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艷麗 河南省駐馬店市中心醫(yī)院外周介入科 463700
目前,臨床上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時常采用溶栓治療,其中導管溶栓可清除血管腔內的血栓,而在導管溶栓治療中常選用尿激酶來進行溶栓,具有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然而臨床上關于該藥品的應用劑量及頻率尚存爭議[1-3]?;诖耍疚闹荚谔接懭N劑量尿激酶注射液導管溶栓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凝血指標及血栓溶解率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70例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尿激酶注射液治療的劑量不同分為A組23例、B組23例、C組24例。其中,A組男16例,女7例;年齡39~76歲,平均年齡(57.68±5.63)歲。B組男18例,女5例;年齡37~76歲,平均年齡(56.72±5.58)歲。C組男17例,女7例;年齡38~76歲,平均年齡(57.08±5.41)歲。統(tǒng)計學比較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內科學》[4]中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斷標準者;重要臟器(心、肝、腎等)功能正常者。排除標準: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合并自身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
1.3 方法 3組均經前足背靜脈注射造影劑,在患側行股靜脈穿刺并置入腔靜脈濾器,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大為醫(yī)療(江蘇)有限公司,型號:DW-T6]輔助下,在脛前、后靜脈等深靜脈置鞘置入UNIFUSE溶栓導管,并在其末端聯合三通閥。將尿激酶(南京南大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10920040)加入50ml的生理鹽水稀釋后,應用50ml的針筒抽取并將其與2ml針筒分別連接三通兩端,應用2ml針筒抽取尿激酶后采取脈沖式推注。其中A組尿激酶含量為12.5萬U/次,1次/d;B組尿激酶含量為25萬U/d,分2次推注;C組尿激酶含量為50萬U/d,分2次推注。
1.4 評價指標 于溶栓前及溶栓24h后抽取3組肘靜脈血5ml,應用全自動血凝分析儀(南京漢譽醫(yī)療科技有限公司,型號:ACLTOP 300CTS)測定凝血酶原時間(PT)、D二聚體(DD)、纖維蛋白原(FIB);血栓溶解率:靜脈通暢改善程度=(溶栓前的血栓靜脈評分-溶栓后血栓靜脈評分)/溶栓前的血栓靜脈評分×100%,血栓溶解Ⅰ級:改善程度<50%;血栓溶解Ⅱ級:50%~90%;血栓溶解Ⅲ級:>90%。其中血栓靜脈評分:以靜脈造影為參照,應用靜脈通暢度評分:將深靜脈分成7段(髂總靜脈、腘靜脈等)進行評分,0分:靜脈通暢,管壁光滑;1分:靜脈通暢,管壁毛躁;2分:靜脈部分暢通,通暢率≥50%;3分:靜脈部分通暢,通暢率<50%;4分:完全閉塞。血栓靜脈評分=7段評分之和[5]。
2.1 3組治療前后凝血指標對比 治療后,3組PT高于治療前,FIB、DD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C組PT高于B組、A組,FIB、DD低于B組、A組,B組的PT高于A組,FIB、DD低于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治療前后凝血指標對比
2.2 3組患者血栓溶解率對比 C組、B組的血栓溶解率高于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3組患者血栓溶解率對比[n(%)]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具有較高的致死率,約為6%/年。該病癥患者常伴有一側肢體突然腫脹、局部疼痛,行走時加劇等癥狀,若不及時給予有效治療,將會增加患者出現繼發(fā)性靜脈曲張、淤滯性潰瘍等并發(fā)癥的風險,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6-7]。因此,探尋低危、高效的治療方式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溶栓治療分為系統(tǒng)溶栓及導管溶栓,系統(tǒng)溶栓是通過淺靜脈進行全身給藥,雖有一定的溶栓效果,但較理想預期有所差距。導管溶栓可有效清除血管瓣膜部位的血栓,維持靜脈暢通。尿激酶是導管溶栓常用藥物,可以快速溶解患者血管腔中新形成的血栓,其直接作用于內源性纖維蛋白溶解系統(tǒng),對纖溶酶原轉化為纖溶酶具有催化、裂解的作用,可有效降低機體中的纖維蛋白凝塊,降解血液循環(huán)中的纖維蛋白原、凝血因子Ⅷ、Ⅴ等,進而發(fā)揮溶栓作用[8-10]。此外,尿激酶可以提高血清中二磷酸腺苷酶(ADP)活性,對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具有抑制效果,可以有效抑制及阻斷血栓形成[11-12]。此外,導管注入增加了其與血栓的接觸面積,浸泡血栓,讓其出現蜂窩樣變化,可以有效溶解新舊血栓,進而有效提升血栓溶解率。當尿激酶局部藥物濃度較高時,可以增強對局部血栓的消除作用,促進靜脈血回流改善,對患肢近端深靜脈瓣膜具有保護作用,可有效降低患肢靜脈壓、促進癥狀緩解,當尿激酶用量較少時,其對局部血栓的消除效果降低,進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血栓溶解效果,然而尿激酶用量過多時,也會增加出血風險,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患者出現出血性休克[13-15]。本文結果顯示,治療后,C組PT高于B組、A組,FIB、DD低于B組、A組,B組的PT高于A組,FIB、DD低于A組,且C組、B組的血栓溶解率高于A組。這表明使用尿激酶注射液25萬U時效果較好,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栓溶解率,且隨著給藥頻率的增加,其血栓溶解率也會越高。
綜上所述,針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時,給予尿激酶注射液25萬U進行導管溶栓的效果較好,可改善其凝血功能效果,提高血栓溶解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