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苗苗
湘潭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血液凈化室,湖南湘潭 410001
血液凈化室是醫(yī)院救治危重患者的主要場所。 血液凈化是指利用凈化儀器將患者的血液引出體外,并清除致病物質(zhì),以此達到治療目的。 該科室的醫(yī)護人員需要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和過硬的實踐能力[1-3],而實習學生多數(shù)剛從學校畢業(yè),并未真正接觸患者,需要經(jīng)過一段時間帶教學習,經(jīng)過考核后才可勝任此項工作[4]。臨床上常采用傳統(tǒng)方式教學,以教師傳授知識為主導,學生被動學習知識,學習效率不高,不利于學生日后解決實際臨床問題[5-7],故需要尋找一種新的教學方式。 情景模擬教學法是一種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以此達到學習效果的教學方式[8-9]。 PBL 教學法是一種學生居于主體地位,通過問題不斷深化延伸的學習方式[10-11]。 基于此,該研究隨機選取2019 年7 月—2020年7 月于該院血液凈化室進行實習的學生70 名,探討情景教學聯(lián)合PBL 教學在血液凈化帶教中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血液凈化室進行實習的學生70 名,以雙盲法分組方式進行分組,即對比組和研究組,各35 名。對比組中男22 名,女13 名;年齡20~25 歲,平均(22.48±1.40)歲;受教育程度:本科及以上學歷有18 名,大專學歷有17 名。研究組男21 名,女14 名;年齡20~24 歲,平均(22.35±1.51)歲;受教育程度:本科及以上學歷有19名,大專學歷有16 名。 兩組血液凈化室實習學生的一般資料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較好的可比性。
對比組血液凈化室實習學生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進行帶教,主要由臨床經(jīng)驗豐富的醫(yī)師采用一對一的方式對實習學生進行口頭講解,包括血液凈化的儀器、操作、流程等知識,學生通過認真聽講和仔細觀察進行學習,課后自行鞏固。 在實習期結(jié)束之前需要進行綜合考核,以檢驗學生實習期的學習成果。 研究組血液凈化室實習學生采用情景教學聯(lián)合PBL 教學法進行帶教。 ①選取帶教老師。 需要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和扎實的實踐操作能力,工作時間超過3 年以上,且具有較好地教學能力。②設計教學計劃。 根據(jù)該院教學大綱和血液凈化室的規(guī)章制度,設計教學計劃,并對不同教學內(nèi)容選取不同的臨床典型案例。 ③進行PBL 教學。 在課上,帶教老師給出事先選好的臨床典型案例,讓學生進行閱讀思考,之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案例中的問題,給學生充足時間思考,并在課下查閱有關資料,找到解決方法。 在1 周后的課堂上,給學生討論時間,互相交流學習成果,交流完畢后進行展示,最終由帶教老師進行歸納總結(jié),并將情景模擬的設定場景給出,讓學生自行選擇扮演角色。 ④進行情景模擬教學。 通過讓實習學生扮演醫(yī)生、護士以及患者等不同角色,真實體驗角色,鞏固PBL 教學時所學習的理論知識,并在此鍛煉實踐操作技巧。 該教學方式增加課堂的活躍氛圍,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形成師生良好互動。⑤在實習期結(jié)束之前需要進行綜合考核,以檢驗學生實習期的學習成果。
對兩組血液凈化室的實習學生使用不同帶教方式進行帶教后的綜合成績、臨床工作能力和帶教滿意度進行統(tǒng)計。 綜合成績成績包括理論知識成績、實踐操作成績和總成績3 方面,其中理論知識成績分值為0~50 分、實踐操作成績分值為0~50 分,總成績=理論知識成績+實踐操作成績,分值為0~100分。 臨床工作能力包括言語溝通能力、隨機應變能力、醫(yī)療服務能力以及科研工作能力4 種能力,通過該院自制評價標準進行評估,每項能力的分值區(qū)間均為0~25 分,工作能力滿分為100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患者工作能力越好。 帶教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3 種評價,帶教滿意度=非常滿意率+比較滿意率。
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jīng)過不同教學方式帶教后,研究組血液凈化室實習學生的綜合成績優(yōu)于對比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液凈化室實習學生帶教后的綜合成績對比[(±s),分]
表1 兩組血液凈化室實習學生帶教后的綜合成績對比[(±s),分]
組別研究組(n=35)對比組(n=35)t 值P 值理論知識成績實踐操作成績 總成績46.22±2.07 40.15±2.03 12.386<0.001 45.30±3.10 39.81±3.00 7.529<0.001 91.54±2.55 79.96±3.08 17.139<0.001
經(jīng)過不同教學方式帶教后,研究組血液凈化室實習學生的臨床工作能力優(yōu)于對比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液凈化室實習學生帶教后的臨床工作能力對比[(±s),分]
表2 兩組血液凈化室實習學生帶教后的臨床工作能力對比[(±s),分]
組別研究組(n=35)對比組(n=35)t 值P 值言語溝通能力23.44±1.10 17.42±2.09 15.080<0.001隨機應變能力 醫(yī)療服務能力23.30±1.00 18.08±1.78 15.126<0.001 23.15±1.32 17.66±1.90 14.039<0.001科研工作能力22.46±1.17 17.81±1.96 12.052<0.001
經(jīng)過不同教學方式帶教后,研究組血液凈化室實習學生的帶教滿意度高于對比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液凈化室實習學生帶教后的帶教滿意度對比[n(%)]
血液凈化包括血液透析、血液濾過、血液灌流、血漿置換、免疫吸附等,通過儀器剔除血液中的致病物質(zhì),以此達到治療效果[12-13]。此項技術一般是針對危重患者,要求操作者具備較高的專業(yè)素養(yǎng)。 醫(yī)護人員在進入正式工作前都需要經(jīng)歷一段時間的實習期,通過與患者真正接觸,鞏固所學知識,提高職業(yè)素養(yǎng),才能夠真正進入這一行業(yè)[14-17]。 傳統(tǒng)教學方式通過教室口頭講述繁雜專業(yè)知識,學生被動聽講,容易產(chǎn)生枯燥乏味的心理,喪失對本專業(yè)學習的興趣,不利于日后工作。 隨著醫(yī)療水平不斷提升,傳統(tǒng)教學方式已經(jīng)不能夠滿足實習學生的學習需求,故需要尋找新的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積極性,提高帶教質(zhì)量[18-20]。PBL 教學法通過教師布置任務,讓學生探究典型案例,并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案例中的問題,給予學生獨立思考時間和討論時間,最后找到自己認為最佳地解決方法,以此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最終由教師進行點評,匯總學生思路,給出合理的解決方案。 情景模擬教學法通過教師根據(jù)教學計劃,選定與教學內(nèi)容有關的案例,設定有關場景,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角色,真實體驗醫(yī)生、護士及患者的真實情況,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日后從事相關工作做好基礎準備工作。 該文將情景模擬與PBL 教學法進行聯(lián)合教學, 能夠真實體驗臨床環(huán)境,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深化理解理論知識,鍛煉實踐操作技巧,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帶教質(zhì)量更高。 該研究表明,在對血液凈化室的實習學生采用不同帶教方式教學后,研究組血液凈化室實習學生的綜合成績中理論知識成績?yōu)椋?6.22±2.07)分、實踐操作成績?yōu)椋?5.30±3.10)分、總成績?yōu)椋?1.54±2.55)分均較對比組血液凈化室實習學生的綜合成績中理論知識成績(40.15±2.03)分、實踐操作成績(39.81±3.00)分、總成績(79.96±3.08)分優(yōu)(P<0.05);研究組血液凈化室實習學生的臨床工作能力中言語溝通能力為(23.44±1.10)分、隨機應變能力為(23.15±1.32)分、醫(yī)療服務能力為(23.30±1.00)分、科研工作能力為(22.46±1.17)分較對比組血液凈化室實習學生的臨床工作能力中言語溝通能力為(17.42±2.09)分、隨機應變能力為(17.66±1.90)分、醫(yī)療服務能力為(18.08±1.78)分、科研工作能力為(17.81±1.96)分好(P<0.05);研究組血液凈化室實習學生的帶教滿意度為94.29%較對比組血液凈化室實習學生的帶教滿意度(71.43%)高(P<0.05)。
綜上所述,對血液凈化室的實習學生采用情景教學聯(lián)合PBL 教學法進行帶教的效果更好,能夠豐富實習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強化實習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提升實習學生的臨床工作能力,促進師生形成友好關系,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