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其紅
小學階段是人生中成長的重要階段,是一個人開始了解世界、認識世界的重要開端,在此階段對小學生進行引導和科學普及教育,將有助于培養(yǎng)其科學素質、科學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小學科普教育是一個人科學素養(yǎng)形成的基礎,學校在開展小學生科普教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除了對小學生進行應試教育,讓其學習語文、數學、英語、美術等課程外,還需展開相應的課程或活動來為小學生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讓其學習科學方法和了解科學精神。小學科普教育應針對小學生的身心發(fā)育特點,“對癥下藥”,開展符合小學生特點、能夠使其欣然接受的科普教育,使科普教育融入日常教學,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小學生的科學素質。
1 小學生科普教育現狀
小學科普教育的重要性其實并非現在才被提出,早在1904年就有人提出了小學科學課程的目標,當時西方的課程理論傳入中國,小學科學課程的目標是“知識為中心”。隨著時代的發(fā)展,1984年至今的小學科學課程的目標是“知識、兒童和社會”為一體。進入新時期后,我國小學階段的課程標準更加注重小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用科學的語言與他人交流溝通的能力。小學科普課程即建立在實現科學課程目標的基礎上,教師按照設定的課程大綱進行教學。但由于課時、受重視程度等限制,小學科學課多以教師進行傳授式教學為主,缺乏實際動手、參與的沉浸式學習體驗,難以激發(fā)小學生探索科學知識、了解科學精神的興趣,也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雖然2017年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對科學教師提出了新要求[1],小學科學課程變?yōu)槿问谡n,但科學教師在數量和質量上難以跟上,科學教學設施不足也制約了高質量科學課堂的產生。
2 設立并嚴格執(zhí)行科學課程
小學科學課是針對小學生重要的科學啟蒙課,該課程對于向小學生傳播科學知識、提高其對科學的興趣尤為重要。目前,大城市的小學在設立科學課方面做得比較好,而一些小城市或是農村的小學在科學課程方面還比較薄弱——有的科學課形同擺設,科學老師上課就讓學生自習或是科學課被語言課、數學課“侵占”;有的小學甚至沒有設置科學課程,這讓小學生科普教育直接缺失。
針對上述情況,學校需嚴格設立周期性科學課程,并確保完全落到實地。要改變科學課程形同擺設,被語文、數學等常規(guī)課程擠壓代替的情況,還需要從大方針上宣傳科學課程的重要性,提高科學課程的地位。此外,學校還需聘請高素質、經驗豐富的科學課程教師,使科學課有條理,真正向學生傳遞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避免科學課上自習或其他課程“侵占”等情況的發(fā)生。
3 在常規(guī)課程中融入科學普及教育
小學科普教育不能只在科學課程中進行,還需要多課程聯動,在語文、數學等常規(guī)課程中融入科普教育,從各個方面提高小學生的科學素質。在語文課中,教師可融入科學家故事、科學家精神方面的知識講解,從故事引入,讓小學生體味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chuàng)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xié)作的協(xié)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后學的育人精神。在數學課中,教師可將科學方法、科學思想以及基礎的科學小知識融入課程中,數學與科普結合,打造趣味課堂。
4 積極開展科學普及活動
除了課程方面的設置,還需要開展各項科學普及活動,來開展科普教育。學??梢栽O立科學日,每年或每學期舉辦一次,在科學日當天,組織舉辦科普游園會,用各種趣味活動或是趣味答題來提升小學生對科學的興趣,使學生親身參與,在玩兒中學習,加深其對科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茖W日當天,還可舉行科學知識大賽,知識大賽前期可進行初賽海選,在科學日當天舉行決賽,以競賽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此外,學校還可以通過統(tǒng)一征訂科普雜志的方式,為小學生提供精品科普讀物。這使得學生將被動獲取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精神和主動探索獲取相結合??破针s志或繪本可以提供給學生更多課堂上講解不到、涵蓋不到的知識,學生可以自行從中汲取知識,自己探索,了解世界。而通過學校精選,統(tǒng)一征訂的方式也解決了家長在紛繁復雜的科普讀物中進行挑選時毫無頭緒的難題,同時也確保了科普讀物的質量。另外,統(tǒng)一的科普讀物可讓學生的學習與閱讀保持同步,教師還可根據科普讀物的內容設立統(tǒng)一的閱讀進度,舉行統(tǒng)一的閱讀交流或是科學知識抽查等;學生也可對科普讀物中的內容進行交流探討,進一步加深對科學知識的探索和理解。
學校作為科普教育的重要場所,“一個人”畢竟資源有限,還需要與科技館合作,館校結合,共同促進小學生的科普教育??萍紙鲳^作為學校教育的延伸,在小學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科技館中具有學校不能提供的科學內容和科學體驗形式,對于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和提高對科學的興趣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我國的科技館已逐步與學校建立了以學生參觀為目的的學習方式,并且各科技類場館與中小學合作,也形成了校內外聯合的科學教育機制。但這種合作并未覆蓋到所有的小學,農村地區(qū)的小學在這一方面仍相對缺乏,還需進一步開拓合作。
5 建立小學生科學素質評價體系
除了以上措施外,為保證小學科學課程的受重視程度,還需將科學素質評價納入學生考核標準,使學生、學校、家長都重視小學科學課程。其中,建立小學生科學素質評價體系至關重要。目前,就中小學生科學素質測試而言,國際上有PISA(國際學生評估項目)、TIMSS(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研究調查)、NAEP(國家教育進步評價)3個著名的評測項目。這3個項目的科學素質測評框架在評估的核心內容上是基本一致的——“科學知識和科學能力”。國內的一些學者和機構也對小學生科學素質測評框架進行了一些探索,構建了分級、分類的學生科學素質評價指標體系。學??蓪@些評價指標體系進行引入,為學生科學素質發(fā)展進行“體檢”,結合“體檢報告”對癥下藥,了解學生的科學素質,同時判斷自己的教育優(yōu)勢與不足,改進教學,促進學生科學素質提高、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方丹,王思錦,李從容.為中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畫像:中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評價體系建設的海淀經驗[J].中小學管理,2017(12):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