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能坤,李 靖,呂祥龍(通訊作者)
(滁州市中西醫(yī)結(jié)合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 安徽 滁州 239000)
急性腦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即缺血性腦卒中,約占腦卒中的60%~80%[1],其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目前溶栓是臨床公認治療ACI 的最有效手段,據(jù)報道,大約2/3 的ACI 患者可存活,但由于受到溶栓時間窗[2]、再灌注損傷[3]等因素制約,約有50%~80%的存活者可能遺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4],嚴重降低了患者治療獲益。研究發(fā)現(xiàn),在積極抗血栓治療的同時加強抗炎及患者腦部神經(jīng)的保護,可能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積極的意義[5]。本研究旨在探討丁苯酞對ACI 患者神經(jīng)營養(yǎng)素-3(neurotrophins-3,NT-3)、神經(jīng)生長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正五聚蛋白-3(recombinant pentraxin 3, PTX-3)水平及預后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8 年7 月—2020 年7 月來我院就診的ACI患者80 例。所有患者均符合A C I 的診斷標準[6],均為首次發(fā)病,且發(fā)病時間不超過24 h,排除對本研究用藥存在禁忌證者。其中將接受常規(guī)治療方案的37 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包括男性21 例,女性16 例,平均年齡(54.92±5.61)歲;顳頂葉梗死16 例,額頂葉梗死12 例,基底節(jié)區(qū)梗死9 例;既往糖尿病史8 例,高血壓史17 例,高脂血癥史24 例;將接受聯(lián)合丁苯酞治療方案的43 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包括男性25 例,女性18 例,平均年齡為(56.14±6.03)歲;顳頂葉梗死18 例,額頂葉梗死13 例,基底節(jié)區(qū)梗死12 例;既往糖尿病史11 例,高血壓史16 例,高脂血癥史29 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既往史、發(fā)病部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的吸氧、抗血栓、降顱壓、腦神經(jīng)保護等治療,同時對高血壓、糖尿病等合并癥進行對癥處理,過程中輸液用藥不超過2 周,相關(guān)口服藥物則需連續(xù)服用12 周。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lián)合丁苯酞治療,并于患者住院確診后即采用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0041,100 mL:25 mg:0.9 g/瓶)靜脈滴注,2 次/d,2 次間隔≥6 h,每次25 mg(100 mL),時間不少于50 min,療程為2 周,2 周后改用丁苯酞軟膠囊口服(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0299,0.1 g×24 粒),每次0.2 g,3 次/d,連續(xù)服用10 周。
(1)采用酶聯(lián)免疫法檢測兩組治療前后NT-3、NGF、PTX-3 水平。
(2)評價兩組治療前后認知功能、神經(jīng)功能缺損以及治療后Rankin 評分狀況。認知功能的評定采用MMSE 簡易智能評定表[7],分值為0 ~30 分,分數(shù)越高,認知功能越好。神經(jīng)功能缺損狀況評定采用NIHSS 量表[8]進行,分值為0 ~42 分,分數(shù)越高,神經(jīng)功能缺損越嚴重。改良Rankin 量表[9]評估功能恢復及預后,分值為0 ~5 分,評分越高,功能恢復及預后越差。
(4)分析Rankin 評分與治療后NT-3、NGF、PTX-3水平的相關(guān)性。
(3)依據(jù)治療結(jié)果的不同,將Rankin 評分為0 ~2 分的患者視為預后良好,3 ~5 分的視為預后不良[10],比較兩組預后。
治療前兩組NT-3、NGF、PTX-3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上述指標均得到改善,且觀察組改善更為明顯(P均<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NT-3、NGF、PTX-3 水平比較( ± 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NT-3、NGF、PTX-3 水平比較( ± s)
注:a 表示與觀察組治療后比較,P <0.05。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NT-3/(μg?L-1) NGF/(ng?L-1) PTX-/(μg?L-1)觀察組 43 治療前 12.28±2.65 82.51±10.03 13.95±3.83治療后 28.27±4.53 150.83±12.15 6.89±2.01 t 19.979 28.436 10.703 P 0.000 0.000 0.000對照組 37 治療前 11.37±2.74 81.78±12.66 14.67±4.26治療后 22.11±5.02a 132.62±15.64a 9.43±2.83a t 11.423 15.369 6.232 P 0.000 0.000 0.000
治療前兩組MMSE、NIHSS 各項評分比較(P>0.05);治療后MMSE、NIHSS 評分均改善,且觀察組改善更為明顯(P<0.05);觀察組治療后Rankin 評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MMSE、NIHSS、Rankin 評分比較( ± s,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MMSE、NIHSS、Rankin 評分比較( ± s,分)
組別 例數(shù) MMSE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3 16.36±5.64 25.57±4.35對照組 37 16.68±4.84 22.33±5.58 t 0.270 2.916 P 0.788 0.005組別 例數(shù) NIHSS 治療后Rankin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3 23.25±6.24 9.38±5.65 1.78±1.13對照組 37 23.03±6.37 14.28±5.82 2.42±1.28 t 0.156 3.814 2.375 P 0.877 0.000 0.020
Pearson 相關(guān)性分析結(jié)果顯示,Rankin 評分與治療后NT-3、NGF 水平呈負相關(guān),而與PTX-3 水平呈正相關(guān)(P均<0.05)。見表3。
表3 NT-3、NGF、PTX-3 水平與Rankin 評分的相關(guān)性
治療后,觀察組預后良好的為35 例(81.40%),對照組預后良好的為21 例(56.76%),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ACI 是腦組織局部缺血、缺氧導致的一系列神經(jīng)功能受損表現(xiàn),如肢體癱瘓、認知功能障礙等[11],該病起病急,進展快,若不能及時、有效的治療,可遺留嚴重后遺癥,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本研究中N T-3 是一種神經(jīng)營養(yǎng)素,具有廣泛的生物學活性,其在受損神經(jīng)元的存活、再生、發(fā)育和功能修復中起著重要作用,同時能引導損傷后再生軸突的生長,實現(xiàn)逆病理性改變,促進腦功能恢復[12]。NGF 作為一種神經(jīng)生長因子,與NT-3 作用相似。其通過調(diào)控功能蛋白的合成水平來促進神經(jīng)再生,抑制神經(jīng)細胞凋亡,是評價神經(jīng)損傷后再生的重要指標[13]。有研究指出,N G F、N T-3 與A C I 缺血區(qū)神經(jīng)元變性、壞死密切相關(guān)[14],袁堅賓[15]證實,N T-3、N G F 水平在ACI 中均降低,而提高NT-3、NGF 水平能夠抑制神經(jīng)元凋亡,促進神經(jīng)功能恢復。P T X-3 是近年來新發(fā)現(xiàn)的急性期炎性蛋白,其主要在促炎因子的誘導下由多種細胞產(chǎn)生并釋放,可準確反映機體炎癥狀況。研究證實,在ACI 等應激情況下,PTX-3 表達急劇上升,損傷血管內(nèi)皮,增加血栓形成風險,影響缺血區(qū)域再灌注[16]。同時,炎癥能破壞細胞結(jié)構(gòu),導致并加重神經(jīng)元細胞損傷,影響細胞物質(zhì)轉(zhuǎn)運和信息的傳遞,不利于腦功能的恢復。靳云姍等[17]證實,預后良好的ACI 患者的PTX-3 水平明顯低于預后不良患者,PTX-3水平可一定程度上反映A C I 的嚴重程度及預后。因此降低PTX-3 水平是治療ACI 的新目標。
通過上述可知,抑制炎癥反應和神經(jīng)細胞凋亡應是A C I 治療的有效選擇。丁苯酞具有較強的、獨特的抗腦缺血作用,其能盡快恢復腦缺血區(qū)域的血流灌注,同時保護線粒體功能,抑制氧化應激等炎癥反應,刺激神經(jīng)突觸再生,從而改善A C I 患者神經(jīng)功能和認知障礙。本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N T-3、N G F 水平較對照組明顯升高,同時MMSE、NIHSS、Rankin 評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表明觀察組患者神經(jīng)功能恢復更好,Rankin 評分與治療后NT-3、NGF 水平呈負相關(guān),提示血清NT-3、NGF 水平越高,神經(jīng)修復及再生能力越強,功能恢復及預后越好。另外,治療后觀察組P T X-3 表達水平降低,說明觀察組炎癥反應得到了更有效的控制;而PTX-3 表達與Rankin 評分呈正相關(guān),提示ACI患者P T X-3 表達的控制促進了患者功能恢復,從而更好的改善了患者預后。兩組治療后觀察組預后良好率81.4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56.75%,進一步證明丁苯酞在ACI 治療中的優(yōu)越性。
綜上所述,丁苯酞可顯著提高ACI 患者NT-3、NGF水平,降低PTX-3 等炎性表達,促進患者認知和行為功能恢復,改善患者預后。但本研究樣本量小,觀察時間也較短,結(jié)果可能存在偏差,有待今后加大樣本量并延長隨訪時間以進一步明確丁苯酞的長期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