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湘龍 王詩吟
岳麓書院講堂檐前懸掛匾額,題曰“實事求是”,此由湖南大學前身湖南公立工業(yè)專門學校時任校長賓步程撰寫,旨在砥礪學子靜心實學,專注實踐,其培植人才之良苦用心可見一斑。事實上,實事求是一直是岳麓書院千百年來的辦學理念,在時代的演變中有其豐富的內涵。晚清以降,乾嘉考據(jù)學所宗尚的實事求是主旨,與以曾國藩為代表的湘省先賢崇尚的經世致用主張,都為實事求是思想的盛行提供了基礎。之后以江標為首的湖南官員及學人進而在書院教育方面引入新學,進一步擴大了實事求是的影響。而自湖南大學在岳麓書院的基礎上建制以來,實事求是作為校訓更是啟迪并培養(yǎng)了大批人才。
一 世代變革中的“實事求是”思想傳承
湖南大學上承岳麓書院,垂史千年,講學之盛狀,成達之功業(yè),具載青史。愛德華·希爾斯論及崇仰舊建筑:“村落、人工景物或某些建筑物的范型具有持久特征。如果它們是崇拜對象,這種持久性便進一步加強?!盵愛德華·希爾斯.論傳統(tǒng)[M].傅鏗,呂樂,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75.]岳麓書院的光輝之所以照拂千年而不絕,緣于后人之于年代本身及其蘊藏精神的敬仰及欣賞。
自宋代岳麓書院初建,張栻作為山長談及圣賢之傳:“蓋欲成就人才,以傳道而濟斯民也?!盵張栻.張栻集:下[M].鄧洪波,校點.長沙:岳麓書社,2017:573.]并屢次言及務實之要,“故某嘗論今日之事,正名為先,而務實為本”[張栻.張栻集:下[M].鄧洪波,校點.長沙:岳麓書社,2017:816.]“學道者以務實反本為要”[張栻.張栻集:上[M].鄧洪波,校點.長沙:岳麓書社,2017:30.]。以張栻、朱熹為代表的宋代學者,在言傳身教間傳習理學,通過儒家傳統(tǒng)對道德的約束,進一步影響了后世的湖湘學。
迨至晚清,江標奉旨督學湖南,臨行請訓時,奏對光緒帝垂詢當?shù)刂v求理學情形曰:“湘省向多講理學者,如大臣羅澤南、曾國藩,皆從理學入手,后遂能肩大事?!盵江標.江標日記:下[M].黃政,整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9:573.]曾國藩作為一代湘賢領軍人物,于宋學用力甚勤,以義理之學勖勉其身。學問之外,他在拔舉人才、匡輔政事等政治層面亦深諳“實事求是”之道。在回復賀長齡的信札中,他對時事孔棘慨嘆:“今之學者,言考據(jù)則持為騁辯之柄,講經濟則據(jù)為獵名之津。言之者不怍,信之者聵耳,轉相欺謾,不以為恥。至于仕途,奸弊所在,蹈之而不怪,知之而不言。泄泄成風,阿同駭異。謂今日而言治術,則莫若綜核名實,今日而言學術,則莫若取篤實踐履之士。”[曾國藩.曾國藩全集·書信1[M].長沙:岳麓書院,2011:5.賀長齡,湖南善化人,歷任江蘇按察使、江寧布政使、貴州巡撫,后擢任云貴總督兼云南巡撫。艾爾曼曾論及十九世紀初的今文經學的復興與經世主張,就提及賀長齡:“19世紀初葉,江南以外地區(qū)的官僚學者(如湖南賀長齡)為對付國內、國外雙重危機,開始倡導經世主張,試圖維護處于崩潰的帝制體制……。一般認為,19世紀早期旨在變革的經世思潮與今文經學的復興存在密切的關系,后者是經世思潮復興的哲學基礎?!眳⒁姡喊瑺柭?從理學到樸學——中華帝國晚期思想與社會變化面面觀[M].趙剛,譯.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1995:237.]曾國藩的治學處世態(tài)度及批駁當時學者的不端行徑,都表明他對當時占據(jù)清代學術思想主流的考據(jù)學脫離政治及道德的批判與疏離。
乾嘉之考據(jù)宗尚“實事求是”,數(shù)百年來有清一代之學術關于理學與樸學的爭論紛然。晚清以降,西風東漸,學術交融,治學之途轍改易,湖南專守舊學之風氣亦在新學的沖擊下漸移舊習。艾爾曼談論晚清全國學術、經濟中心地域性轉移:“張之洞等19世紀的政治變革派盡管為漢學辯護,但對漢學‘實事求是宗旨中的脫離政治學風態(tài)度日漸冷漠,對經世主張和思想日趨重視。”[艾爾曼.從理學到樸學 中華帝國晚期思想與社會變化面面觀[M].趙剛,譯.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1995:248.]而太平天國運動則直接推動湖南及廣東成為江南學術、經濟中心的地位。
清代自惠棟始,漢學方才由初期對理學的排斥漸趨圓熟,形成了嚴格意義上以“實事求是”為宗旨的漢學。而備受推崇的考據(jù)學無疑是漢學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考據(jù)作為一種用于實踐的認知方法,并非為漢學所專有。晚清湖湘學人回溯儒家道統(tǒng),著重闡釋理學式的自我道德建構,但這并不意味著對宋明理學的完全復興,其在著書立說及參政執(zhí)事時都可見考據(jù)學所產生的影響,造就了漢宋折衷趨勢之下湖湘官員及學人之于“實事求是”在思想與實踐層面的多重探求與追索。
而晚清湖南官員及學者對“實事求是”理念的重視與探索,無疑對當時新學影響下的書院建設與變革有所推進?!袄硇院涂茖W知識綱領的發(fā)展必然會演成深厚的傳統(tǒng)?!盵愛德華·希爾斯.論傳統(tǒng)[M].傅鏗,呂樂,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3.]在經學之外,輿地學、算學、物理學、化學等新課程的添設,使科學精神扎根于飄飖的晚清及近代的湖南,在書院教育的培植與滋養(yǎng)之下,涌現(xiàn)了以毛澤東為首的共產黨人,奉行“實事求是”的科學理念,并使這一科學精神傳統(tǒng)得以在歷史的發(fā)展進程中結合時代實際,不斷融匯新的精神內涵。古老的岳麓書院位于岳麓山麓、湘江之濱,講堂之中的“實事求是”匾額雖歷經戰(zhàn)火的洗禮不復原貌,但科學精神的流傳生生不息,這是物質器物的摧毀所難以泯滅的。
二 湘省官員的“實事求是”理念與地方教育改革
清代以降,以考據(jù)學為主的學術上的轉變,對于思想、文化及社會的轉變并非起到單一的決定作用,社會的變動以及新時代的開啟都是多元價值和時尚綜合作用的結果。晚清湖南因其地形重江復關之利,為防御隩區(qū),又兼軍興以來,鄉(xiāng)賢輩出,楚材之盛未可量,在文化、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地位都不可同日而語。
晚清正值內憂外患之際,時事艱難,需材孔亟,切實保舉于國有用之才是各省巡撫及學政之責。而地方人才的培植,又與書院制度與時俱進的改革息息相關,晚清湘省歷任官員于此用心頗多。一脈相承間,實事求是精神根植于以岳麓書院為中心的湖湘大地上。
陳寶箴曾委派江標、徐仁鑄督辦《湘學新報》,撰稿人有楊毓麟、樊錐、鄒代鈞[張舜徽曾稱賞湖南新化鄒漢勛治學精謹:“道、咸間湖湘學者多沉潛義理,遠紹朱、張,近規(guī)二賀,其能究心考訂,從事樸學,要必推鄒漢勛為最勤?!辈⒎Q“鄒漢勛為實事求是治學,學涉訓詁、輿地及天文?!编u代鈞即其孫,江標任學政時對他頗為看重。]等。當時湘省報館少闕,難以開民智育人,故創(chuàng)立《湘學新報》旨在“將群章甫縫掖之儒,講求中西有用諸學,爭自濯磨以明教,以圖富強,以存遺種,以維宙合?!盵《湘學新報》編輯部.《湘學新報》例言[J].湘學新報,1897(01):4.]報刊這一傳播媒介經時任官員的推動,在政治、文化等方面滲透實事求是的精神內涵,對當時湖南各書院的改革與建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校經書院前身即岳麓書院湘水校經堂,在晚清變革之際經由湖南學政江標整頓弊病,進而成為培養(yǎng)修身致用人才之淵藪。江標曾在上文請奏時論述校經書院的歷史:“竊查湖南舊有校經書院,仿古人成法,分經義、治事齋,專課全省通曉經史、熟習掌故之士。創(chuàng)始于前撫臣吳榮光,經前學臣朱逌然、張亨嘉先后擴充,規(guī)模大具,而人才亦因此薈起?!盵江標.江標日記:下[M].黃政,整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9:654.]吳榮光師承阮元,效仿其師辦學之例創(chuàng)辦湘水校經堂。江標曾在日記中屢屢提及阮元,言阮元于各地辦學卓有成效,詩云:“北朱南阮各分門,絕學乾嘉二老尊。大義先通新說立,實求仍守漢人言。”[江標.江標日記:下[M].黃政,整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9:614.]不僅如此,江標還曾為《湘學新報》作序,言及校經書院課程及學報內容為一脈相承:“恭值朝廷屢有整頓書院、廣求實學之議,勉設輿地、算學、方言、學會于校經書院,猶懼鄉(xiāng)曲儒士擿埴于途而不知返也。乃取門下諸生粗有所得之卮言,分學凡六:曰史、曰掌故、曰輿地、曰算、曰商、曰交涉,每月約得百葉,分三期刊布。”[江標.學報序[J].湘學新報,1897(01):2.]課程所涉,足見江標講求實學之旨自內而外貫徹始終。[其他諸如請長沙廩生任元德赴上海為書院購書,為校經書院添設各種西學圖籍。搜尋其他書院舊例,上奏朝廷為書院課額膏火,補給學生。并以書籍、器械、槍支充實校經書樓:“書樓三大楹,上庋書籍,下儲器皿及制造槍炮各件。器皿分電學、礦學、化學、聲學、光學、水學、重學各器,每隔七日試驗一類……槍炮則向軍裝局先借,每借一物,每月考察兩次,如何裝藥,如何測試角度,如何打靶,如何裝卸,惟不發(fā)機?!逼渲薪瓨藢τ诤系V業(yè)的開采費心頗多,參與《礦學報》的創(chuàng)刊。以上數(shù)則,參見:江標.江標日記:下[M].黃政,整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9:620,654,631.]在以陳寶箴、江標為首的晚清湖南官員的引導之下,實事求是的精神由上而下浸潤湖湘學風。岳麓書院在教學中講求實學,在經世致用的湘學傳統(tǒng)之下,平衡了經史與舉業(yè)、道德與文藝之間的關系。
1897年,岳麓書院山長王先謙進行的月課改章,便是奉行了朝廷針對書院實事求是傳統(tǒng)進行舊規(guī)改革的要求。[《湘學新報》1897年第9期登載《岳麓書院院長王月課改章手諭》,開頭便簡述改章緣由:“院長諭諸生知悉,光緒二十二年十一月,禮部遵旨議覆侍講學士秦綬章,奏請整頓各省書院,預備人才一折,所擬各條,為實事求是起見,應通行各省參酌采取以擴舊規(guī),而收實效?!盷王先謙擬定輿地并歸于史學,故僅剩經史掌故及算譯五門。王先謙還在手諭中談及中國學人因私成蔽之病,批判各派學者之間互為傾軋,尤其浮囂淺薄者“專欲阻人務實,以自蓋其空疏,終朝飽食,口舌紛紜,一瞬百年,誠何足惜。而中材為所瞀惑,志士亦被阻撓,同此無成。”[王先謙.岳麓書院院長王月課改章手諭[J].湘學新報,1897(09):8.]王先謙于時務并不通曉,對新學卻多加鼓勵開設,不致阻礙學子向學之路,惟愿諸生務實于學,“周知當世之要,成為有用之材”,這也直接推動了之后時務學堂的創(chuàng)辦。
1897年以岳麓書院山長王先謙為首正式呈報湘撫陳寶箴批準設立時務學堂,旨在于新書院創(chuàng)設后預儲兼通中外的遠大之器,以求國家精進、振興之勢。
陳寶箴曾于1898年上奏為初創(chuàng)的時務學堂請撥常年經費,言及湘人聞見漸拓、風氣漸開,講求實學是當務之急,故學堂內講授經史掌故與法言、格致、測算等實學。
后時務學堂歷經停辦、改名,于1903年與改制后的岳麓書院合并為湖南大學前身,即湖南高等學堂。
可以說,在岳麓書院之外雖新設書院、學堂以興實學,實則為岳麓書院優(yōu)良傳承的拓展與延伸,而不是新的創(chuàng)設與割裂,實事求是的精神原則一直是各湘撫、學政及院長所一貫秉持的。故在稱名最古的岳麓書院內外,人才得以薈萃與奮起,近代以來湖湘之間多有公求新學、為國家雪無窮之恥者,其中以吸取實事求是傳統(tǒng)進而擴充其內涵與時代精神的毛澤東最為典型。
三 近代湖南大學的建立:實事求是,敢為人先
從前各書院均為成材而設,如今湖南大學由學養(yǎng)深厚的岳麓書院脫胎而來,以“實事求是、敢為人先”為校訓,貼合當下高等教育建設需求。巡撫趙爾巽奏請改岳麓書院為湖南高等學堂,旋又依循士紳之請,更設高等實業(yè)學堂,八年后停辦。民國元年,湘督譚延闿擬就岳麓創(chuàng)辦湖南大學,議定但此事終究未成,于是改遷優(yōu)級師范學堂于岳麓,更名為高等師范學校。后歷經更名與遷址,1926年正式成立省立湖南大學,直至1937年改為國立湖南大學,至此岳麓書院完成了其深刻的歷史性轉變。無論處于何時,外界環(huán)境及物質條件雖幾經變化,學校辦學理念及培養(yǎng)人才的初衷從未更改。因遭日軍轟炸,國立湖南大學遷往辰溪辦學,1941年4月岳麓書院舊址慘遭炸平,時任湖南大學校長胡庶華認為高等教育之下,一般有志青年,在為學、做人、治事、處世、生活各方面亦均能處處忠誠勤奮、刻苦耐勞,令人欣慰。
湖南大學岳麓書院“實事求是”精神之傳統(tǒng),是長期經驗及歷史發(fā)展的沉淀,歷經世代學人與學子的思索、嘗試、考驗和篩選進而存續(xù)至今,擁有著深厚的底蘊,這一精神傳統(tǒng)也使過去的時代相較于當下更引人回溯與探究。
岳麓書院作為由人的行為鑄造形成的建筑,作為物質器物,愛德華·希爾斯認為“它既是一個物質基礎的傳統(tǒng),又是一個概念和信仰的傳統(tǒng),以及在物體中的工藝、技術和技能理念的傳統(tǒng)?!盵愛德華·希爾斯.論傳統(tǒng)[M].傅鏗,呂樂,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85.]雖然在炮火中長進的岳麓書院屢經毀壞與重建,但其物質基礎從未斷絕,從晚清到近代再到今日,在每一個傳遞和接受的階段中,“實事求是”這一信仰依托岳麓書院這一建筑得以傳遞,同時每一個身處其中的學子對其所進行的思想活動,使這一信仰傳統(tǒng)得以被書寫和保存至今。
楊樹達曾任湖南大學文學院教授,1949年9月曾應《民主報》為紀念政協(xié)會議撰文《實事求是》,言及清代皖派漢學超絕漢、唐之緣由便是不墨守前學,于變通中嚴謹求實,這也是由毛澤東帶領的中國共產黨勝利的原因:“今中共治軍行政概以實事求是為口號,且能實行,建國成功,絕無可疑?!盵楊樹達.積微翁回憶錄 積微居詩文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293.]
中國共產黨以事實驗證了,建立在長期傳統(tǒng)之上的政府體制是更加優(yōu)越的,因為歷代經驗的累積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代際傳遞之間,每一代人都謹遵求實的標準進行思考和行動,從宋代的經世致用,到清代漢學所推尊的實事求是,毛澤東的偉大在于意識到這一學術及思想層面反復重新確立的范型。1941年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報告中賦予其新內涵:“‘實事就是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lián)系,‘求就是我們去研究。”[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1.]這是對當時黨內忽視現(xiàn)實的主觀主義態(tài)度的撥正。
“實事求是、敢為人先”的校訓將砥礪后輩青年學子腳踏實地、不斷前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大學對青年學子的勉勵,不負青春、不負韶華、不負時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聰明才智。
四 結語
“惟楚有才,于斯為盛”,湖湘大地人杰地靈,實事求是思想的一脈相承,離不開一代之學術風氣的影響,離不開當?shù)亟艹鰧W人的教導,也離不開卓越學子的求實探索。讀書之求實,不在重名利,而在心向學。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馬克思主義是中國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中國共產黨的靈魂和旗幟。如今的青年學子,應該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堅持實事求是,從中國實際出發(fā),洞察時代大勢,把握歷史主動,孜孜探索。
(本文作者付湘龍系湖南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副教授、副院長;王詩吟系湖南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2020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