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鋒
以“我們的大海是天空”為銘語的捷克空軍,自從1993年脫離原捷克斯洛伐克空軍獨立成軍以來,經歷了從蘇式裝備向西方裝備的轉變,這一過程至今仍未結束。當捷克共和國在1999年3月成為北約成員國之后,捷克空軍的任務在原有的確保本國領空完整性、向陸軍提供近距空中支援、承擔國家層面運輸任務等之外,又加上了在北約框架內履行相關義務的內容。
捷克空軍經過1993年的“分離”和重整,在1994年編組了其主力單位——第3戰(zhàn)術航空軍,打算以其空軍武器庫中最強的裝備——米格-29戰(zhàn)斗機擔綱。然而,米格-29雖然性能不俗,對捷克來說卻面臨著“用不起”的尷尬。
原捷克斯洛伐克空軍僅有的一處米格-29維護站設于斯洛伐克境內,捷克方面若想使用,需要支付可觀的費用。而若是通過第三方公司從俄羅斯進口零部件,價格又遠超捷克軍方的承受價位。無奈之下,捷克用10架米格-29從波蘭換回了11架W-3A“索科洛”輕型直升機,很多人認為這不是一次劃算的交易。
在米格-21戰(zhàn)斗機的最后告別儀式上,飛行員們寫下自己的名字
捷克空軍JAS-39C雙機編隊
米格-29“非正?!彪x開后,捷克空軍的主力機型成了米格-23。雖然是一款二代機,但是在與西方多國空軍的聯(lián)合演練中,綽號“鞭撻者”的米格-23表現(xiàn)得相當不錯。據(jù)稱,這種蘇制戰(zhàn)斗機在機動和加速方面的表現(xiàn)優(yōu)于“幻影”Ⅲ、“幻影”F1C、“幻影”2000以及F-4F“鬼怪”,在不少指標上也優(yōu)于F-16A。
此后,為了向北約靠攏,捷克空軍開始了去蘇式裝備的過程,先是較老舊的米格-23MF于1994年退役,接著米格-23ML也于1998年退役,在臨時啟用米格-21作為過渡機型后,捷克于1999年3月如愿成為北約的一員。加入北約后,捷克空軍的當務之急是用符合北約互操作性標準的軍機取代米格-21。捷克自2000年開始綜合評估包括F-16、F/A-18、“幻影”2000、歐洲戰(zhàn)斗機“臺風”和JAS-39“鷹獅”等在內的多種戰(zhàn)斗機。
受到國內經濟狀況不佳的影響,捷克對于軍機的采購成本極為看重,而瑞典提出了“慷慨”的融資方案和工業(yè)補償協(xié)議,于是捷克政府在2001年12月宣布薩博公司的“鷹獅”雀屏中選,計劃采購24架。
然而捷克在2002年8月遭到“百年一遇”洪水的沖擊,就算有瑞典的低息貸款,“鷹獅”采購計劃也被議會否決了。怎么辦?2004年6月14日,捷克宣布變買為租,同時數(shù)量縮水一半:從瑞典租賃12架JAS-39C“鷹獅”單座戰(zhàn)斗機和2架JAS-39D雙座教練機,租期10年,費用7.8億歐元。
在“鷹獅”的租期行將屆滿前的2013年9月,捷克與瑞典又達成了一項后續(xù)協(xié)議,將14架“鷹獅”的租賃期延長至2029年,薩博公司在此期間負責對戰(zhàn)斗機實施采用戰(zhàn)術數(shù)據(jù)鏈等在內的一系列技術升級。
“鷹獅”仍然是捷克空軍目前的當家裝備,然而,捷克空軍對其只有使用權,而無所有權。
今日的捷克空軍,總部設于首都布拉格,負責統(tǒng)轄各飛行中隊的戰(zhàn)術司令部設于奧洛穆克??哲姷囊痪€單位由分布在4個基地的多個中隊組成,此外還包括若干獨立的防空、指揮和后勤保障單位等。
設于查斯拉夫的第21戰(zhàn)術航空基地是捷克空軍的主力,駐有裝備JAS-39C/D的第211戰(zhàn)術中隊、裝備L-159A的第212戰(zhàn)術中隊和使用L-159T1/T2的第213訓練中隊。
奧斯拉沃的第22航空基地駐有裝備米-24/35、米-171Sh的第221武裝直升機中隊,以及配備米-171Sh和米-171Shm的第222武裝直升機中隊。
位于布拉克-科貝里的第24運輸航空基地編有3個飛行隊,分別是配備A319CJ、CL-601、雅克-40的第241運輸中隊,使用C-295M、L-410FG/UVP-E的第242運輸和特種任務中隊,以及裝備米-8、米-17、W-3A的第243直升機中隊。
捷克空軍保衛(wèi)本國領空重任的是第211中隊的12架JAS-39C和2架JAS-39D。捷克“鷹獅”通常配備2枚AIM-9M空空導彈和毛瑟BK-27機炮,每個雙機小隊中總有1架配備可遠程探測的“藍盾”Ⅳ激光指示吊艙(LDP)。在特殊場合(主要是海外部署),
“鷹獅”也可以選掛AMRAAM先進中距空空導彈。
在北約框架內,第211中隊還需要履行北約所賦予的相關職責,為此,查斯拉夫基地有4架JAS-39C專門用于執(zhí)行快速反應警報任務(QRA)。而在北約的多國聯(lián)合演練中,捷克“鷹獅”也是??椭?。
參加北約軍演時的捷克女性地勤人員
捷克空軍地勤人員運送AMRAAM先進中距空空導彈
近年來,第211中隊的戰(zhàn)斗機參與了3次波羅的??罩醒策壊渴鸷?次冰島空中巡邏任務。在2020年的波羅的海空中巡邏期間,捷克“鷹獅”首次在近似實戰(zhàn)的環(huán)境中使用了“藍盾”吊艙,據(jù)稱效果良好?!八{盾”吊艙是始于2017年的捷克“鷹獅”任務系統(tǒng)20(MS 20)增強計劃的一個組成部分,MS20系統(tǒng)還包括新型無線電、16號戰(zhàn)術數(shù)據(jù)鏈以及夜視儀等。
在波羅的海巡邏期間,捷克飛行員有時會直面俄羅斯的蘇-27、蘇-30戰(zhàn)斗機和蘇-34戰(zhàn)斗轟炸機等,這些飛機有的全副武裝,有的并沒有掛載彈藥,另外也時常會遇到過境飛往加里寧格勒(俄羅斯在波羅的海的飛地)的安-26和安-30運輸機。
由于配備了激光吊艙,捷克飛行員不必過分接近監(jiān)視對象,大大降低了發(fā)生摩擦的危險性。雖然沒有必要手動拍攝俄羅斯軍機的照片,但“鷹獅”的座艙內確實配有1臺手持式相機以備不時之需。
參與空中巡邏的北約軍機,均從聯(lián)合空中作戰(zhàn)中心(CAOC)接收指令。據(jù)捷克戰(zhàn)斗機飛行員反映,他們接到的指令通常強調“安全性”。一名“鷹獅”飛行員表示:“大家都努力讓已經夠緊張的局勢不再持續(xù)升級,他們只想讓我們跟蹤飛機,拍下照片,然后走人。至于俄羅斯飛行員,他們總是表現(xiàn)得很專業(yè),展現(xiàn)實力而沒有挑釁?!?h3>制約與缺陷
多元化的任務體系讓捷克的戰(zhàn)斗機飛行員可以積累足夠的經驗,但反過來也給數(shù)量極為有限的“鷹獅”機隊構成了沉重的負擔。捷克的14架JAS-39,在查斯拉夫必須部署至少4架,4~5架經常參與波羅的?;虮鶏u部署,2架處在維護狀態(tài),可見第211中隊的機動力量已是捉襟見肘了。
由L-39“信天翁”教練機衍生而成的L-159
有時,海外部署歷時4個月,這對“鷹獅”中隊來說還問題不大,可當有的海外部署歷時長達8個月或一年時,情況就不同了。捷克空軍當初就要求保有至少24架先進戰(zhàn)斗機,近年來也一直想要更多的戰(zhàn)斗機,但總是受制于國防預算。據(jù)悉捷克國防部已經就“鷹獅”的替代機型展開了研究,并有可能在今年啟動初步的選型工作,但一切尚無定論。
捷克戰(zhàn)斗機面對的另一個困難是空中加油科目的訓練。由于沒有裝備加油機,捷克“鷹獅”必須求助于其它的北約空軍,而這些國家優(yōu)先考慮的是保持自己飛行員的狀態(tài)。比如在2019年,原定分別與美國空軍的KC-135R和瑞典空軍的C-130H加油機的空中加油訓練都因故被取消。
為改變這種局面,捷克于2019年10月加入北約多國多用途加油機運輸機編隊計劃(MMF),捷克空軍獲得了每年可在北約的8架A330 MRTT多用途加油機上獲得總計100飛行小時的使用資格,這種歐洲新一代加油機于2020年年中正式投入使用。
盡管北約支持和采購局(NSPA)的有關部門向捷克表示,A330 MRTT列裝后,與捷克“鷹獅”的空中加油演練將成為其優(yōu)先任務之一,不過捷克方面也在考慮其它的選擇:捷克空軍一直在和德國空軍討論“鷹獅”與配有加油裝置的A400M合作的前景。這在近期來看可能性不大,因為“鷹獅”首先必須得通過A400M的受油技術認證才行。
捷克空軍當下能夠對任務呈飽和狀態(tài)的“鷹獅”提供適度支援的,是同駐查斯拉夫的第212中隊的L-159A先進輕型戰(zhàn)斗機(ALCA)。L-159是捷克著名的國產L-39“信天翁”教練機的衍生型號。L-39曾享有“華約教練機之王”的盛譽,武裝化的L-159則采用了西方的發(fā)動機和航電系統(tǒng)。
第212中隊的主要任務是近距離空中支援,由于不具備“鷹獅”那樣的瞄準吊艙,該中隊的16架L-159A在對地攻擊時還是主要使用機炮、火箭和炸彈等非制導武器。捷克空軍已計劃為L-159A集成“藍盾”吊艙,但要取決于預算。在必須使用L-159A投擲激光制導炸彈的場合,則必須有賴于地面引導員用激光為飛行員瞄準目標。第212中隊為保持這樣的能力,經常與北約的聯(lián)合終端空中控制員(ITAC)進行相關科目的訓練,而且每年都參加北約的“充分打擊演習”(AMSE)。
第212中隊的第二個角色,就是在保護本國領空方面對“鷹獅”中隊起到補充作用。自2008年1月1日起,第212中隊一直保持著在24小時內派出2架L-159A以應對緊急空戰(zhàn)任務的能力。在這類任務中,L-159A會展現(xiàn)其先進輕型戰(zhàn)斗機的特質,使用23毫米PL-20機炮和2枚AIM-9L空空導彈,還可以在翼下掛載2個1324升副油箱。
2019年5月,捷克國防部與本國沃多喬迪航空公司簽署了6400萬美元的協(xié)議,在此后的4年中對16架L-159A進行大修和升級。這是L-159A的第二次8年期大修,將使這些飛機延長服役時間,預計使用至2028~2029年。在L-159A裝備之初,捷克空軍尚未考慮裝備雙座型號。2006年,捷克空軍決定把數(shù)架L-159A改裝成雙座教練機,第一架2007年3月首飛后被命名為L-159T1,捷克空軍到2010年年底共接收了5架,全部裝備了第213訓練中隊。
購自西班牙的C-295M運輸機
2019年5月和6月,第213中隊又接收了3架新升級的L-159T2教練機。和L-159T1相比,新款教練機配有升級的多功能顯示器和機載雷達,集成了夜視儀和新型彈射座椅,除了履行高級教練機的職責外,L-159T2也可用于作戰(zhàn)。當前,5架L-159T1也已經全部升級到了T1+標準,主要是配備了機載雷達,未來預計還會升級到T2標準。
捷克空軍的所有運輸機都由駐扎在第24運輸航空基地的3個中隊負責,涵蓋運輸、要員運送和搜救等。
第241運輸中隊配有2架空中客車A319CJ、2架雅克-40和1架CL-601“挑戰(zhàn)者”,除投送在役和預備役人員之外,主要負責接運捷克政府官員、貴賓和安全機構人員。分別交付于2006年7月和2007年9月的2架A319CJ非常活躍,是進出阿富汗喀布爾和伊拉克巴拉德的“常客”,執(zhí)行過多次人道主義名目下的境外空運行動。老舊的雅克-40原定于去年退役,但已經被推遲,因為還沒有物色到替換機型。
第242運輸和特種任務中隊裝備4架用于運輸?shù)腃-295M和4架L-410UVP-E1以及2架用于特殊任務L-410FG。于2010年購自西班牙的C-295M中型渦槳運輸機用于運送部隊、軍需物資以及執(zhí)行醫(yī)療后送任務。自2013年11月以來,捷克的C-295M長時間部署在埃及的西奈半島,執(zhí)行多項國際任務。
出于對C-295M性能的認可,捷克國防部已經追加訂購了2架,估計將于今年內完成交付。捷克也同西班牙方面達成價值1.03億美元的合作協(xié)議,將對已經在役的4架實施一系列的現(xiàn)代化改造。
捷克空軍L-410UVP-E20運輸機
米-24的夜間養(yǎng)護作業(yè)
L-410運輸機首飛于上世紀60年代,是捷克本土企業(yè)結合蘇聯(lián)需求研制的一種雙發(fā)近程運輸機,L-410UVP-E是改進型號,而L-410FG則用于軍事航空攝影、空中偵察和進近系統(tǒng)校準等領域。第242中隊的2架L-410FG正在接受新一輪大修和延壽工程,預計將新增4800小時飛行時間或延長服役10年。
捷克一直以來希望用巴西航空工業(yè)公司的KC-390中型戰(zhàn)術運輸機來替代L-410。捷克早在2010年9月就同巴西方面展開了合作,根據(jù)雙方達成的合作協(xié)議,捷克沃多喬迪公司到目前為止已經制造了5架KC-390的后段機身,但卻沒有接到過任何一份訂單。根據(jù)最新消息,捷克空軍有望在2025年開始正式引入這款渦扇噴氣運輸機。
布拉格-科貝里的第3個飛行隊是一個直升機單位,即第243直升機中隊,裝備3架米-8、5架米-17和10架W-3A,中隊的主要任務之一是運送政府部門和空軍要員,尤其是短途運輸。該中隊的5架米-17正在接受最新的技術升級,包括改進的通信和導航設備、增添用于人道主義任務以及搜救和醫(yī)療后送等的相關設備。3架用于要員運送的米-8同樣接受了升級,主要優(yōu)化艙內環(huán)境,配備了空調,甚至還加裝了1個衛(wèi)生間。
捷克的大部分戰(zhàn)術直升機集中配置在奧斯拉沃的第22航空基地。這里的第221中隊裝備16架米-24/35武裝直升機和4架米-171Sh武裝運輸直升機,負責近距離空中支援任務,同時配合地面車輛及其它直升機的行動。第222中隊有4架米-171Sh和7架米-171Shm。
第241運輸中隊的A319CJ
和戰(zhàn)斗機中隊一樣,捷克的直升機中隊也經常參與北約組織中的互動。從2010~2012年,一批米-171作為北約特種部隊的特遣隊赴阿富汗輪駐;每年9月,第22航空基地都會舉行以空地協(xié)同為主題的直升機戰(zhàn)術演習。而在2019年,當北約實施代號為“黑暗之刃”的大規(guī)模直升機演習時,捷克中隊也參與其中。
第221中隊裝備6架較老的米-24,還有10架是2005~2006年獲得的較新型的米-35,其中的數(shù)架在2019年年底剛剛完成了每8年一次的階段性維修。
為了適應北約框架內的戰(zhàn)術定位,8架米-171Sh已計劃更換西方的航電設備及其它系統(tǒng),還包括改進的座艙罩、新的自衛(wèi)系統(tǒng)和防護裝甲,以及全新的導航和通信系統(tǒng)等。
米-171Shm是由捷克本土企業(yè)在米-171Sh基礎上改裝坡道式艙門而成的特殊型號,定位為支援特種部隊行動。新設的坡道式艙門為多達20名士兵的快速進出提供了便利,配備的SR-1快速吊索裝置則用于將士兵迅速投放到地面。該型號可以與夜視儀兼容,機鼻部位配有1個Star Safire Ⅲ前視紅外轉塔,具有在惡劣天氣條件下晝夜不間斷執(zhí)行任務的能力。為了強化戰(zhàn)場生存能力,該型號在駕駛艙和機身部位安裝了裝甲,同時配有導彈預警系統(tǒng)??梢栽谂撻T安裝PKM通用機槍或M134D型6管航空機槍用于自衛(wèi)。
捷克方面曾表示在得到俄羅斯米里直升機公司的支持后,米-24/35可以飛行40年,而米-171Sh可用35年,這意味著最早在1994年獲得的一批米-171Sh將可以服役到2030年,而米-24/35更可以服役到2045年!不過這只是理論估值。隨著捷克與俄羅斯的關系持續(xù)僵化,捷克空軍獲取米-24/35和米-171Sh零部件的渠道已經越來越窄。在這種情況下,捷克與美國在2019年12月達成了價值6-22億美元的軍售協(xié)議,購置8架UH-1Y“毒液”和AH-1Z“蝰蛇”武裝直升機,預計將在2023~2024年取代米-24/35。
盡管捷克空軍盼望這次軍購能夠盡快達成,但在新冠疫情重創(chuàng)捷克經濟的當下,這項交易很可能會被推遲甚至取消。捷克總理安德烈·巴比什已經表態(tài):“(捷克)現(xiàn)在不需要任何大規(guī)模的軍事采購?!?h3>站在十字路口
有趣的是,用于培養(yǎng)飛行員的捷克飛行訓練中心(CLV)并不屬于捷克空軍。這個位于布拉格以東的飛行訓練中心,是捷克洛姆普拉哈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自2004年以來便一直負責為捷克空軍培養(yǎng)機組人員和機械人員。
該中心的教員大部分是持有捷克軍用航空局頒發(fā)的軍用飛行執(zhí)照的平民飛行員,也有一些人是前捷克空軍成員。訓練中心配備若干架捷克國產Z-142C和L-39C教練機、米-2和米-17直升機、L-410UVP運輸機等,這些飛機大都從捷克空軍退役而來。
飛行學員們會先在Z-142C上進行大約50~60小時的初級飛行篩選訓練,教官們在篩選期間觀察學員的技術特性,將他們與噴氣機、直升機、運輸機中的一種進行匹配。完成匹配并分別歸類后,不同方向上的學員們將在L-39C“信天翁”、米-17和L-410UVP上分別接受下一階段訓練。
訓練中心的一個突出問題是飛機老化嚴重,急需更新。按原定計劃,將有4架全新的L-39NG教練機自今年起交付,到明年完全入列。但該計劃現(xiàn)在處于擱置狀態(tài),因為洛姆普拉哈公司沒有足夠的資金購買這些飛機,而捷克的銀行也不愿意貸款。從當前的機況來看,L-39C應可以使用到2022~2023年,但之后如何,沒人知道答案。
西方的軍事觀察家認為,捷克空軍在過去幾年間已經取得了一些發(fā)展,布拉格也一直致力于到2024年兌現(xiàn)向北約做出的承諾——把國內生產總值的2%用于軍費。自2017年以來,捷克國防開支每年增長約13%,原本預計到2021年其國防開支可達到其國內生產總值的1.4%。然而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等其它一些因素,卻讓上述規(guī)劃被打上了大大的問號,如前所述,不少軍購項目都將被推遲甚至是直接砍掉。
捷克空軍急需更新裝備。在捷克今年以來同俄羅斯持續(xù)發(fā)生政治摩擦的背景下,軍事裝備的數(shù)量和質量雙重不足這一缺陷無疑更被放大了。那么,是為了滿足北約的需要追加軍費,還是面對國家經濟發(fā)展的現(xiàn)實?捷克共和國及其空軍,都站在十字路口上。
[編輯/行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