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四利,帥君,高宗艷
(1.南昌三三四醫(yī)院麻醉科,江西 南昌 330000;2.江西嘉佑曙光骨科醫(yī)院,江西 南昌 330000)
電休克是臨床常用于治療精神科疾病的有效方法,氯胺酮是臨床上常用的麻醉藥物,該藥物的鎮(zhèn)痛效果好,且對呼吸、循環(huán)系統(tǒng)影響較小,但患者使用后通常會發(fā)生抽搐、肌肉痛、頭痛等不良反應[1]。因此,需對電休克技術進行改良,尋找新的麻醉藥物應用于電休克治療中,為患者提供一個安全、無痛的麻醉環(huán)境,同時,還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對治療的配合度。艾司氯胺酮是右旋氯胺酮,與NMDA受體和阿片μ受體的親和力更高,故鎮(zhèn)痛效果較氯胺酮更強,同時,該藥物還具有鎮(zhèn)靜作用,若將其在電休克治療中推廣應用,將會使患者有良好、舒適的治療體驗[2]。國內關于艾司氯胺酮應用于電休克靜脈麻醉的報道較少,但是國外醫(yī)學者已將其運用于臨床,并取得良好效果[3]?;诖?,本研究旨在探究艾司氯胺酮在改良電休克治療中的應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精神科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艾司氯胺酮組,各50例。對照組男17例,女33例;年齡26~52歲,平均年齡(38.72±6.62)歲;體質量42~75 kg,平均體質量(57.39±4.88)kg;病程1~4年,平均病程(2.09±0.23)年;精神分裂癥16例,抑郁癥34例。艾司氯胺酮組男18例,女32例;年齡26~50歲,平均年齡(38.39±6.31)歲;體質量43~73 kg,平均體重(57.54±4.19)kg;病程1~3年,平均病程(2.12±0.31)年;精神分裂癥18例,抑郁癥32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年齡≥18歲者;無心、肝、腎等臟器功能不全史者;患者家屬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符合美國精神病學會制定的《精神障礙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中關于精神分裂癥或抑郁癥診斷標準者。排除標準:合并冠心病、哮喘、顱內血管畸形、未控制的高血壓等嚴重軀體疾病者;體內存在起搏器、顱內電極等異物者;對本研究所用麻醉藥物過敏者;存在藥物濫用史者;合并精神發(fā)育遲滯或精神疾病者;處于妊娠期女性。
1.3 方法 ①提醒患者治療前需禁食6 h,禁飲2 h,進入手術室后先建立靜脈通道。②指導患者仰臥于床上,對口腔進行檢查、清潔,摘除義齒,并解開衣領帶,引導患者下肢伸直平放,對其手腕與腳踝適當約束,以防止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抽搐、躁動等情況。③連接心電監(jiān)護儀對患者的心率、指脈氧、血壓等生命體征進行監(jiān)測。④于患者眼外眥與耳屏連線中點上方的顳部放置導電膠的電片,并將電極片粘貼于雙側乳突下,與腦電監(jiān)測電極連接后對電極波進行監(jiān)測。⑤給予患者面罩吸氧,兩組均行靜脈麻醉,對照組的麻醉藥物為丙泊酚2 mg/kg,艾司綠斯特組的麻醉藥物為丙泊酚(西安力邦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281)1.5 mg/kg、艾司氯胺酮(浙江九旭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3609)0.25 mg/kg,待兩組患者的睫毛放射消失后均給予肌松藥氯化琥珀膽堿(北京雙鶴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1581)1 mg/kg,同時,進行面罩加壓給氧。⑥麻醉生效后,患者呼吸會慢慢停止,此時為最佳通電時間,將牙墊置入患者口腔以防止其在治療過程中咬傷舌頭,將電流設置為90~130 mA,通電時間為2~4 s,通電時部分患者皮膚無抽動,或部分患者的口角、面部肌肉、眼輪匝肌和腳趾輕微抽動,則說明為有效發(fā)作。⑦通電結束后,于患者口腔中取出牙墊,并給予加壓面罩吸氧,待患者恢復自主呼吸后,將其送至恢復室繼續(xù)給氧15 min,監(jiān)測其生命體征,并拔除靜脈針頭。⑧隔天進行1次電休克治療,根據(jù)患者的情況給予6~12次治療。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放電抽搐時、抽搐后的生命體征(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值)、不良反應(頭痛、肌肉痛、惡心嘔吐)發(fā)生率和蘇醒時間。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的生命體征比較 麻醉前,兩組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麻醉后,對照組血壓和心率明顯低于麻醉前(P<0.05),艾司氯胺酮組血壓、心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放電抽搐時,兩組血壓、心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均明顯高于麻醉前(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不同時間段的生命體征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vital sig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different time periods(±s)
表1 兩組不同時間段的生命體征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vital sig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different time periods(±s)
組別對照組(n=50)艾司氯胺酮組(n=50)指標收縮壓(mmHg)舒張壓(mmHg)心率(次/min)血氧飽和度(%)收縮壓(mmHg)舒張壓(mmHg)心率(次/min)血氧飽和度(%)麻醉前103.32±5.22 71.73±3.67 70.38±4.72 99 102.79±5.67 72.74±3.52 69.79±4.71 99麻醉后96.8±3.23 66.88±3.21 60.29±3.55 99 106.32±2.87 71.90±2.86 70.32±3.78 99放電抽搐時130.39±2.18 85.34±4.29 110.32±2.85 99 131.23±2.31 83.33±3.83 108.23±2.81 99抽搐后110.32±1.20 76.55±3.60 72.62±4.52 99 108.84±3.45 75.66±3.20 70.30±3.36 99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艾司氯胺酮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3 兩組患者的蘇醒時間比較 艾司氯胺酮組蘇醒時間為(4.88±0.79)min,短于對照組的(6.01±1.22)min,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改良電休克是在電休克的基礎上對麻醉藥物進行重新選擇,以通過良好麻醉為患者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治療環(huán)境,減少其在治療過程中的應激反應,從而提升治療效果。精神科疾病患者由于病情影響,精神常處于緊繃狀態(tài),存在一定的抑郁、焦慮心理,若在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較大的生理應激反應,會干擾治療的開展,甚至需要終止電休克治療,不僅未達到改善病情的目的,嚴重者還會加劇病情,因此,電休克時的麻醉藥物選擇非常重要[4-5]。
丙泊酚是烷基酸類的短效靜脈麻醉藥,經(jīng)靜脈給藥后可在短時間內迅速分布于身體各部位,40 s內就可使患者處于睡眠狀態(tài),且麻醉結束后患者的恢復速度也較高,約為7 min左右[6-7]。但該藥物的鎮(zhèn)痛效果較弱,會減少腦耗氧量、腦血流量,并降低顱內壓,同時,對呼吸和循環(huán)系統(tǒng)均有抑制作用,會使患者出現(xiàn)暫時性呼吸停止、血壓降低等情況,在恢復期還會發(fā)生惡心嘔吐、頭痛等不良反應[8]。氯化琥珀膽堿屬于骨骼肌松弛藥,進入人體后會迅速地被血液中的假性膽堿酯水解,患者會先出現(xiàn)短暫的肌肉震顫,然后從眉眼小肌開始由上至下地發(fā)揮肌松作用,約60~90 s起效,藥效可維持10 min左右[9-10]。雖然上述兩種藥物聯(lián)合使用可對患者產(chǎn)生一定的麻醉效果,但安全風險較高,尤其是丙泊酚的使用劑量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呈正相關,而丙泊酚無鎮(zhèn)痛效果,若減少使用劑量就會增加患者的應激反應,使其生命體征出現(xiàn)較大波動,不利于電休克治療的順利進行。艾司氯胺酮是一種具有較強鎮(zhèn)痛作用的手性環(huán)已酮,同時,也是一種分離麻醉劑,在亞麻醉劑量時即有鎮(zhèn)痛作用,且因該藥物對NMDA受體的阻滯作用,使麻醉時間較長[11-12]。與氯胺酮相比,艾司氯胺酮的藥理模型存在差異,以往的麻醉藥物僅具有鎮(zhèn)靜作用,而艾司氯胺酮具有鎮(zhèn)靜、鎮(zhèn)痛雙重作用,對于穩(wěn)定患者的生命體征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13]。本研究中,艾司氯胺酮組各項生命體征在不同時間段的波動較小,而對照組生命體征波動較大,由此可見,使用艾司氯胺酮對患者進行靜脈麻醉可穩(wěn)定生命體征,減少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應激反應。艾司氯胺酮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可能是因為艾司氯胺酮組使用艾司氯胺酮麻醉后,將丙泊酚的劑量適當減少,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麻醉過程中的安全性[14-15]。兩組患者蘇醒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添加艾司氯胺酮進行麻醉在確保安全性與有效性的同時,不會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加重患者經(jīng)濟負擔。
綜上所述,于改良電休克治療中應用艾司氯胺酮進行麻醉,在穩(wěn)定生命體征和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上均發(fā)揮積極作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