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衛(wèi)凌
【中圖分類號】R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06-239-01
在中醫(yī)傳統療法中有許多需要進行穿刺的治療方法,由于在傳統觀點上中醫(yī)在控制感染方面的意識落后于西醫(yī),所以相對容易出現感染事件,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該如何控制中醫(yī)傳統療法的醫(yī)院感染。
一、出現感染事件的常見原因
1.環(huán)境因素 很多中醫(yī)診室未分區(qū)或分區(qū)不明確,將針刺、埋線、艾灸、拔罐等多項操作等都在診室完成,如艾灸治療時艾條燃燒后空氣中微粒較多,嚴重影響空氣質量。治療期間患者身體部位暴露較多,不能開門窗通風,很多中醫(yī)診室未安裝空氣消毒設備,針刺、埋線等治療屬侵入性操作,極易破壞人體正常屏障作用,如果診室通風不良或空氣消毒不到位,空氣細菌超標,在操作過程中可將診室空氣和物體表面的某些致病菌帶入體內,引起針刺部位感染。
2.針灸針具處理因素 對可重復使用的針灸針具未按照“清洗——修針——整理——滅菌——無菌保存”程序處理,而是采用75%酒精浸泡消毒,未達到滅菌處理的要求,或在滅菌過程中使用的滅菌包裝不符合要求,如使用開放式儲槽、無孔硬質容器,或將無安全閉鎖裝置的有孔硬質容器直接作為最終滅菌包裝。
3.術者操作因素
3.1.操作人員未嚴格執(zhí)行手衛(wèi)生。醫(yī)護人員接觸患者或污染后未洗手或手消毒,手部微生物持續(xù)存在,其細菌總數超標率為100%,受污染的醫(yī)務人員手又直接接觸另一位患者,或是接觸患者需要接觸到的周圍物品或相關醫(yī)療用品,從而帶來交叉感染。
3.2針刺部位消毒方法不正確。很多醫(yī)生在操作過程中使用一根棉簽消毒多個穴位,且消毒范圍往往未達到相關要求,消毒劑未達到作用時間即進行操作。
3.3.在針刺操作過程中,將皮下各層組織內的原有病灶中的細菌或其它致病微生物,帶入較深層的其它組織內。如有在腰部正中病灶部位行針刺治療,結果導致嚴重的硬脊膜外膿腫,即可能與此有關。另外,穴位結扎時,如腸線殘端露出表皮之外,該處也極易引起局限性化膿感染。
二、中醫(yī)傳統療法院內感染預防措施
1.診療場所的空氣通風與消毒。診室應具備良好的通風條件,每日通風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鐘,可采用自然通風和(或)機械通風的方式。接診呼吸道傳染病患者后、微創(chuàng)類診療活動前后、敷熨熏浴類及灌腸類每日活動結束后均應進行空氣消毒, 方法遵循《醫(yī)院空氣凈化管理規(guī)范》要求。
2.物體表面及地面清潔、消毒。遵循先清潔再消毒的原則,采取濕式衛(wèi)生的清潔方式,抹布、地巾等清潔工具使用后應及時清潔、消毒,干燥保存。無明顯污染時清潔為主,每天2次;發(fā)生血液、體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時,應先用可吸附的材料將其清除,再根據污染的病原體特點選用適宜的消毒劑進行消毒,消毒方法遵循產品說明書。
3.織物的清潔消毒。床單、枕巾、被套等直接接觸患者的用品應每人次更換,或選用一次性用品,被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時立即更換,更換后的用品應及時清洗與消毒。被芯、枕芯、褥子、床墊等間接接觸患者的床上用品,應定期清洗與消毒,被污染時應及時更換、清洗與消毒。
4.醫(yī)務人員有明顯皮膚感染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時,不應參與診療工作。操作時應遵循標準預防原則,穿工作服、戴口罩,必要時戴帽子、手套等,嚴格執(zhí)行《醫(yī)務人員手衛(wèi)生規(guī)范》,手衛(wèi)生方法正確,嚴格執(zhí)行中醫(yī)醫(yī)療技術診療操作規(guī)程。
5.針刺部位的皮膚管理。避免在有皮膚感染的部位進行針刺治療。針刺、埋線、針罐或刺絡拔罐等需穿透皮膚黏膜的操作時,選用合法有效的消毒產品,遵循產品說明書,規(guī)范皮膚消毒,消毒棉球應一穴一換,不得使用同一個消毒棉球擦拭兩個及以上部位。針刺完畢,應用無菌棉球起針,按壓止血。鋒鉤針、園利針、火針,因為針粗,治療時局部損傷較大,更易引起針刺部位感染,如果使用園利針、鋒鉤針、火針等較粗的針治療后,囑患者24小時內局部皮膚避免沾水。
6.規(guī)范操作。嚴格按照各類中醫(yī)診療技術操作規(guī)程規(guī)范操作,如穴位結扎時,不要讓腸線線頭露出表皮,指導病人(或其家屬)做好術后護理;灸法時,應避免燙傷,特別是在局部皮膚感覺較遲鈍時或糖尿病患者,更應注意?;摼模ò毯劬模┝髂撈陂g,注意皮膚表面的護理,應用無菌紗布包裹,嚴格消毒,防止感染。若有感染時,應按外科化膿感染常規(guī)處理。
7. 診療用具的處理。針具(毫針、耳針、頭針、長圓針、梅花針、三棱針、小針刀等)進入無菌組織,屬高危物品,應達到滅菌要求。可復用的,應做到“一人一針一用一滅菌”,一次性產品應“一人一用一丟棄”,嚴禁重復使用,用后按損傷性醫(yī)療廢物處理;刮痧、火罐等未破壞正常皮膚屏障的操作,器具應“一人一用一消毒”,無明顯污染時可采取75%酒精擦拭,或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血罐的消毒液濃度應為有效氯2000mg/L)浸泡,作用時間不少于30min,再用清水沖凈,干燥保存?zhèn)溆谩?/p>
8. 應教育患者注意個人衛(wèi)生, 建議患者保持皮膚清潔, 患呼吸道感染時建議其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