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歡 葛敏 王世威
乳腺癌是女性發(fā)病率最高的腫瘤之一[1]。三陰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指雌激素受體(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體(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表達均為陰性的乳腺癌亞型[2]。TNBC占所有乳腺癌的10%~20%,與早期復發(fā)和較差的生存率有關[3]。利用影像診斷鑒別TNBC,靈敏度不高,發(fā)現(xiàn)可疑病變并建議活檢時,其陽性檢測率有限[4-5]。而近幾年,影像組學研究在腫瘤學領域取得了極大的進展,也被積極地應用于乳腺成像[6]。本研究旨在探討乳腺動態(tài)增強磁共振(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瘤內(nèi)與瘤周影像組學特征,以鑒別TNBC與非TNBC(non-TNBC),現(xiàn)報道如下。
1.1 對象 選取2012年12月至2017年5月在浙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接受治療的乳腺癌患者143例。納入標準:(1)患者為≥18歲的成年女性;(2)具有完整的臨床、病理與影像資料;(3)無其他部位原發(fā)腫瘤。排除標準:(1)MRI檢查前接受過任何術前活檢、手術或新輔助化療等治療;(2)合并其他系統(tǒng)嚴重疾??;(2)有MRI檢查禁忌證。其中TNBC患者23例,年齡31~72(54.5±9.65)歲;non-TNBC 患者 120 例,年齡 31~83(53.2±11.38)歲。兩組患者年齡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MRI檢查方法 患者術前均接受乳腺MRI檢查。使用3.0 T高場強超導型德國西門子MRI掃描儀,16通道乳腺專用相控陣線圈?;颊呷「┡P位,雙側乳房自然懸垂于線圈的雙孔內(nèi),頭先進。采用如下序列掃描:(1)常規(guī)3D定位序列。(2)快速反轉恢復序列:重復時間(repetition time,TR)4 000.00 ms,回波時間(echo time,TE)70.00 ms,反轉時間(inversion time,TI)230.00 ms,層厚 4 mm,F(xiàn)OV 34 cm×34 cm,采集矩陣 448×448,激勵次數(shù)2,均行橫斷面掃描。(3)擴散加權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序列:采用單次激發(fā)平面回波序列進行橫斷面掃描,具體參數(shù)為:TR 8 400 ms,TE 84 ms,層厚 4.0 mm,F(xiàn)OV 260 mm×221 mm,采集矩陣 90×220,激勵次數(shù)2,b值選擇0、400和1 000 s/mm2,掃描結束后自動重建出表觀擴散系數(shù)(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圖。(4)DCE-MRI掃描:行抑脂相軸位快速小角度激發(fā)三維動態(tài)成像T1WI序列,TR 4.5 ms,TE 1.6 ms,反轉角 12°,F(xiàn)OV 340 mm×340 mm,層厚 1.0 mm,無間距掃描,采集矩陣448×448,激勵次數(shù)1,單次掃描時間為60 s,注入對比劑后連續(xù)掃描5次,共連續(xù)重復掃描6個時相。對比劑采用釓噴酸葡胺注射液(gadolinium diethylene-triamine pentoacetic acid,Gd-DTPA)(北京北陸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通過肘靜脈使用雙筒高壓注射器以0.1 mmol/kg的劑量,以2 ml/s的速率注入,注射完畢后追加推注1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
1.3 組織病理學診斷分析 所有患者均進行乳腺腫瘤切除術,術后病理標本均進行免疫組織化學檢測,包括ER、PR、HER-2和Ki-67。 免疫組化染色采用 SP法,整個實驗過程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逐一進行,結果的判定通過病理科專業(yè)醫(yī)師進行讀片,確定乳腺癌免疫組織標志物的染色情況,從而得出ER、PR、HER-2的表達結果。ER及PR的判定標準均為標本中有>1%的腫瘤細胞核著色視為陽性。HER-2表達情況為(+++)時認定為陽性,(++)時需進一步做熒光原位雜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xiàn)ISH)檢測判斷陰陽性,表達情況為(-)或(+)都判定為陰性。ER、PR、HER-2以及Ki-67可作為判斷分子分型的依據(jù)。ER和/或PR陽性,HER-2陰性為管腔上皮A型(Luminal A型)。ER和/或PR陽性,HER-2陽性為管腔上皮B型(Luminal B型);ER和PR陰性,HER-2陽性為HER-2過表達型;ER、PR、HER-2陰性為基底細胞樣型(Basal-like型,又稱三陰性)。ER和/或PR為陽性,HER-2為陰性的樣本中有部分因為Ki-67的高表達也判定為Luminal B型。
1.4 腫瘤分割與影像組學特征提取
1.4.1 圖像選擇 從影像歸檔和通信系統(tǒng)(picture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中導出選定患者MRI圖像,采用Spin軟件顯示序列名稱。由具有10余年乳腺影像診斷經(jīng)驗的放射科醫(yī)師對所有圖像進行評閱,以DCE-MRI增強早期(增強第二期)橫斷面圖像為基準,選出病灶最大層面的圖像,明確動態(tài)各期圖像在同一層面。
1.4.2 腫瘤及瘤周區(qū)域勾畫 (1)利用3D Slicer軟件進行病灶勾畫,同時勾畫出病灶區(qū)域外輪廓和邊界框;(2)以DCE-MRI為基準,在動態(tài)增強T1WI第二期(組織強化接近最大值)上勾畫感興趣區(qū)域(region of interests,ROI);(3)選擇病灶每個層面對腫塊進行手動勾畫,避開瘤內(nèi)的囊變和壞死出血區(qū),盡量包全病變實質部分,較清楚地勾畫出理想?yún)^(qū)域;(4)瘤周區(qū)域選擇瘤體向外擴5 mm進行自動勾畫,然后手動調整確認勾畫范圍;(5)對于非腫塊區(qū)域,邊緣不清,則勾畫明顯增強的區(qū)域;(6)對具有多發(fā)性腫塊的乳腺,只勾畫最大的病灶。(7)所有勾畫由2位乳腺疾病診斷醫(yī)師完成,年資分別為10年以上、3年以上。
1.5 統(tǒng)計學處理將Analysis Kit(AK)分析軟件中獲取的影像組學特征運用3.3.2版本R軟件進行處理。對影像組學特征數(shù)據(jù)進行預處理標準化。按照7:3的比例,隨機分為訓練集100個病例和驗證集43個病例。運用mRMR算法及LASSO回歸分析將上述獲得的影像組學特征進行降維建模,并使用ROC曲線評估模型的預測能力,AUC為0.7~0.8代表具有一定的鑒別能力,AUC>0.8代表有非常好的鑒別能力。對模型性能進行Hosmer-Lemeshow(H-L)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AK軟件提取的影像組學特征共396個,首先運用mRMR去除冗余和不相關的特征,保留20個特征。然后進行LASSO回歸分析,選擇優(yōu)化的6個特征構建最終的模型(圖1-2)。
圖1 瘤內(nèi)加瘤周訓練組影像組學特征經(jīng)LASSO回歸的降維圖
圖2 瘤內(nèi)加瘤周訓練組影像組學分數(shù)系數(shù)圖
獲得瘤內(nèi)的影像組學分數(shù)公式一:Radscore=0.26×HaralickCorrelation_angle45_offset7+0.243×Correlation_angle90_offset4 +0.131 ×ShortRunEmphasis_AllDirection_offset7_SD+0.317×ShortRunEmphasis_angle45_offset1+0.08×ClusterShade_AllDirection_offset1_SD+0.009×LongRunHighGreyLevelEmphasis_AllDirection_offset4_SD+1.683。
獲得瘤周的影像組學分數(shù)公式二:Radscore=-0.065×LongRunHighGreyLevelEmphasis_AllDirection_offset1_SDE5)+(-0.116×LongRunHighGreyLevelEmphasis_AllDire-ction_offset4_SDE5)+(-0.15×GLCMEntropy_angle135_offset4E5)+1.617。
獲得瘤內(nèi)加瘤周的影像組學分數(shù)公式三:Radscore=(-0.301×Inertia_AllDirection_offset1_SDP5)+0.024×Inertia_AllDirection_offset7_SDP5+(-0.103×ShortRun-HighGrey LevelEmphasis_AllDirection_offset1_SDP5)+(-0.228×GL CMEntropy_angle90_offset1P5)+0.313×ClusterProminence_angle0_offset7P5+0.109×ShortRunHighGreyLevel-Emphasis_AllDirection_offset7_SDP5+1.668。
ROC曲線顯示,驗證集中瘤內(nèi)、瘤周、瘤內(nèi)加瘤周的 AUC分別為 0.74、0.71、0.81;靈敏度分別為 0.83、0.67、0.83;特異度分別為 0.64、0.83、0.83,見表 1、圖 3-4(插頁)。H-L檢驗的結果也表明3個模型與實際結果有較好的一致性(P>0.05)。
表1 瘤內(nèi)、瘤周、瘤內(nèi)加瘤周的ROC曲線分析結果
圖3 訓練集的ROC曲線
圖4 驗證集的ROC曲線
乳腺癌是一種具有幾個不同生物學亞群的疾病[7-8]。基于基因表達的分子分型在臨床中用于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法,并被證明對個體化治療有價值[9]。然而,TNBC缺乏這3種受體的表達,因此目前沒有靶向治療,局限于一般的細胞毒性化療。TNBC往往體積較大,級別較高,診斷時累及淋巴結,預后較差[10-13]。影像基因組學作為影像與基因相結合的產(chǎn)物,成為腫瘤診斷、治療、評估治療反應及預后的潛在生物標志物,為個性化治療及精準醫(yī)療創(chuàng)造了新途徑[14]。腫瘤周圍由實質組織組成的瘤周區(qū)域可以被認為是腫瘤微環(huán)境的代表,它的影像組學特征被作為腫瘤周圍浸潤淋巴細胞密度的研究指標,或可作為免疫治療的潛在成像標記[15-16]。Braman等[17]指出,DCE-MRI影像組學報告瘤內(nèi)特征與腫瘤鄰近區(qū)域瘤周特征的結合可預測新輔助化療乳腺癌患者病理緩解程度。因此瘤內(nèi)和瘤周影像組學特征的評估不但有助于乳腺癌影像診斷,進一步提高乳腺癌的檢出率,還能為外科醫(yī)生在手術過程中無法確切判定的瘤周性質特征進行術前評估,更加精確手術范圍,同時還可以對腫瘤治療預后進行有效評估。迄今為止,大多數(shù)乳腺癌研究都集中在瘤內(nèi)[18],腫瘤的周圍環(huán)境還沒有得到相對的探索,從瘤周中提取的影像組學特征可能有助于增強對腫瘤侵襲性的預測。本研究的病灶數(shù)量為143例,運用mRMR算法及LASSO回歸分析將獲得的影像組學特征進行降維,選擇優(yōu)化的6個特征構建最終的模型。
從本研究的結果可以看出,在鑒別TNBC和 non-TNBC上,通過勾畫瘤內(nèi)和瘤周獲得的影像組學特征經(jīng)過建模后的模型AUC為0.81,單獨的瘤內(nèi)圖像以及單獨的瘤周圖像獲得的AUC分別為0.74和0.71,前者的模型性能比后兩者均要好。有研究顯示,DWI聯(lián)合T2加權成像鑒別乳腺良惡性腫瘤的AUC為0.774,而兩者的影像組學特征鑒別乳腺良惡性腫瘤,其AUC為0.842[19]。他們的結果表明,影像組學特征能幫助鑒別乳腺X線檢查懷疑乳腺癌病灶的良惡性。此外,有研究結果顯示基于肺結節(jié)內(nèi)的影像組學特征鑒別肉芽腫和肺腺癌的模型AUC為0.75,而聯(lián)合肺結節(jié)內(nèi)和周圍的影像組學特征鑒別肉芽腫和肺腺癌的模型AUC可達0.80[20]。其結果表明,瘤周特征可以幫助提高模型的性能。這也與本結果顯示的瘤周特征作用相一致。另外也有研究顯示,基于亞實性結節(jié)內(nèi)的影像組學特征鑒別肺腺癌浸潤性模型的AUC為0.852,而聯(lián)合亞實性結節(jié)內(nèi)和外的影像組學特征鑒別肺腺癌浸潤性模型的AUC為0.876[21]。這同樣也與本結果顯示的瘤周特征作用相匹配。
本研究的局限性如下。第一,本研究是回顧性分析,并且是單中心的研究,樣本存在一定的偏移,可能會降低本研究結論的準確性。第二,樣本量偏小、只勾畫了DCE-MRI第二期圖像,可能會導致建模以及結果的偏移。第三,ROI的勾畫是手動逐層勾畫,可重復性不如半自動的ROI勾畫,而且耗時較長。后續(xù),筆者還會根據(jù)這些局限性進行改善,首先利用關鍵影像組學特征,進行深度學習,創(chuàng)建全自動檢測分割模型。其次,新入組的病例會多期像勾畫,以DCE-MRI為基準,先在動態(tài)增強第二期上勾畫ROI,其余序列以及分段讀出擴散加權成像的ROI與其保持一致,降低結果的偏差。
綜上所述,影像組學特征能幫助臨床醫(yī)師診斷和預測乳腺病灶。本研究結果顯示,在鑒別TNBC和non-TNBC上,通過勾畫瘤內(nèi)和瘤周獲得的影像組學特征經(jīng)過建模后的模型性能總體上比單獨的瘤內(nèi)圖像以及單獨的瘤周圖像獲得的影像組學特征模型均要好。本研究瘤周的影像組學特征有助于模型性能的提升,可能是因為腫瘤微環(huán)境的存在。然而,腫瘤的微環(huán)境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