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歡
【摘要】 在中華文化的歷史長河中,“鬼”這個漢字的發(fā)展由來已久。早在殷商時期的甲骨卜辭中,它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隨著時代的變遷,其語言學的內涵也在不斷豐富著。其中,從《現(xiàn)代漢語方言大詞典》可以發(fā)現(xiàn),粵語中的“鬼”字有著更加豐富的用法,比如作為副詞等,這與普通話中“鬼”字的用法有著較大的差異。本文將考察粵語“鬼”字作為副詞的用法,并對它的語法化過程和形成原因試作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 粵語;“鬼”字;副詞;語法化
【中圖分類號】H12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34-0108-04
一、引言
(一)研究的對象、意義與理論背景
在中華文化的歷史長河中,“鬼”這個漢字的發(fā)展由來已久。早在殷商時期的甲骨卜辭中,它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隨著時代的變遷,其語言學的內涵也在不斷豐富著。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詞典》,“鬼”可以指迷信的人所說的人死后的靈魂,或指不可告人的打算或勾當,還可以形容人躲躲閃閃不光明,或是形容天氣、情況等糟糕、惡劣,甚至可以用于加強語氣、表達否定態(tài)度等,有著十分多樣的語義內涵。
對于“鬼”字,已有學者對其進行了研究。陳波的《“鬼”字用法的發(fā)展及對漢語詞匯的影響》(2003)探究了文化的發(fā)展對“鬼”詞匯的消亡與新生的影響,并進一步考察了其語義的發(fā)展以及由此引起的語法功能的演進;張君的《現(xiàn)代漢語含“鬼”詞語語義的隱喻分析》(2011)分析了“鬼”這個詞的本義以及作為構詞語素的流變過程,從隱喻的角度分析了“鬼”字在構詞的發(fā)展過程中發(fā)生感情色彩分化的認知心理原因;張律的《漢語“鬼”詞群研究》(2015)則是對以“鬼”為義符的字和以“鬼”為核心語素的詞、短語及固定語的詞群進行了結構模式、語義、語法及文化語言學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覃慧嫻《“×鬼”和“鬼×”構式研究》(2016)一文則是從構式的角度對“×鬼”和“鬼×”這兩個結構在形成、句法、語義、語用等方面的異同進行了考察研究。
由此可見,過去學者們在漢語“鬼”字的研究上已經(jīng)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大部分研究角度相對單一,系統(tǒng)性不強,且多數(shù)是基于對漢語普通話“鬼”字用法的研究,對方言中“鬼”字的特殊用法關注較少,在知網(wǎng)中檢索后僅發(fā)現(xiàn)三篇,包括易希《湖南株洲方言詞“鬼”與巫鬼民俗文化研究》(2013)、徐穎楠,張曉紅《常州方言“鬼”字族研究》(2013)、賀雪梅《陜北晉語貶義形容詞“鬼”的用法及形成》(2016)。其中對粵語中“鬼”字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目前的研究中涉及該課題的論文僅一篇,即梁楚琪的《粵語“鬼”字的隱轉喻認知研究》,該文從認知的角度對粵語“鬼”字的隱轉喻展開研究,揭示了其使用的認知機制。從《現(xiàn)代漢語方言大詞典》可以發(fā)現(xiàn),粵語中的“鬼”字有著更加豐富的用法,比如作為副詞等,這與普通話中“鬼”字的用法有著較大的差異,在其他方言中也少有出現(xiàn),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綜上所述,本文將考察粵語中“鬼”字作為副詞的用法,對它的語法化過程和形成原因進行分析研究,為分析粵語乃至漢語中的“鬼”字及“鬼”族詞、俗語等方面提供借鑒。
(二)研究方法與語料來源
本文采用語料庫分析與訪談法相結合的方法,對語料進行分類、分析。所使用的語料主要來自香港粵語語料庫、泛華語地區(qū)漢語共時語料庫和廣州話口語有聲語料庫。對于來自網(wǎng)絡的語料,我們已借助粵語母語者進行篩選,盡量避免選用受到外來語影響的句子,避免選用不符合規(guī)范的句子。
二、粵語中“鬼”字的用法
根據(jù)學界對“鬼”字語義的分析和探究可知,“鬼”字本身具有多種詞性特征,起初為名詞性,后又發(fā)展出了動詞和形容詞的詞性,在一些現(xiàn)代漢語方言的表達中,“鬼”字還衍生出了副詞、代詞和數(shù)詞的詞性。①根據(jù)《漢語方言大詞典》(1999年出版)的整理,粵語中“鬼”字所具備的詞性主要包括名詞、形容詞、代詞和副詞。其中作為名詞、形容詞和代詞的用法也出現(xiàn)在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或部分方言(如贛語等)中,只有副詞用法較為特殊,本文正是針對該用法進行考察。
(一)“鬼”字作名詞、形容詞和代詞
(1)距講野果陣好似鬼食泥咁,好鬼煩?。。ㄋv話的時候像鬼在吃泥一樣,好煩?。。?/p>
(2)你寫字唔好好似鬼畫符咁。(你寫字不要像鬼畫符一樣潦草。)
(3)琴日距咁講明顯系充大頭鬼啦!(昨天他這么講明顯是充當大頭鬼啦?。?/p>
(4)距無端端行出嚟嚇我,我比距呢只攝青鬼嚇親啊?。ㄋ麩o緣無故走出來嚇我,我被他這只攝青鬼嚇到了?。?/p>
粵語中“鬼”字作名詞,可以指本義,即迷信的人所說的人死后能離開軀體而存在的靈魂,如例(1),“鬼食泥”即鬼吃泥土,用來形容一個人講話啰唆含混,表達不清晰;也可以是對具有某種特點以及不良嗜好或行為的人的稱呼,相當于普通話里的“家伙”。這里“鬼”常常作為語素構成相關的合成詞,多含貶義。例(3)中“大頭鬼”字面義是頭很大的鬼,引申用來形容一個人很富有或裝作很富有的樣子。類似的例子還有孤寒鬼(形容吝嗇的人)、冇膽鬼(形容膽小的人)、豬油鬼(形容做事慢吞吞的人)、走鬼(到處走動的小販)、嘩鬼(吵鬧的人)等;還可以專指外國人,如鬼佬、鬼妹。
(5)呢啲甘噶鬼天氣,點出去玩???(這種鬼天氣,怎么出去玩???)
(6)你點解帶我黎呢個鬼地方?(你為什么帶我來這個鬼地方?)
(7)呢個細孥仔好盞鬼,真系好得人中意?。ㄟ@個小孩子好古靈精怪,真是好討人喜歡?。?/p>
(8)鬼馬啦你!竟然知道我電腦噶密碼?(你很機靈啊,竟然知道我電腦的密碼?)
粵語中“鬼”作形容詞或作為語素構成形容詞時,用法與普通話中類似,褒貶義均有,既可指惡劣的、糟糕的,如例(5)(6),也可指聰明的、機靈的,如例(7)(8)。
(9)咁危險嘅地方,鬼去咩。(那么危險的地方,鬼才會去啊。)
(10)距琴日打電話俾我又咩都唔講,鬼知距想做咩。(他昨天打電話給我又什么都不講,鬼知道他想做什么。)
粵語中“鬼”還可以做不定代詞,意為“誰,哪個”。這種用法常常含有否定義。
(二)“鬼”字作副詞
1.作程度副詞,意為“很,非常,極,如此”。其用法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所修飾的成分既可以是褒義也可以是貶義,視情況而定,如例(11) (12)所修飾的均為褒義成分,例(13)(14)所修飾的均為貶義成分。
(11)我上個星期系北京路見到嘅個個女仔鬼咁靚。(我上個星期在北京路見到的那個女生好漂亮。)
(12)呢個演員開心到鬼噉。(這個演員開心極了。)
(13)我地班有個野鬼咁衰,成日喺人地背后篤人背脊。(我們班有個人非常壞,成天在別人背后說閑話。)
(14)成日開會好鬼煩?。ǔ商扉_會好煩?。。?/p>
第二,“鬼”字常常跟粵語中表程度的其他副詞連用,如好、咁、死、噉等,用來加強程度,如例(11)(13)(15)的“鬼咁”、例(14)(17)的“好鬼”、例(18)的“好鬼死”、例(12)(19)的“鬼噉”等,
(15)呢個西瓜鬼咁重,我一個人點搬得郁???(這個西瓜這么重,我一個人怎么搬得動???)
(16)點解《唐人街探案3》呢部電影咁鬼難睇?(為什么《唐人街探案3》這部電影這么難看?)
(17)當時好鬼痛,流曬眼淚,但係我冇出過一句聲。(當時好痛,眼淚都流出來了,但是我沒有說一句話。)
(18)好搞笑,好鬼死押韻啊,全部都四個字四個字。(好搞笑,好押韻啊,全部都是四個字四個字的。)
(19)今日熱到鬼噉。(今天熱得很。)
它們的位置大多固定,如“鬼咁”“好鬼”“好鬼死”往往放在所修飾的成分前做狀語,“鬼噉”往往放在所修飾的成分后面做補語。但是其中連用的順序有的并不固定,像“鬼咁”也可說成“咁鬼”,如例(16)。
第三,粵語中“鬼”作程度副詞時所修飾的對象以形容詞為主,兼有少量動詞和名詞,但是后面兩種用法不常見,例子較少。如動詞,語料庫中僅找到兩例,一例是例(20)的“好鬼羨慕”,一例是“好鬼嬲你”,嬲為動詞,意思是討厭,不喜歡,這里“鬼”修飾動詞“羨慕”和“嬲”。而名詞的例子則更加少,僅找到一例,如例(21)(22),程度副詞“鬼”的重疊式來修飾名詞“老友”,加重親切程度。
(20)哇,好鬼羨慕個男主角嘅嗻,啲女主角入得廚房出得廳堂仲咁多才多藝。(哇,真是好羨慕這個男主角,這個女主角入得廚房出得廳堂還那么多才多藝。)
(21)我地由細玩到大,成班同學都老友鬼鬼。(我們從小玩到大,全班同學都是好朋友。)
(22)有嘢咪直接講啰,大家老友鬼鬼,使乜咁客氣。(有話就直接說嘛,大家都是老朋友,用不著這么客氣。)
當“鬼”字修飾形容詞時,用法較為復雜:
一、和普通話一樣,粵語中的“鬼”作為程度副詞,不能修飾形容詞性短語的重疊式和本身就表示特定狀態(tài)和較深程度的狀態(tài)形容詞。
二、“鬼”字作程度副詞時與單音節(jié)性質形容詞搭配的例子很多,涉及生活的各個方面;與雙音節(jié)性質形容詞搭配時,位置則較為特殊,如:
(23)你條友仔,真系麻鬼煩?。氵@家伙,真是麻煩!)
(24)靜一靜好唔好?屋企巴鬼閉?。o一靜好嗎?家里真是鬧哄哄的?。?/p>
程度副詞“鬼”修飾雙音節(jié)性質形容詞時往往放在形容詞中間,表示程度的加深,往往帶有某種厭惡厭煩的情緒。
另外,語料庫中還發(fā)現(xiàn)了“鬼”字作程度副詞修飾三個音節(jié)的性質形容詞的情況,但語料數(shù)量較少。例如:
(25)當場被拍下!肇慶天寧路呢兩名靚女真系失鬼禮人?。ó斀直慌南?!肇慶天寧路這兩位美女真是太丟臉了?。?/p>
(26)背后講人哋會乞鬼人憎噶?。ū澈笞h論人家會讓人很討厭的?。?/p>
2.作副詞,表示否定,例如:
(27)咁遲先講,仲講鬼咩?(這么遲才講,還講什么?)
(28)都有咗定論,仲討論乜鬼?(定論都有了,還討論什么?。。?/p>
(29)個雪柜乜都冇,煮乜鬼飯?。ū淅锸裁炊紱]有,做什么飯哪!)
(30)睇乜鬼戲吖,行街罷啦。(還看什么電影啊,逛大街得了。)
(31)我鬼知發(fā)生咗咩事?。ㄎ以趺粗腊l(fā)生了什么事)!
粵語中“鬼”字作副詞往往放在動詞或者“乜”之后,表示否定。
3.作副詞,表示加強某種情感或語氣,如:
(32)今晚加班,唔鬼同你去玩啦?。ń裢硪影?,不跟你去玩啦?。?/p>
(33)隨得你點講,唔鬼理你啦。(隨便你怎么說,才不理你啦。)
(34)你呢個衰仔,叫你落街買包鹽都買唔到,真系比你激鬼死?。。氵@個兔崽子,讓你下樓買包鹽都買不到,真被你氣死了?。?/p>
4.表過去發(fā)生的事情,相當于“了”。
(35)個蛋糕比距一個人食鬼曬了。(那個蛋糕被他一個人吃光了。)
(36)場波早就踢鬼完了。(那場球賽早就踢完了。)
(37)刪得真?zhèn)S快,啱發(fā)出去就刪鬼咗咯?。▌h的真是快,剛剛發(fā)出去就被刪除了!)
三、粵語副詞“鬼”的形成
(一)粵語副詞“鬼”的語法化
《禮記·祭義》:“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之謂鬼?!薄墩f文·鬼部》:“鬼,人之所歸為鬼。”從文獻材料來看,最初“鬼”為名詞,指人死后能離開軀體而存在的靈魂。先秦時期,社會生產(chǎn)力低下,宗教氛圍濃厚,“鬼”多與宗教祭祀活動相關,顯得格外神秘,當時的人們對“鬼”一類的存在多持敬畏態(tài)度,“鬼”字也沒有明顯的褒貶色彩。到了漢代,隨著社會生產(chǎn)力的提高和民眾思想的發(fā)展,在某些方言中“鬼”字開始有了“狡猾、機靈”的意思,感情色彩開始有了變化。
最明顯的變化發(fā)生在魏晉時期,佛教思想的傳入讓人們的宗教觀念受到了較大的沖擊,人們不再對鬼神之事敬而遠之。從現(xiàn)有的語料來分析,這一時期開始出現(xiàn)“×+鬼”的構詞,而“鬼”字也開始出現(xiàn)貶義色彩。例如:
(38)晉·常璩《華陽國志·蜀志》:“星應輿鬼,故君子精敏,小人鬼黠?!?/p>
(39)《晉書·陸玩?zhèn)鳌罚骸巴鎳L詣導食酪,因而得疾。與導箋曰:‘仆雖吳人,幾為傖鬼。’其輕易權貴如此?!?/p>
例(38)中“鬼”意為狡詐機靈,用于小人,含貶義。例(39)中“傖鬼”意為北方之鬼。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方人輕侮北方人為“傖”,這里“鬼”加在“傖”后面,進一步體現(xiàn)了對北方中原地區(qū)人的蔑視,有貶義。
唐以后,“×+鬼”的構詞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鬼”的貶義色彩也隨之得到了強化。例如:
(40)唐·道世《法苑珠林》:“雖有是色,然是淫鬼。非是真人,唯人肉血以為飲食?!?/p>
(41)宋·周密《癸辛雜識》:“后以佃家來訴鄰鳧之擾,有狀至邑宰,判云:‘作高田塍多著水,鴨踏苗頭自理會。朝中自有大官人,何必執(zhí)狀問小鬼?!?/p>
(42)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六:“刑都比門,人肉餛燉;工屯虞水,生身餓鬼?!?/p>
(43)宋·普濟《五燈會元》卷一:“龍指曰:‘這守尸鬼?!?/p>
可以看出,這些用例里“×+鬼”構詞中,“鬼”字傾向于與消極義的詞語進行組合,指的是某類身份卑微的或者具有某些不良嗜好行為,被說話人所鄙視的人,如例(40)的“淫鬼”是趁人熟睡時睡在人們身上的惡魔;例(41)的“小鬼”指的是身份地位卑賤的人;例(42)的“餓鬼”指的是口饞或者餓極的人;例(43)的“守尸鬼”也是貶稱。因此這一時期的“×+鬼”的構詞通過將人貶稱為鬼,進一步凸顯了“鬼”的貶義色彩。
鄒韶華認為,詞語性質(內因)可以通過特定語境(外因)產(chǎn)生作用,產(chǎn)生語義偏移。由于長期和消極義的詞語相組合,“鬼”的貶義色彩得到了充分的強化,因此在隨后的“×+鬼”結構中,即使其他語素,如×,不具有貶義,由于有了貶義色彩得到強化的“鬼”這個語素的參與,整個“×+鬼”結構也會變得具有貶義,這一點在元及以后的例句中得到了證實,例如:
(44)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三折:“是小子新娶的個小娘子,不知逃走到那里去了。一定有個地頭鬼拐著他去,你們與我拿一拿! ”
(45)清《宛如約》:“料想這晏麻子此時吃了毒藥,萬無生理,我今吃醉了,再有誰人罵我酒鬼、糟團了?”
這兩例中,位于“×”位置的語素“地頭”和“酒”都是不具有色彩義的名詞,不存在好壞,但是加上“鬼”后便成了具有貶義的詞,意思分別為“當?shù)氐膲娜恕焙汀柏澗茻o度的人”。由此可以看出,這里“鬼”的詞義已經(jīng)虛化,不再局限于本義指鬼魂,而是泛指“不好的人、被人所鄙視的人?!?/p>
這就為“鬼+×”結構的進一步發(fā)展奠定了語義基礎。隨著“×+鬼”結構的發(fā)展,“鬼+×”結構也在不斷發(fā)展。魏晉時期的“鬼+×”結構中的“鬼”還是本義,大多修飾名詞,如“鬼途”,即鬼走的路,借指陰界。②宋以后,由于“鬼”的貶義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這時“鬼+×”結構中的“鬼”就可以理解為“怪異的、不好的、不正當?shù)摹保揎椀摹啊痢币膊辉傧抻诿~,還出現(xiàn)了形容詞、動詞,例如:
(46)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五:“一時吐卻,方有少分相應,更乃墮在空亡,依舊是鬼家活計。”
(47)元《宋四公大鬧禁魂張》:“婆子道:‘你許多年紀了,兀自鬼亂!’”
(48)元《宋四公大鬧禁魂張》:“王秀和婆子吃了一驚,鬼慌起來。”
(49)清《常言道》:“搭鬼棚,做鬼戲,休要鬼張鬼望?!?/p>
例(46)中“家活計”指的是人所具有的能力或行為,“鬼”意為“不正當?shù)摹保虼恕肮砑一钣嫛敝傅氖遣徽數(shù)男捌袕?例(47)和例(48)中“亂”和“慌”都是形容詞,“鬼”在這里修飾形容詞,意為行為或狀態(tài)的不正常、偷偷摸摸;例(49)中“鬼”修飾動詞“張望”,形容動作鬼鬼祟祟。由此可以看出,“鬼”作副詞的用法在這一時期已經(jīng)出現(xiàn),而這也極有可能是今天粵語方言中“鬼”作副詞的用法來源。
(二)粵語副詞“鬼”的語義來源
從上文中“鬼”字作副詞的用法梳理中可以看出,粵語中副詞“鬼”的用法較為豐富,可以表程度、否定、語氣或時間,那么這些語義是怎么來的?它們和“鬼”字的本義之間存在什么樣的聯(lián)系?本文將依次對其進行分析和探究。
首先是作表程度的副詞,意為“很,非常,極,如此”。 文旭、黃蓓等學者曾經(jīng)指出,如果某個詞語發(fā)展出極性程度副詞義,那么往往與這個詞的詞義中含有“極”“很”等極性含義相關。③那么“鬼”,作為人死后能離開軀體而存在的靈魂,首先,就生理上而言,它指的是人的生命終結之后所具有的極端狀態(tài),意味著人類生命體征的消失;其次,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鬼”在社會文化中又發(fā)展出了兩類極端意義,一是人與鬼的對立,“人鬼殊途”等觀點使得人類對鬼魂有著莫名的恐懼感,并不自覺地將其塑造成一個陰森恐怖的形象,使之充滿了極度邪惡與恐怖的含義。二是產(chǎn)生于遠古時期的“鬼神崇拜觀”,早期的人類社會生產(chǎn)力低下,面對來勢洶洶的自然災害人類無能為力,也無法解釋各種神奇的自然現(xiàn)象,因此只能將它們和“鬼”的概念聯(lián)系起來,將它們看作是一種鬼神力量的體現(xiàn),因此“鬼”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特征體現(xiàn)了它的力量的極端厲害程度,人們可以借助對“鬼”的力量的認識來表達程度義,這一點也可以用來解釋粵語中“鬼”字表示加強語氣或表達情感的用法。
其次是表達否定意義,這與上文所提到的“鬼神崇拜觀”有著重要關聯(lián),例如:
(50)咁危險嘅地方,鬼去咩。(那么危險的地方,鬼才會去啊。)
(51)距琴日打電話俾我又咩都唔講,鬼知距想做咩。(他昨天打電話給我又什么都不講,鬼知道他想做什么。)
例(50)中的“鬼去咩”意為“鬼才會去”,也就是說沒有人會去,只有神秘莫測法力高強的“鬼”才會前去那種危險的地方,因此表示否定義;同理,例(51)中“鬼知”意為“鬼知道”,也就是除了無所不知的鬼,其他人都不知道,由此強調否定的含義。這一點在“鬼”字作不定代詞的用法中也有體現(xiàn),說明這一解釋具有一定的道理。
最后是表示事情已經(jīng)發(fā)生。那么“鬼”字作為人死后離開軀體而存在的靈魂,意味著人類生命的消逝,其本義就可以抽象出“消失,消逝”的意思,因此在詞義虛化過程中延伸出表示事情已經(jīng)發(fā)生的副詞用法也就可以理解了。
四、結語
綜上所述,與普通話相比,粵語中的“鬼”字有著更加豐富的用法,比如作為副詞表示程度、否定、語氣或時間的含義;在魏晉唐宋時期,“×+鬼”結構的發(fā)展不斷強化著 “鬼”作為構詞詞素的貶義色彩,最終使得“鬼”發(fā)展出獨立的貶義,并在宋元時期的“鬼+×”結構中實現(xiàn)了由修飾名詞到修飾形容詞甚至動詞的語法功能擴展,“鬼”字作為副詞的用法開始發(fā)展,其含義跟本義之間存在著緊密聯(lián)系。
注釋:
①張律:《漢語“鬼”詞群研究》,南京師范大學,2015年,第21頁。
②賀雪梅:《陜北晉語貶義形容詞“鬼”的用法及形成》,《蘭州學刊》2016年8期,第140頁。
③文旭:《黃蓓.極性程度副詞“極”的主觀化》,《外語研究》2008年5期,第12頁。
參考文獻:
[1]梁楚琪.粵語“鬼”字的隱轉喻認知研究[J].青年文學家,2019,(21):168-169.
[2]袁勁.“鬼”字釋讀的效力與魅力[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5(05):92-96.
[3]賀雪梅.陜北晉語貶義形容詞“鬼”的用法及形成[J].蘭州學刊,2016,(08):136-142.
[4]覃慧嫻.“×鬼”和“鬼×”構式研究[D].湘潭大學,2016.
[5]張律.漢語“鬼”詞群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
[6]徐穎楠,張曉紅.常州方言“鬼”字族研究[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3,19(05):27-31.
[7]易希.湖南株洲方言詞“鬼”與巫鬼民俗文化研究[J].文史博覽(理論),2013,(02):23-25.
[8]張君.現(xiàn)代漢語含“鬼”詞語詞義的隱喻分析[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11,27(03):80-83.
[9]文旭,黃蓓.極性程度副詞“極”的主觀化[J].外語研究,2008,(05):9-13.
[10]陳波.“鬼”字用法的發(fā)展及對漢語詞匯的影響[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3):326-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