公園等,原本依靠著文化內容在國內青少年中有著不錯的口碑和基礎,高科技的加成令它們的吸引力大大增加。
這同時也給國內主題公園帶來了壓力。意識到了內容的重要性,這一階段的主題公園運營商更加致力于打造自己的主題公園品牌,更加注重自主知識產權的開發(fā),如華強集團旗下的“方特”連鎖品牌、華僑城集團旗下的“歡樂谷”系列等。
除了在設施上和內容上下功夫,中國地大物博的特性也讓主題公園在選址上更為謹慎。上海、北京這樣的超一線城市適合開設世界性主題公園——“有極強的號召性、規(guī)模性和無法復制性。能承載巨大的客流量,同時在服務內容和質量上需要更為嚴格的把控” 。
覆蓋本地車程一小時內的地方性主題公園主要服務于周邊的游客。更注重地域性,根據當地的消費水平“量身定制”,同樣有著無法撼動的地位。
中國的主題公園發(fā)展到現在為止只有30多年的歷史,從模仿、復制到自創(chuàng)IP。除了我們熟悉的華僑城、華強方特、長隆、恐龍園等所運營的主題公園,2021年3月,泡泡瑪特創(chuàng)始人王寧也宣布即將布局主題公園。在競爭中進化的主題公園還會為人們帶來怎樣的驚喜,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