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峰
摘 要:隨著我國機場數量不斷增加,民用機場規(guī)模也在不斷擴大,機場發(fā)展對空域的需求有所提高,飛行程序和良好運行管理也是民用機場建設的基本要求。本文將以《民用機場飛行程序和運行最低標準管理規(guī)定》為基礎,分析民用機場飛行程序以及民用機場運行最低標準管理規(guī)定對我國民用機場建設和發(fā)展的意義。
關鍵詞:民用機場;飛行程序;運行管理
0 引言
在民用機場建設過程中,民用機場需要通過科學合理的空域結構和機場地面設施規(guī)劃設計構建出高質量高水平的機場。合理安排航向、優(yōu)化飛行程序,科學配置進離場點位,才能確保民用機場的高效運行。
1 《民用機場飛行程序和運行最低標準管理規(guī)定》概述
《民用機場飛行程序和運行最低標準管理規(guī)定》是為了保障民用航空器的飛行及運行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飛行基本規(guī)則》與《民用機場管理條例》制作的規(guī)章。其中民用機場飛行程序指航空器在機場區(qū)域內運行的機動飛行要求,包括起飛離場、進場程序、復飛程序和等待程序等內容,分為儀表飛行程序和目視飛行程度兩大類,其中通用機場可以建立儀表或目視飛行程序,而運輸機場必須建立儀表飛行程序,根據實際情況才能建立目視飛行程序。而機場運行最低標準指航空器起飛和進近著陸的運行限制,涉及能見度、跑道視程、最低下降高度、決斷高度等內容。
2 《民用機場飛行程序和運行最低標準管理規(guī)定》分析
2.1 基本原則
民用機場飛行程序和運行最低標準應當遵循一些基本原則,以滿足運行管理的基本需求。首先需保證航空器在擬定的飛行航線和高度上有規(guī)定的超障余度,可以避開或安全飛越障礙物。其次,應滿足航空器的基本性能要求,飛行程序和運行管理應當便于飛行駕駛員遵守和操作,可以有效保障航空器運行的安全和效率。之后要符合實際空域的使用要求,既要有利于空中交通運行,降低飛行沖突概率,也應利于機場正常運行,提高民用機場的使用效率。最后,民用機場作為公共服務類設施,需要與城市建設規(guī)劃相協調,也應符合國家環(huán)境保護要求,做好節(jié)能降耗、生態(tài)保護的基本要求。民用機場飛行程序和運行最低標準基本原則應當由機場管理機構決定,考慮到機場地形條件、空域使用情況等因素,并與航空器運營負責人、空中交通管理部門等單位進行協商,共同決定民用機場飛行程序和運行最低標準的各類條件[1]。
2.2 新建、改建、擴建機場
新建、改建、擴建機場前的飛行程序和運行最低標準應當隨機場選址、規(guī)劃和建設同步進行,按照事前勘察、方案研究、設計規(guī)劃、確定設計四個步驟進行。事前勘察是根據飛行和運行環(huán)境的基本要素,對備選場址或方案進行飛行程序內容的分析工作,以此選擇出有利于航空器運行和交通管理的方案,尤其是地形和空域較為復雜的機場,不僅需要做好事前勘察,還需對起飛、進近進行模擬和計算,確保飛行程序的合理性及安全性。
方案研究是根據勘察階段反饋的情況,對機場選址可行性以及飛行程序擬定研究的工作,根據機場的總體規(guī)劃建設方案,確定飛行程序基本方案或是飛行程序優(yōu)化調整的內容。例如在擴建運輸機場方案中,需要考慮跑道位置、空域協調、航線方案等多項運行標準。
在機場建設工程方案決定后便可著手開始設計規(guī)劃飛行程序和運行最低標準。根據建設工程方案內提供的建設規(guī)模、規(guī)劃布局、凈空處理、空域協調等內容,制定出具體的飛行程序設計方案,此設計規(guī)劃包括航線劃設具體方案、飛行程序的詳細設計與基本理論,各類最低運行標準的參數和依據。設計過程中需征求空中交通管制部門等相關單位的意見,并有明確的審核批復。
設計確定便是在機場建設工程完成后,根據實際建設情況對設計規(guī)劃方案進行優(yōu)化調整,使飛行程序設計符合機場的實際情況,并確定正式使用的飛行程序和最低運行標準。若后續(xù)需要修改或進一步優(yōu)化飛行程序,依然要結合具體情況并按照事前勘察、方案研究和設計規(guī)劃的基本流程進行,確保飛行程序設計的標準和規(guī)范化。
2.3 飛行程序和運行最低標準的確定
在飛行程序和運行最低標準設計完成后需要對其先審核、校驗,最終才能確定。在設計完成后續(xù)由飛行程序設計人員和機場發(fā)展建設相關人員進行評審,并由機場管理機構地區(qū)所屬的管理局審查及提出意見。在飛行程序和最低運行標準獲得批準后,若出現新建、改建、擴建機場的情況或是對飛行程序和運行最低標準發(fā)生重大更改時,應當在機場組織試飛。在保證試飛航空器符合飛行程序要求后便可進行試飛校驗任務,飛行機組能夠按照飛行程序執(zhí)行。在試飛校驗后,校驗人員應當向機場管理機構提交報告,并由相關單位對試飛情況和飛行報告進行評估,最后由地區(qū)管理局批復[2]。
2.4 飛行程序和運行最低標準的使用和維護
飛行程序和運行最低標準的使用需要機場管理機構以及相關工作人員熟練掌握飛行程序和運行最低標準的基本內容,能夠按照已公布的飛行程序和最低標準實施飛行、運行服務。當機場管理機構或相關人員發(fā)現飛行程序或運行最低標準存在缺陷或弊病時,應當及時進行調整和優(yōu)化工作。維護工作需要機場管理結構加強對機場凈空的巡視,針對可能影響飛行程序和運行最低標準的建筑物、樹木、障礙物進行處理,定期開展安全評估工作,制定解決方案。當出現導航、目視助航或其他影響安全運行的情況時,需立即臨時改變飛行程序或提高運行最低標準,并在事后向地區(qū)管理局報告。
2.5 飛行程序和運行最低標準的管理
民用機場本身需要確保飛行程序設計人員和機場管理人員的基本能力,具備必要的相關知識和技能,應定期組織基礎培訓和安全教育,使民用機場飛行程序設計人員滿足要求。民航局、地區(qū)管理局需依據職責定期對民用機場飛行程序和運行最低標準進行監(jiān)督檢查,需要對相關飛行程序設計人員進行考核,對飛行程序設計單位進行備案,對民用機場管理機構的工作情況進行檢查,確保民用機場本身以及機場飛行程序和運行最低標準的安全性。
3 結論
《民用機場飛行程序和運行最低標準管理規(guī)定》是為提高我國民用機場建設發(fā)展的重要規(guī)章制度,通過對新建、改建、擴建機場飛行程序和運行最低標準的確定,進一步提升民用機場飛行程序和運行最低標準的使用、維護及管理,促進了民用機場空域高效利用,飛行、運行效率大幅度提高。
參考文獻:
[1]曹永樂.民航運輸機場規(guī)劃中的空域節(jié)約方法研究[D].中國民航大學,2020.
[2]張俊俊.緩解軍民航離場運行沖突的飛行程序方案探究[J].民航管理,2018(5):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