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高飛,張威,王豐收
(1.中國日用化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2.上海發(fā)凱化工有限公司,上海 201505)
妥爾油脂肪酸主要由亞油酸、油酸和少量松香酸等組成[1],我國鮮有公司對妥爾油進行深加工,生產(chǎn)具有高效高值的表面活性劑[2],妥爾油脂肪酸正是合成表面活性劑的一款重要原料[3]。
咪唑啉是一類性能優(yōu)良的表面活性劑[4-5],市面上用量最大的是月桂酸兩性咪唑啉,其活性物含量較低,主要由于粘度太大不利于生產(chǎn)[6]。妥爾油酸咪唑啉成分更復雜,直鏈的碳鏈長度更長,粘度也更大,對合成工藝有著更高的要求。文章以妥爾油酸為原料,合成了7 d 100%生物降解的妥爾油酸咪唑啉磺酸鹽,可為妥爾油的應用提供一個新的思路,具有很好的經(jīng)濟與社會效益。
妥爾油脂肪酸FA1(酸值194 mg KOH/g,松香酸含量2.5%)、妥爾油脂肪酸FA2(酸值196 mg KOH/g,松香酸含量0.8%)均為化學純;氫氧化鈉、磷酸均為分析純;羥乙基乙二胺、3-氯-2-羥基丙烷基磺酸鈉均為基準試劑;高純氮氣。
V70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ADVANCEIII 400 MHz核磁共振波譜儀;K100全自動表面張力儀。
妥爾油脂肪酸(FA1和FA2)和羥乙基乙二胺用真空法合成妥爾油基羥乙基咪唑啉中間體,再與3-氯-2-羥基丙烷基磺酸鈉發(fā)生季銨化反應,合成路線如下:
其中R為妥爾油脂肪酸烷基,主要為對應的油酸、亞油酸烷基基團、松香酸烷基基團、飽和脂肪酸基團。
裝有冷凝管、攪拌和溫度計的500 mL的直四口燒瓶中,通氮氣時加入15.63 g羥乙基乙二胺和28.62 g妥爾油脂肪酸FA2和0.90 g磷酸,開啟真空泵,調(diào)節(jié)反應體系內(nèi)真空殘壓為20 kPa,升溫至100 ℃,開始計時,3.5 h梯度升溫至170 ℃,老化2 h, 再升溫至220 ℃進行環(huán)化反應,至基本無水蒸出,測物料酸值為2.4 mg KOH/g,調(diào)節(jié)瓶內(nèi)真空殘壓為0.25 kPa,把過量的羥乙基乙二胺餾出,得到妥爾油酸咪唑啉中間體35.5 g。
上述四口燒瓶中加入114 g去離子水、17.7 g乙醇和6 g氫氧化鈉,升溫至80 ℃,再加入29.49 g的3-氯-2-羥基丙磺酸鈉,反應6 h后氯離子含量不再增大,妥爾油酸咪唑啉中間體轉(zhuǎn)化率為93.5%,反應結(jié)束,得到透明黃色粘稠液體。加入乙醇,溶解完全后過濾,濾液負壓蒸干后,用丙酮重結(jié)晶,得到TOS-2表面活性劑。
妥爾油脂肪酸FA1用同樣的操作步驟合成,再用丙酮重結(jié)晶提純,得到TOS-1表面活性劑。
1.3.1 表面張力及臨界膠束濃度 配制系列濃度的妥爾油酸咪唑啉磺酸鹽水溶液,Krüss-K100在(25±0.01) ℃進行表面張力測試,再繪制表面張力隨濃度的變化曲線。
1.3.2 泡沫性能 按照國標GB/T 7462—1994測試方法,用3 mmol/L氯化鈣硬水配制1 L含有質(zhì)量分數(shù)0.25%的妥爾油酸咪唑啉磺酸鹽,溫度為(50±0.1)℃,用羅氏泡沫儀測試其泡沫,分別記錄30 s、3 min和5 min的泡沫體積。
1.3.3 潤濕性測試 參照GB/T 11983—2008表面活性劑潤濕力的測定。
配制0.5 L質(zhì)量分數(shù)為1%的妥爾油酸咪唑啉磺酸鹽水溶液,調(diào)整溫度為(25±0.5) ℃,采用帆布浸沒法測定帆布片下沉時間,取5次算術(shù)平均值為結(jié)果。
1.3.4 乳化性能測試 具塞量筒中加40 mL質(zhì)量分數(shù)為0.50%的妥爾油酸咪唑啉磺酸鹽和40 mL乳化介質(zhì),上下猛烈振蕩10次,放置水平面計時,記錄析出10 mL水需要的時間,取5次算術(shù)平均值為妥爾油酸咪唑啉磺酸鹽乳化性測試結(jié)果。
2.1.1 IR表征 妥爾油酸和TOS-2的IR譜圖見圖1。
圖1 妥爾油酸和TOS-2的IR譜圖Fig.1 FTIR spectra of Tall oil fatty acid and TOS-2
2.1.21H NMR分析 以CDCl3為溶劑,頻率為400 MHz,TOS-2的1H NMR見圖2。
圖2 TOS-2的1H NMR 圖譜Fig.2 1H NMR spectra of TOS-2
圖3是表面張力與濃度的變化曲線,根據(jù)表面張力與濃度對數(shù)曲線變化拐點可確定表面張力γcmc和臨界膠束濃度cmc。
圖3 表面張力與濃度變化曲線Fig.3 Surface tension versus concentration curve
由圖3可知,TOS-1的表面張力γcmc為29.65 mN/m, 臨界膠束濃度cmc為8.75 mg/L;TOS-2的表面張力γcmc為29.64 mN/m,臨界膠束濃度cmc為23.77 mg/L。兩者的表面張力基本一樣,TOS-1的臨界膠束濃度小于TOS-2,可能是由于妥爾油酸FA1中高碳鏈脂肪酸質(zhì)量分數(shù)含量更高導致的。
50 ℃時,用羅氏泡沫儀用溶液降落法測試表面活性劑TOS-1和TOS-2的發(fā)泡和穩(wěn)泡能力,結(jié)果見表1。
表1 TOS-1與TOS-2的泡沫性能Table 1 Foam property of TOS-1 and TOS-2
由表1可知,TOS-1的泡沫低于TOS-2,兩者的發(fā)泡和穩(wěn)泡性能都較好。
室溫下,用帆布浸沒法測定TOS-1與TOS-2的潤濕性能,結(jié)果見表2。
表2 TOS-1和TOS-2的潤濕性能測試Table 2 Wettability property of TOS-1 and TOS-2
由表2可知,TOS-1的潤濕性為35 s,優(yōu)于TOS-2的48 s,是由于TOS-1的臨界膠束濃度低于TOS-2,同樣的測試濃度中,形成的TOS-1膠束濃度更大,合成TOS-1的原料FA1中松香酸含量更高,膠束聚集體大小隨憎水基團的增加而增大[7]。
表3是TOS-1與TOS-2的乳化性能測試結(jié)果。
表3 TOS-1和TOS-2的乳化性能測試Table 3 Emulsifying property of TOS-1 and TOS-2
由表3可知,兩者乳化大豆油的能力遠優(yōu)于乳化液體石蠟。TOS-1乳化大豆油,析出10 mL水相需要380 s時間,乳化液體石蠟,析出10 mL水需要85 s,乳化性均優(yōu)于TOS-2,可能是由于TOS-1和TOS-2中碳鏈長度差異導致的。
分別用妥爾油脂肪酸FA1和FA2與羥乙基乙二胺、3-氯-2-羥基丙磺酸鈉反應,合成了TOS-1和TOS-2表面活性劑。TOS-1的表面張力γcmc為29.65 mN/m, 臨界膠束濃度cmc為8.75 mg/L。TOS-2的表面張力γcmc為29.64 mN/m,臨界膠束濃度cmc為23.77 mg/L。兩者的表面張力基本一樣,TOS-1的臨界膠束濃度濃度小于TOS-2。潤濕性、乳化性能均優(yōu)于TOS-2,泡沫低于TOS-2,是一類穩(wěn)泡性較好的表面活性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