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巧璇,黃聲淳,陳家钖
(佛山市中醫(yī)院檢驗科,廣東 佛山 528000)
痛風是一種單鈉尿酸鹽(MSU)沉積在關節(jié)所致的晶體相關性關節(jié)病,其與嘌呤代謝紊亂及(或)尿酸排泄減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癥直接相關,屬代謝性風濕病的范疇[1],是目前成人最常見的炎癥性關節(jié)炎。有研究顯示,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痛風的發(fā)病率不斷上升[2]。不同國家的痛風患病率不同,在世界范圍內痛風的報告患病率為0.1%~10.0%[3]。研究表明,痛風發(fā)病率逐年升高,并呈現年輕化趨勢[4]。我國痛風雖然并不少見,但臨床對于骨科傷疾病特殊人群的患者進行血液尿酸檢測以篩查是否合并高尿酸血癥或痛風的普及率并不高,增加了患者漏診、誤診的概率,且往往易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增加了不可逆損傷發(fā)生的可能。本院是以骨傷科為主的綜合性三級甲等中醫(yī)醫(yī)院[5],骨傷科2012年被遴選為國家臨床重點???中醫(yī)專業(yè))建設項目,來院骨傷科就診患者以廣東省為主,遍及海內外。本文旨在對廣東地區(qū)骨傷科疾病人群進行橫斷面調查,了解該人群中痛風的患病情況,以降低誤診和漏診的發(fā)生率,把握治療時機等應用于臨床疾病篩查與診治的決策系統(tǒng)。
1.1一般資料 以2020年1月1日至8月31日在本院骨傷科就診的人群85 254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7 560例,女37 694例,年齡1~106歲,按以下定義編碼分類變量:(1)痛風(經臨床醫(yī)生診斷為痛風,并符合2015年美國風濕病學會/歐洲抗風濕聯盟《痛風分類標準》[6]);(2)冠心?。?3)高血壓;(4)血脂異常;(5)腦梗死;(6)肝病。排除嚴重腎功能損害[血清肌酐水平大于200 μmol/L;或者腎小球濾過率小于30 mL/(min·1.73 m2)]患者460例,最終入組研究對象共84 794例,其中男47 199例,女37 595例。
1.2儀器與試劑 使用美國貝克曼庫爾特有限公司生產的AU5800全自動生化分析系統(tǒng)及配套的尿酸測定試劑盒(尿酸酶-過氧化物酶法)與校準品(試劑包裝規(guī)格:R14×42.3 mL+R24×17.7 mL,蘇械注準20162400326),定量檢測血清中尿酸的含量。
1.3方法 通過醫(yī)院的HIS信息系統(tǒng)與檢驗信息系統(tǒng)查閱上述人群的診療資料,包括疾病現狀、臨床特點、臨床診斷等信息,一般資料包括姓名、年齡、性別。實驗室檢測空腹尿酸定量結果,采用回顧性分析方法,對研究對象不同組別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調查廣東地區(qū)骨傷科疾病人群的痛風患病率及流行病學研究。
2.1不同性別痛風組與非痛風組間基線資料比較 84 794例患者平均年齡為(47.1±18.2)歲,平均血尿酸水平為(366.8±123.5)μmol/L,患痛風疾病者5 427例,患病率為6.4%,其中男性痛風患病率為10.6%(5 018/47 199),女性痛風患病率為1.1%(409/37 595),男性痛風患病率高于女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男性發(fā)病年齡明顯比女性提前,且不同性別痛風組與非痛風組間尿酸水平及年齡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性別痛風組與非痛風組間基線資料比較
2.2痛風合并不同疾病的患病情況 5 427例痛風患者中合并高血壓240例、血脂異常159例、肝病159例,患病率分別為4.42%、2.93%、2.93%;而79 367例非痛風患者中,合并高血壓2 827例、血脂異常313例、肝病590例,患病率分別為3.56%、0.39%、0.74%,痛風組人群患高血壓、血脂異常、肝病比例明顯高于非痛風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入組的研究對象中,患冠心病、腦梗死、糖尿病等病例數較少,故未對上述患者行統(tǒng)計學分析。痛風合并不同疾病患者的基線資料見表2。
表2 痛風合并不同疾病患者的基線資料
痛風的預后相對良好,如果及早診斷并進行規(guī)范治療,大多數患者可正常工作生活。慢性期病變有一定的可逆性,長期規(guī)范達標治療可使痛風石排泄物變小或消失,關節(jié)癥狀和功能改善。
我國缺乏全國范圍痛風流行病學調查資料,但根據不同時間、不同地區(qū)報告的痛風患病情況,目前我國痛風的患病率為1%~3%[7-8]。有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2006-2008年佛山地區(qū)居民痛風患病率為1.04%[9]。在本研究中骨傷科疾病人群的血尿酸平均水平為366.8 μmol/L,與文獻報道的本地居民血尿酸水平接近[10];而該類人群的痛風患病率為6.4%,是文獻報道的本地區(qū)居民痛風患病率的6倍[10]。痛風在骨傷科疾病人群的患病率明顯升高,提示臨床在診治該類疾病時,應保持高度警惕,注意做血尿酸檢測,以篩查該類患者是否有痛風的可能性。
本研究顯示,男性痛風患病的中位年齡為41歲,可能取決于中年男性在職場中的角色因素,聚餐頻率更高,繼而飲酒量和頻率增高,肉類、海鮮等高蛋白飲食增加,體育鍛煉減少,體重增加等引起血尿酸增高,從而增加痛風的患病率。女性痛風患病的中位年齡為58歲,可能與處于更年期的女性代謝減慢有關,更年期綜合征是中老年婦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而產生的一系列與雌激素調控作用降低有關的癥候群,包括內分泌失凋、骨質疏松和自主神經系統(tǒng)紊亂等,這些風險因素可能通過尚未確定的機制誘發(fā)痛風[11]。臨床對該類患者診治時,應從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指導、更年期內分泌治療等方面進行。
痛風的經濟負擔和社會負擔將持續(xù)上升。男性痛風的患病率顯著高于女性,與文獻[12-13]報道一致,高尿酸血癥易發(fā)于經濟狀況好的地區(qū)人群,隨著廣東地區(qū)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進食高嘌呤、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的比例逐漸升高,血液中的尿酸水平高,導致痛風的發(fā)病率上升。本研究結果顯示,在本地區(qū)骨傷科疾病人群中男女痛風組的尿酸均值比非痛風組均值分別高出94、102 μmol/L,且大量的研究證據顯示,高尿酸血癥與高血糖、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慢性腎臟疾病、腦卒中、腎結石、痛風等疾病密切相關[14],是這些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的獨立危險因素[15],這提示高尿酸血癥已經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尿酸升高到一定程度則誘發(fā)痛風,本研究結果顯示痛風患者的高血壓、血脂異常及肝病的患病率明顯高于非痛風患者,提醒臨床醫(yī)生在診治骨傷科疾病排查痛風的同時,注意關注患者是否合并肝病、各類心腦血管病或代謝性疾病等相關檢驗檢查,積極治療主訴病癥,并注意早發(fā)現、早治療,預防及治療痛風合并各類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尤其對于合并基礎循環(huán)系統(tǒng)基礎病患者,有針對性地綜合管理,并進行個體化治療,以減少不良事件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