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雯
[摘? ? ? ? ? ?要]? 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其教學日益得到重視。但由于多種原因,古詩詞教學在實際中并未發(fā)揮其真正的價值?;诖?,可以結合沉浸式的教學模式,力求讓學生入情入境,親身體驗古詩詞的深層韻味,創(chuàng)造對小學生知識的深化、能力的培養(yǎng)、興趣的激發(fā)、素養(yǎng)的提升的一個綜合平臺。
[關? ? 鍵? ?詞]? 小學語文;古詩詞;沉浸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23?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1)36-0122-02
古詩詞教學作為國學啟蒙的重要形式,需要在實際教學中發(fā)揮其價值。古詩詞教學應采取多形式、多層次的方式,讓學生親身體驗古詩詞的優(yōu)美語言、深刻韻味,不知不覺中提高審美意識,增加國學底蘊。
一、小學古詩詞學習現(xiàn)狀
目前,我國的大環(huán)境給予古詩詞教育很大的空間。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教育者有意讓學生學習優(yōu)秀古詩詞,繼承和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如今提倡素質教育,教育者力求用國學培養(yǎng)祖國的下一代,養(yǎng)成其良好的品格。
盡管古詩詞愈發(fā)受到重視,我國的小學古詩詞學習還是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教師的古詩詞教學形式不夠科學。教學過程中,古詩詞教學囿于教師的單一講授、學生的機械書寫背默;教學行為中,教師習慣于向學生灌輸知識,而不是由學生自己感悟。
其次,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夠強。由于部分古詩詞晦澀難懂,而教師的任務重點落于背誦,學生很難產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進行主動學習。
面對這樣的情況,應利用好“國學熱”的大環(huán)境,在保證教學質量的情況下,從教學形式入手,對古詩詞教學進行更新。教師常應用的背誦、默寫任務有助于學生初步認知、理解古詩詞,在這個基礎上,利用沉浸式方式,進行多形式、多層次的古詩詞教學,有助于教師形成良好的古詩詞教學體系,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產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二、沉浸式教學的古詩詞教學形式——畫、寫、演
針對小學古詩詞學習現(xiàn)狀,結合小學生古詩詞學習的重要性,教師應采取更有趣味、更有意義的古詩詞教學形式。
小學生處于認知發(fā)展理論中的具體運算階段,他們的具體運算思維離不開具體事物的支持。所以學習古詩詞時,學生難以從背誦、默寫中深刻理解古詩詞的含義、意境,需要用更直觀的方式。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通過對古詩詞的分析,采用畫、寫、演三種生動有趣的方式對古詩詞進行講解,力求讓學生入情入境,感受到學習古詩詞的樂趣,親身體驗古詩詞的深層韻味。
(一)以“畫”為主要形式的古詩詞教學形式
繪畫是利用圖形、構圖等方法表達畫者本人想法意愿的一種方式。學生感知詩詞世界時會產生表達的欲望,繪畫就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幫助學生用畫筆畫出說不出的感受。教學中,教師選取畫面感較強的古詩進行繪畫形式的古詩詞學習,通過出示與本詩有關的景物圖激趣導入,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詩意,畫出心中所想。如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中《古詩三首》的《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教師可以將全詩分為兩幅圖:一幅引導學生畫出金黃的梅子等景色,從而感受鄉(xiāng)村的舒適、大自然的美麗;一幅引導學生感受并畫出農民家中的“空”。憑借這兩幅圖,學生就可以自主推理出這是農忙時節(jié),農民生活繁忙,鄉(xiāng)村生活獨特。
對于學生的畫作,教師要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不必過分強求繪畫技巧及手法,只要學生創(chuàng)作出心中所思所想,鍛煉其創(chuàng)作思維即可。繪畫在古詩詞的學習中,養(yǎng)成了學生觀察細微之處的習慣,也培養(yǎng)了他們欣賞自我、欣賞他人的良好品質。同時,繪畫的美育也可培養(yǎng)學生觀察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可貴品質。
(二)以“寫”為主要形式的古詩詞教學形式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表達情意的一種方式。運用寫作形式學習古詩詞,多為人物間的交際。學生在學習古詩詞時,常常會遇到言有盡而意無窮之處的內容,古人表達情感時而直抒胸臆,時而內斂抒情,此時學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其中的深意。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發(fā)散思維,自己想象故事的發(fā)展情況。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中《古詩三首》的《芙蓉樓送辛漸》,教師提供時代背景:古代的交通不便,再見不知是何時,所以分別時就格外不舍。從分別的場景著手,指導學生編寫二人是如何分別的以及分別時會說些什么。
學生的寫作方向不同,會有很多不同的結局,大致意思、方向正確即可。寫作在古詩詞的學習中,拉近了作者與學生間的距離,激發(fā)了學生感受作者情意的態(tài)度。同時,編寫故事的練筆會鍛煉學生的文筆,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三)以“演”為主要形式的古詩詞教學形式
演繹,是將自己代入角色體會情感的一種方式。運用演繹形式學習的古詩詞,往往有著人物的刻畫,也蘊含著作者獨到的思想感情。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特點,抓住人物心理進行古詩詞的學習。學生通過演繹將自我代入古詩詞中,身臨其境思考人物的處境,進行情感的體悟。如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中《古詩三首》中的《清明》,其中的行人孤身一人,而牧童遙指的杏花村留給人無限的遐想:總有一處可以略消解你愁緒的酒家。從兩人的對話入手,學生自主進行演繹。
演繹是學生最為感興趣的方式,只是目前并沒有得到廣泛運用。錢理群先生主編的《中國文學三十年》中提到:“中國人演話劇是從教會學校學生的業(yè)余演出開始的?!彼裕處熆梢赃x取較難體會感情的古詩詞進行演繹,讓學生在得到新鮮感的同時,感受到古詩詞中人物的綿綿情思,或是壯志情懷,抑或是淡淡愁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