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愛紅,毛保峰
吉林省一汽總醫(yī)院急診醫(yī)學科,吉林長春 130011
急診科室與其他科室的不同之處在于其人群密度高、流動幅度大,科室相關護理人員對于自身所接觸的疾病、病情程度以及患者就診時間方面,不能進行很好預估,突發(fā)應急事件相對較多,這也就要求急診護理人員自身應具備較強的急救專業(yè)能力。在傳統(tǒng)急診護理培訓管理教學中,帶教老師只是將相關知識以及急救操作技能,對實習生進行單純講授,未對其進行深入講解并將其與實際操作進行很好結合,造成實習生學習興趣逐漸喪失[1]。此外,由于實習生對于急診科室較為陌生,導致其對于護理臨床培訓管理教學的參與也相對較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培訓管理教學效果及質量[2]。因此,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方法成為現(xiàn)階段培訓管理教師工作重點。目標激勵法作為最為新穎的教學模式,通過設置針對性較強的教學目標,在明確教學任務及方向的同時,還能有效提高實習生學習積極性及教學效率,廣泛應用在臨床護理培訓管理教學的各個領域。該文選取該院急診科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間接收的100名護理實習生為研究對象,探討目標激勵法進行深入分析,探究其臨床價值?,F(xiàn)報道如下。
抽選該院急診科的100名護理實習生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模式不同分為A組和B組,A組實習生年齡20~23歲,平均年齡(21.14±0.36)歲;學歷:本科15名,大專25名,中專10名。B組實習生年齡19~24歲,平均年齡(21.05±0.45)歲;學歷:本科14名,大專26名,中專10名。兩組實習生在年齡及學歷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A組 實施傳統(tǒng)培訓管理法。①帶教老師根據(jù)急救科室所應涉及的相關專業(yè)理論知識以及急救實踐技能操作等,制定護理培訓管理教學大綱。②帶教老師在開展相關急救護理操作過程中,叮囑實習生從旁觀看,促使其對于詳細流程有初步了解和掌握。③還可將急救所涉及的相關知識制定成冊,供給實習生隨時觀看。④實習生在培訓管理教學結束后,對其進行出科成績考核。
1.2.2 B組 實施目標激勵法。①為促使實習生對于急診相關專業(yè)理論知識、急救實踐技能操作能夠進行熟練掌握,將目標激勵教學法的作用進行充分發(fā)揮。在開展急診培訓管理教學工作前,相關管理經(jīng)驗較為豐富的專業(yè)人士,應根據(jù)本院急診科室的實際情況、護理工作特征,制定針對性較強的護理培訓管理教學內容。②將整體護理培訓管理教學任務分解成不同的任務板塊,根據(jù)實習生自身情況,制定符合實習生實際學習能力的專業(yè)學習目標,帶教老師要對實習生學習情況及進程進行密切觀察,告知學生,只有完成此階段專業(yè)學習任務目標,才能開展下一專業(yè)版塊的學習[3-5]。③為促使學生對于急診科室所涉及的知識與特點,進行更加深入了解,帶教老師應先帶領實習護士,對于急診科室各個區(qū)域環(huán)境進行熟悉,并將各個工作區(qū)域的功能對實習生進行全面講解,從而對于實習生因初入急診科而產(chǎn)生的陌生感,得以很好緩解,促使實習生對于護理培訓管理教學的參與度能夠得以加強。④帶教老師在開展急救護理培訓給管理教學時,應讓實習生對于患者自身病情變化的評估、來院就診患者的正確分診、病情危急患者實施正確有效急救措施以及與醫(yī)生進行良好配合等教學目標進行明確。帶教老師在對相關專業(yè)知識進行講解時,應將其與實際急救技能操作進行很好結合,從而加強實習生對于相關急救專業(yè)知識的熟練掌握程度,并能將自身所學知識很好的應用在臨床急救操作中,促使實習生對于急救所涉及到的電除顫儀、氣管插管、心肺復蘇以及電動洗胃儀等,搶救措施及儀器設備的詳細流程進行熟練掌握,利于實習生更好完成急診護理培訓管理教學目標[6-7]。⑤為促使實習生自身學習積極性能夠得到提升,帶教老師應設立獎懲制度,采用分階段總結考核的方式,對于實習生此階段的學習效果進行考核評價,對于考核成績較為優(yōu)秀的實習生給予口頭表揚及物質激勵,可對實習生學習興趣進行充分調動。此外,還能激發(fā)其他實習生自身的競爭及學習意識,營造較為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帶教老師還可指導實習生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對實際急診臨床技能操作進行模擬與演習,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實習生自我思考后,在進行相互之間討論,教師從旁加以指導,在加強實習生交流與溝通能力的同時,還能對實習生臨床急救操作能力進行良好的培養(yǎng)。
1.3.1 教學效果調查情況 臨床實踐教師在實習生結束培訓后,為了解實習生對于兩種培訓方法的評價與看法,可制定系統(tǒng)問卷,對其進行調查,主要內容包括(提高溝通能力、調動實習生學習興趣、增加教學參與度、強化團隊精神、培養(yǎng)臨床思維能力)等方面,滿分為100分,不滿意:分數(shù)低于65分;一般:分數(shù)65~75分之間;滿意:分數(shù)在76~90分之間;非常滿意:分數(shù)高于90分以上,分數(shù)越高,說明教學效果越好[8]。
1.3.2 急救能力評分情況 對于該次參與研究的實習生(觀察評估、預檢分診、急救操作、應急配合)等方面進行評價估分,滿分為25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急救能力掌握的越好。
1.3.3 專業(yè)成績 在每次臨床帶教結束后,根據(jù)所教學專業(yè)知識相關內容,設計一套與之相對應的測評試卷,對實習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所習得專業(yè)知識,實際掌握情況進行評估以及急救實踐操作,總分為100分,卷面共分為4部分:①單項選擇題占總分25%;②一般填空題占總分15%;③簡答題占總分50%;④論述題占總分10%,分數(shù)越高,說明成績越好。
采用SPSS 26.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 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B組實習生滿意度明顯高于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實習生滿意程度對比[n(%)]
B組實習生在觀察評估、預檢分診、急救操作以及應急配合等方面的能力評分顯著優(yōu)于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實習生急救能力情況比較[(±s),分]
表2 兩組實習生急救能力情況比較[(±s),分]
評分項目A組(n=50)B組(n=50)t值 P值觀察評估預檢分診急救操作應急配合15.35±0.22 16.34±0.36 16.39±0.37 15.68±0.45 23.36±0.15 23.38±0.35 23.66±0.42 23.49±0.51 212.713 99.145 91.842 81.196<0.001<0.001<0.001<0.001
B組實習生專業(yè)理論知識及急救技能操作等方面的成績明顯優(yōu)于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實習生專業(yè)考核成績對比[(±s),分]
表3 兩組實習生專業(yè)考核成績對比[(±s),分]
項目A組(n=50)B組(n=50)t值 P值專業(yè)理論知識急救技能操作83.63±3.36 83.75±3.16 96.33±3.21 95.66±3.12 19.325 18.965<0.001<0.001
急診作為承擔院內外急危重癥等搶救工作的科室,具有工作任務繁重、專業(yè)技術性強以及突發(fā)應急事件相對較多等工作特點,是醫(yī)院較為重要的科室。在開展急診相關護理工作過程中,需要護理工作人員時刻處在高度警惕及細心嚴謹?shù)臓顟B(tài),以免由于其自身疏忽,發(fā)生較為嚴重的醫(yī)療護理事件,對患者自身生命健康造成影響,甚至威脅其生命安全[9-11]。因此,具有較強的專業(yè)急救能力十分關鍵。為促使實習生能夠將自身在校內所學專業(yè)知識,與臨床護理實踐技能進行充分結合,從而對于護理工作崗位職責能夠更好、更快適應,臨床培訓管理教學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傳統(tǒng)培訓管理教學中,帶教老師作為實訓教學工作中的主導者,只是將急診相關知識對實習生進行灌輸式傳授,而實習生則處在被動接受狀態(tài),未給予其充分思考的時間,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實習生自身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思維的發(fā)展[12]。此外,帶教老師仍舊采用較為落后的管理教學模式,導致實習生對于自身學習目標不明確,不能進行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未能很好實現(xiàn)培訓管理教學目標。因此,改進培訓管理教學模式尤為重要。
目標激勵法培訓教學是根據(jù)急診科室以及實習生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較強的教學計劃以及教學目標,以此來對實習生自身學習積極性進行很好的激發(fā)。實習生可通過不斷完成帶教老師所制定的教學目標,增強自身對于相關專業(yè)理論知識及急救操作的掌握程度,提高了急診培訓管理教學工作效率。
該文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B組實習生滿意人數(shù)49名(占總滿意度98.00%)明顯高于A組實習生滿意人數(shù)40名(占總滿意度80.00%)(P<0.05);B組實習生在觀察評估、預檢分診、急救操作以及應急配合等方面的能力評分顯著優(yōu)于A組(P<0.05);B組實習生專業(yè)理論知識及急救技能操作等方面的成績明顯優(yōu)于A組(P<0.05)。
綜上所述,在急診護理培訓管理教學中應用目標激勵法,可達到提高實習生自身急救能力、培養(yǎng)其專業(yè)素養(yǎng)以及激發(fā)學習積極性的效果,對于提升急診培訓管理教學效果、促進臨床護理工作順利開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