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美琴
(山西省臨汾市中心血站,山西 臨汾)
獻血為社會公益事業(yè)的重要內容,是維持醫(yī)療機構臨床用血的重要舉措,通過儲備充足的血液資源,以應對突發(fā)事件,顯著降低因血容量不足導致的死亡事件,推動醫(yī)療事業(yè)持續(xù)化發(fā)展。近年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無償獻血不斷增多,為確保血液供給有效性,降低血液報廢率,開展有效的護理服務尤為重要[1]。既往傳統護理服務存在一些弊端,考慮無償獻血者對無償獻血認知存在一些不足,會引起無償獻血期間的一些不良反應,影響獻血者無償獻血的積極性,無償獻血期間的有些獻血不良反應會對無償獻血者心理上造成一些恐懼。探究適配護理服務模式尤為重要[2]。本研究筆者特采用精細化獻血護理服務,對其有效性開展如下探討。
選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筆者血站接受獻血者為分析對象,共計160例,借助數列分布進行隨機抽簽劃分小組,一組納入傳統組80例,男38例,女42例,年齡區(qū)間19-47歲,均數為(30.28±2.51)歲,其中本科及以上學歷40例,大專學歷22例,中專及以下學歷18例;一組納入精細組80例,男40例,女40例,年齡區(qū)間18-45歲,均數為(30.31±2.45)歲,其中本科及以上學歷38例,大專學歷26例,中專及以下學歷16例;兩組獻血者基線資料做統計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傳統組予以傳統護理服務,主要包括獻血資料管理、獻血環(huán)境衛(wèi)生管理及獻血期間健康宣教等,進行血液采集,針對采血后注意事項對獻血者進行講解。
精細組予以精細化獻血護理服務:(1)人文關懷理念:由傳統護理理念向人文關懷護理理念轉變,堅持以無償獻血者為服務根本,引入多元化護理服務模式,以滿足獻血者生理、心理等護理需求,給予患者人文關懷,于獻血前借助有效溝通技巧,態(tài)度親和、應答有禮,以促使獻血者感受到關懷及尊重,提高獻血者榮譽感,以增強獻血者成就感、愉悅感及滿足感,加強對心理健康關懷;于溝通期間,若發(fā)現獻血者伴有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需給予獻血者有效心理支持,幫助其改善不良情緒,可通過聊天等方式,幫助其紓解內心不良情緒,以提高獻血積極性[3,4];(2)落實精細化護理服務,堅持無菌操作;工作人員需為獻血者提供一個舒適、溫馨的環(huán)境,接待時需主動熱情,與獻血者進行情感溝通,給予針對性護理干預,在獻血者獻血前填寫獻血者知情同意及健康狀況征詢表時,告知獻血注意事項及獻血成就,提高其榮譽感受;并于獻血期間給予獻血者飲用水及書籍等,針對獻血者疑難問題進行答疑解惑。對無償獻血者體檢并化驗,以確保無償獻血順利進行,待其獻血結束之后,由工作人員安排休息及食物,避免出現獻血不良反應,留觀獻血者15min,觀察其有無不良反應發(fā)生及采血部位按壓情況,待無不良反應并且按壓不出血后,發(fā)放紀念品及獻血證,方可離去。并考慮存在延遲不良反應等情況,可采用電話隨訪、發(fā)送短信等方式,針對穿刺點不良反應及有獻血反應的情況進行隨訪觀測,給予問候,促使獻血者切身感受到獻血益處,加強健康教育,提高獻血積極性[5,6]。
予以護理服務滿意問卷表、短信及電話回訪,針對服務態(tài)度、專業(yè)技術、整體質量等進行客觀評估,獻血滿意度越高表明護理服務滿意程度越高,獻血者滿意度≥95%,具有科學可信性;記錄比對血液報廢、頭暈、冷汗、心慌發(fā)生情況。
精細組獻血者于服務態(tài)度、專業(yè)技術及整體質量評分均高于傳統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獻血者護理服務滿意問卷結果統計(/分)
表1 兩組獻血者護理服務滿意問卷結果統計(/分)
精細組血液報廢率略低于傳統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精細組1例獻血者表現心慌,傳統組1頭暈,1例獻血者表現冷汗,1例獻血者表現心慌,組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獻血者血液報廢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統計
獻血作為醫(yī)療服務工作開展的堅強后盾,可有效應對外科手術、意外失血導致的血容量不足,挽救患者生命健康,降低死亡率;同時,科學有效的獻血,可有效優(yōu)化機體血液循環(huán),以改善機體機能,具有可行性。近年,隨著我國居民受教育水平不斷提高,臨床自愿獻血者增多,考慮不同獻血者受教育程度及機體耐受度差異,于獻血期間,可能會有獻血反應情況的發(fā)生,會影響獻血者積極性,于獻血期間開展有效的護理服務,以確保獻血工作順利實施。精細化護理服務模式作為臨床護理改革重要內容[7]。隨著獻血等公益事業(yè)不斷發(fā)展,臨床針對獻血者心理、生理狀況提出更高要求,為滿足獻血者多元化護理需求,需引入全面、熱情、舒適、方便的護理模式,特開展精細化獻血護理管理措施,堅持以獻血者為服務中心,通過多元化護理服務,以幫助獻血者進行科學、高效獻血,降低獻血期間不良反應情況發(fā)生,確保采血有效性,降低血液報廢率,優(yōu)化有限血液資源,給予獻血者情感支持,以提高獻血積極性,推動無償獻血公益事業(yè)持續(xù)化發(fā)展[8]。經組間數據比對顯示,精細組獻血者于服務態(tài)度、專業(yè)技術及整體質量評分均高于傳統組,獻血者針對精細化獻血護理服務認可度較高,主要與人文關懷開展相關,借助良好的情感溝通,提高獻血者服務認可度;經血液報廢率比對可知,精細組血液報廢率略低于傳統組,可一定程度也減少資源浪費;經安全性分析顯示,精細組1例患者表現心慌,傳統組1例繼發(fā)頭暈,1例獻血者表現冷汗,1例獻血者表現心慌,組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對,精細化獻血護理服務利于降低不良反應,確保獻血開展有效性。
綜上,針對血站無償獻血者開展精細化獻血護理服務,可提高獻血者服務滿意度,降低血液報廢率及不良反應,整體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