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vin Ma 馬子謙
“‘無用美學讓我想起大學的時候一位老師曾經說過,‘藝術和非藝術的區(qū)別就在于,藝術是沒有用的。不追求功能和用途是一種奢侈,但也可以是一種釋懷的世界觀。放棄一種既定的可能,就會發(fā)現(xiàn)更多新的可能性?!?/blockquote>
THEARTIST
鄒晨(Féline Zou),本科畢業(yè)于中國美術學院新媒體系,研究生階段先后在巴黎和芝加哥學習電影導演與當代藝術。2017年夏開始接觸陶藝,主要以手捏和盤筑的方式創(chuàng)作花器等器皿。2021年秋天將開始在美國密歇根州匡溪藝術學院攻讀陶藝研究生學位。www.uglythingsetal.com
以陶土制作器皿在人類歷史上有著悠久的歷史。陶瓷既可以用來做成日常生活用具,也可以作為雕塑材料創(chuàng)作在美術館或畫廊展出的高雅藝術品。對鄒晨來說,陶土樸實又多元的特性特別有吸引力。
鄒晨在接觸陶藝之前的背景是影像和觀念性的藝術創(chuàng)作。兩者都屬于概念先行的腦力游戲,通常都是先構思好創(chuàng)作內容與主題再把想法執(zhí)行出來。而陶泥自由的塑形能力則讓她能以過程為重點,擁抱錯誤與偶發(fā),在捏塑的過程中與泥土進行對話,不預設或強求結果,讓作品自由生長成型。不同的泥材質感或釉料特性也會啟發(fā)鄒晨進行不同的嘗試。手捏陶土創(chuàng)作最有意思的部分在于整個過程非常有機。每一次意外和無意識動作留下的痕跡都會成為帶領她前往未知新領域的線索。這也是她對生活的態(tài)度——保持好奇心,保持開放的心態(tài),看看會發(fā)生什么。
過去幾年間,鄒晨主要在研究陶土的材料特點、如何自行配制釉料、器物的造型與裝飾手法之間的關系、作為器物的功能與作為觀念的雕塑之間的界限等問題。接下來,她專注的方向則是通過陶瓷裝置來呈現(xiàn)不可見的地心引力,和以手繪陶土器皿的方式記錄當下動蕩變遷的世界。
對鄒晨來說,功能性是定義人們對物品認知的起點。什么是杯子?拿在手中用來喝水或飲料的器皿嗎?什么是花瓶?可以用來插花的容器?如果從這些定義和概念出發(fā),只要創(chuàng)作的物件滿足以上功能就可以成立嗎?那剩下的部分就可以隨意發(fā)揮了……鄒晨在創(chuàng)作中會思考或挑戰(zhàn)器物的定義。當杯子滿足對杯子的所有定義但卻不是為了喝水而用,當花瓶看起來是花瓶但卻不能插花時,它們到底是什么呢?鄒晨總是希望她的作品是介于兩者之間的。既有功能性,又反功能性。
猜你喜歡新花瓶 幼兒100·閱讀版(2024年5期)2024-05-29 00:00:00中國古代陶土發(fā)音玩具——陶哨創(chuàng)意設計研究 玩具世界(2022年6期)2022-03-21 06:11:54基于竹材料在當下日用器皿中的應用研究 河北畫報(2021年2期)2021-05-25 02:06:38彝族器皿 少兒美術(2019年12期)2019-12-14 08:09:50我畫青花瓶 小學生優(yōu)秀作文(低年級)(2019年4期)2019-04-22 01:48:38愛健身的陶土 作文小學中年級(2019年1期)2019-01-10 12:53:30花瓶怎么碎了? 小天使·一年級語數(shù)英綜合(2018年7期)2018-09-12 10:13:26玉雕器皿價值低估受關注 天工(2015年3期)2015-12-21 12:23:38瓶瓶罐罐 雜文選刊(2009年11期)2009-09-06 18:10:16感悟陶土 雕塑(2004年3期)2004-12-28 0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