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鶴 黃丹
吉林大學中日聯(lián)誼醫(yī)院,長春 130033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指累及全身多系統(tǒng)的全身免疫性疾病,好發(fā)于15~40歲青少年〔1〕,常需大劑量糖皮質(zhì)激素或免疫抑制劑藥物治療,但在治療過程中因抑制了吞噬細胞和淋巴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使得機體免疫功能大幅度降低,增加了感染和死亡的發(fā)生風險??谘什颗c外界相通,接觸大量病原菌,極易引發(fā)口腔真菌感染和因真菌移位導致下呼吸道感染〔2-3〕。采取合適的漱口液可防治口腔和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對于已發(fā)生真菌感染的患者可防止菌群移位,減少患者痛苦。本研究擬探討SLE患者行激素沖擊治療后給予不同濃度碳酸氫鈉漱口液的應用效果。
選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93例SLE擬行激素沖擊治療的患者,均處于疾病活動期,采用隨機法分為A、B、C三組,各31例,分別在三餐后給予濃度2%、3%、4%的碳酸氫鈉漱口液含漱。納入標準:①受試患者符合1997年美國風濕病協(xié)會修訂的SLE診斷標準:頰部紅斑,盤狀紅斑,光過敏,口腔潰瘍,關(guān)節(jié)炎(累及2個及以上的外周關(guān)節(jié)),漿膜炎,腎臟病變,神經(jīng)精神疾病,血液系統(tǒng)疾病,免疫學異常,抗核抗體陽性,符合4項及以上,且排除腫瘤、其他結(jié)締組織疾病、感染,即可診斷為SLE;②SLEDAI積分≥15分;③受試患者均接受糖皮質(zhì)激素沖擊治療,預計住院時間≥9 d;④入院1 w內(nèi)無感染;⑤患者表達、意識、智力正常,且愿意配合研究;⑥患者和家屬詳細了解本次調(diào)查流程和注意事項,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近期使用抗生素藥物治療或全身明顯感染者;②合并血液系統(tǒng)功能障礙;③合并牙齦紅腫、口腔潰瘍等明顯口腔感染癥狀者;④合并精神障礙性疾病無法配合研究者。各組患者年齡、性別、SLEDAI積分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各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所有患者均連續(xù)3 d給予甲潑尼松龍500 mg/d沖擊治療,預期設定3 d為1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10 d,且在沖擊治療間隔期間和兩次療程結(jié)束后均給予潑尼松0.5 mg/(kg·d)口服治療,并告知患者半年后復診,根據(jù)病情變化調(diào)整服用潑尼松的劑量〔4-5〕。
將醫(yī)用無菌碳酸氫鈉注射液(250∶12.5 g)與生理鹽水(100 ml∶0.9 g)進行常溫配制,設定碳酸氫鈉溶液濃度分別為2%、3%、4%;每12 h重新配制1次漱口液。每例患者含漱量相同(均為20 ml)、含漱時間(均為20~30 s)、漱口次數(shù)(均為3口)且所有漱口操作步驟相同〔6〕,并在最后一次漱口后90 min進行pH值監(jiān)測。漱口前告知患者多飲水,90 min監(jiān)測時間內(nèi)不可進食和進水等行為。每例患者首次漱口前由專業(yè)人員指導漱口動作〔7〕。具體含漱操作方法: 每次含漱前先用溫開水連續(xù)漱口2次,不同組別患者含漱20 ml相應濃度漱口液,告知患者充分鼓腮,并用舌在頰、齒、腭面部攪動,反復沖擊口腔各個部位,然后頭向后仰并抬高舌尖,使得漱口液在口腔內(nèi)停留時間不小于20 s〔8〕。
1.3.1口腔真菌感染判定標準 采用口腔咽拭子真菌涂片檢測法,在清晨無進食、無飲水、且光線充足的條件下,采用咽拭子擦拭口咽部,細菌培養(yǎng)后鏡下見簇狀排列的孢子、生芽孢子及菌絲,即為陽性,可判斷為口腔真菌感染。
1.3.2口腔清潔度 采用計分法,在不同濃度碳酸氫鈉漱口液漱口后,對舌苔、雙頰、牙縫、硬腭、口腔黏膜、牙面6個部位進行評分,0分為不清潔、1分為部分清潔、2分為清潔,各部位評分相加為最終得分,得分范圍為0~12分,6分為清潔度臨界值。
1.3.3pH值監(jiān)測 在漱口后采用pH值試紙,將試紙前段放在舌面正中位置,使得唾液完全浸透試紙,通過對比顯示顏色和指示卡顏色確定pH值,pH值<7為酸性,pH值=7為中性,pH值>7為堿性。
1.4.4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價疼痛強度 使用兩端分別標有0、10的游動標尺,0和10分別代表最低分和最高分,0~3分為輕度痛、4~6分為中度痛、7~10分為劇烈疼痛。
1.4.5采用Frankl依從量表評價治療依從性 評分為Likert 1~4分,其中拒絕、痛苦計1分,不合作、不情愿計2分,使用、冷淡計3分,主動合作享受計4分。
1.4.6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判定標準 參照中華醫(yī)學會的“肺真菌病診斷”相關(guān)標準的G試驗(血漿1,3-β-D葡聚糖試驗)測定,正常參考值<10 pg/ml。
與A組比較,B組和C組口腔和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發(fā)生率下降,感染發(fā)生時間呈逐漸延長趨勢,而感染治愈時間呈逐漸縮短趨勢。見表2。
表2 三組患者口腔和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發(fā)生率、感染發(fā)生與治愈時間比較
與A組比較,B組口腔pH值明顯升高,C組顯著升高(P<0.05);與B組比較,C組口腔pH值顯著升高(P<0.05),見表3。
表3 三組口腔真菌感染患者使用漱口液后不同時間段口腔pH值比較
與A組比較,1~3 d B組和C組口腔清潔度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4~6 d、7~10 d時間段B組口腔清潔度明顯升高,而C組顯著升高(P<0.05),見表4。
表4 三組口腔真菌感染患者使用漱口液后不同時間段口腔清潔度比較
與A組比較,B組VAS明顯降低,C組顯著降低(P<0.05);與B組比較,C組顯著降低(P<0.05),見表5。
表5 三組口腔真菌感染患者使用漱口液后不同時間段疼痛VAS比較(分,
與A組比較,B組G試驗明顯降低,漱口依從性升高;C組G試驗顯著降低,漱口依從性顯著升高(P<0.05),見表6。
表6 三組患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G試驗及口腔真菌感染漱口依從性比較
SLE是以血清出現(xiàn)多種自身抗體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關(guān)節(jié)、腎臟、皮膚等臟器〔9〕,確診后主要采用大量糖皮質(zhì)激素沖擊治療。糖皮質(zhì)激素具有較強的抗炎效果,但在抑制炎癥反應的同時可降低患者免疫功能,減弱口腔自潔能力,提高唾液內(nèi)葡萄糖水平,增加口腔各類菌群的黏附與繁殖,造成口腔上皮萎縮、變薄、炎癥,引發(fā)口腔真菌感染〔10〕。因此,早期制定具有抗病毒、促進黏膜修復和代謝、減少菌群定植和移位的口腔漱口方案對SLE患者口腔真菌感染防治有重要意義。
正常生理條件下,口腔內(nèi)寄居多種細菌,菌群間的制約與依賴形成動態(tài)平衡,故正??谇籶H值為6.5~7.0〔11〕,而大量糖皮質(zhì)激素沖擊治療后,敏感菌群生長和繁殖環(huán)境受到抑制,出現(xiàn)口腔菌群失衡,耐藥菌乘機繁殖,造成口腔內(nèi)pH值由堿性逐漸轉(zhuǎn)變?yōu)樗嵝?,適宜真菌生長繁殖,增加了口腔真菌感染發(fā)生率〔12〕。碳酸氫鈉漱口液為堿性,也被叫做pH糾正液,具有溶解口腔黏蛋白和清除有機物的作用,還可改善微生物生長和繁殖環(huán)境,恢復正??谇籶H值,一方面,抑制有害菌和恢復有益菌,恢復口腔菌群平衡〔13〕;另一方面,唾液中溶菌酶具有殺菌和抑菌作用,增加了免疫球蛋白G含量,增強了對真菌等致病菌的抵抗能力,逐漸修復受損口腔黏膜,以實現(xiàn)口腔真菌感染防治雙重作用〔14〕。由于2%濃度的碳酸氫鈉溶液較稀釋,對于口腔黏膜有破潰的患者刺激性較小,含漱過程中刺痛、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較少,更易被患者所接受〔15〕。而3%和4%濃度的碳酸氫鈉溶液漱口后患者口腔黏膜刺痛感較為明顯,但主觀感受的刺痛感為暫時性,患者在漱口后5~10 min內(nèi)癥狀即可消失。
口腔真菌感染若治療不及時或方案不合理,極易由于菌群移位發(fā)生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對于未發(fā)生真菌感染的患者,B和C組濃度的漱口液可減少口腔本身的細菌定植和胃-口腔細菌逆向定植,降低真菌對口腔黏膜的侵害,維持口腔黏膜完整性,抵御病原微生物,防止因口腔真菌下行致下呼吸道真菌感染。而對于發(fā)生真菌感染的患者,B、C組濃度的漱口液可抑制或殺滅口腔真菌,提高黏膜的排除、吞噬能力,促進口腔黏膜修復;加之黏膜修復后增強了口腔進食舒適度,提高了機體免疫與防御功能,縮短了真菌感染的治愈時間。因此,患者主觀認為高濃度碳酸氫鈉漱口液可有效防止和控制口腔感染發(fā)生,進而主動配合漱口,而A組患者由于防治效果略差,故部分患者出現(xiàn)放棄或拒不配合治療〔16-18〕。
綜上所述,SLE患者在進行大量激素沖擊治療期間,應進行預防性治療等干預,結(jié)合本次研究結(jié)果,2%濃度的碳酸氫鈉漱口液效果遠不如3%和4%濃度的碳酸氫鈉漱口液,但就疼痛感而言,4%濃度的碳酸氫鈉漱口液最差;而就依從性而言,3%和4%濃度的碳酸氫鈉漱口液相近。因此,對于疼痛與耐受性較強的患者可采用4%濃度的碳酸氫鈉漱口液進行防治,而對于疼痛耐受較弱的患者可采用3%濃度的碳酸氫鈉溶液漱口進行防治。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