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春雷
花比葉好看,這是常理。但是偏有人不這樣看。南宋詩人羅與之有首《看葉》是這樣寫的:“紅紫飄零草不芳,始宜攜杖向池塘??椿☉?yīng)不如看葉,綠影扶疏意味長?!?/p>
花雖好看,讓人爭先恐后,但容易凋零,是不是像富貴榮華,轉(zhuǎn)眼成空?葉子雖寂寞無聞,但“綠影扶疏”,生命力特別長久,像不像人間煙火,淡而有味?羅與之曾應(yīng)進(jìn)士舉不第,晚年歸隱。可以說,這是一個失意的人。這樣一個失意的人,卻沒有消沉之氣。他在葉中“看”到了恬淡而長久的生命活力,人雖歸隱,心卻是活泛得很?。?/p>
文人的厲害,往往就在這里。他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東西,并從中找到生活下去的源泉和動力。不消沉,不苦悶,葉子的清寂中,于是飄逸出淡淡而甜美的葉香。
事實(shí)上,不僅羅與之,別的詩人,也注意到葉子蘊(yùn)含的特別的美。譬如杜牧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比起經(jīng)霜的紅葉,二月的紅花畢竟閱歷太淺了些,太天真爛漫了些。自然,不是說天真爛漫不好,但是,經(jīng)歷了風(fēng)霜之后,那種從骨子里溢出的對生活由衷的熱愛,宛若經(jīng)霜的紅葉,多么動人!羅與之說看葉比看花“意味長”,的確如此。
中國文化中有很多特別深沉的地方,羅與之說“看花應(yīng)不如看葉”,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比起花的高貴、熱鬧、外揚(yáng),葉子顯得謙下、清寂、內(nèi)斂。但是,正如中國一句俗語說的:“笑到最后,往往笑得最美。”當(dāng)“紅紫飄零草不芳”之時,葉子卻“綠影扶疏”,那份淡定中的堅(jiān)持或者說堅(jiān)韌,確實(shí)是非常讓人感動的。
葉子中,生命力最頑強(qiáng)的要算松柏了??鬃訉λ砂鼐吞貏e贊揚(yáng),他說:“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笨鬃釉谒畹臅r代是個失敗者。他四處游說,想要統(tǒng)治者采納他的禮樂思想,但結(jié)果是“惶惶然若喪家之犬”。但孔子始終是個精神飽滿、對前途充滿信心的人。他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边@大約就是從松柏經(jīng)冬不凋的氣節(jié)中獲得的啟迪吧。
更難得的是,看似平淡的葉子,其實(shí)是深藏不露的。歐陽修《浣溪沙》詞開頭是“葉底青青杏子垂。枝頭薄薄柳綿飛”,而晏殊《破陣子》中就有“池上碧苔三四點(diǎn),葉底黃鸝一兩聲”。
密密的葉子底下,藏著青青的杏子,藏著黃鸝的嬌音,這葉子,顯得多么生氣勃勃。不事聲張的葉子底下,有這樣豐富的內(nèi)容,這是逞艷于一時的鮮花,根本不可能具備的。葉子的平淡和日常的背后,暗藏著多么豐碩的人生果實(shí)。
童年夏日,我喜歡翻弄我家后園里那些長著粉刺的南瓜葉子。南瓜葉子很寬大,將南瓜遮蓋得嚴(yán)嚴(yán)實(shí)實(shí)。但是,一旦翻開一片寬大的葉子,一個青青的或者已經(jīng)金黃的南瓜就露出頭來。葉子底下暗藏的南瓜,在我童年的記憶里留下了深深的刻痕。我知道沒有葉子的遮擋,南瓜不可能安靜地長那么大而不受鳥獸或者行人的侵襲。葉子掩蓋了南瓜的鋒芒,而南瓜因此才長得那么大、那么甜。
在我們的成長中,不也需要一片濃密的南瓜葉子,擋擋我們畢露的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