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繼杰
摘要:中藥材當歸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其需求量的不斷提高促使當歸種植產業(yè)快速發(fā)展。本文從選地整地、育苗移栽、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及采收加工等方面總結了高寒地區(qū)當歸豐產優(yōu)質栽培技術要點,以期為進一步提升當歸種植水平,推進當歸種植產業(yè)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提供有益指導。
關鍵詞:高寒地區(qū);中藥材;當歸;栽培技術
當歸(Angelica sinensis)別名土當歸、金當歸、西當歸或干歸,多年生草本,其根可入藥,具有補血養(yǎng)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抗老防老以及增強機體免疫力之功效,是最常用的中藥材之一。中藥材當歸對生長地區(qū)的氣候條件有特殊要求,喜高寒、冷涼和濕潤的環(huán)境,需在海拔1500~3000m的高山地區(qū)栽培,海拔過低難以保障其種植質量并影響產量。高寒地區(qū)低溫且日照長,適宜當歸的生長發(fā)育,現(xiàn)將當歸在高寒地區(qū)種植的關鍵技術介紹如下。
1 ?選地與整地
當歸育苗適宜選在海拔2500m以上陰涼濕潤的荒地,育苗地確定后及時翻耕土地,地塊雜草作為肥料并結合深翻整地,施入6萬kg/hm2的腐熟農家肥,整平土地做寬×高=1m×15cm的畦,畦間距30cm,根據(jù)高寒地區(qū)的氣候條件適時播種。移植地以土質疏松、土壤肥沃、土層深厚且有機質含量高、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為佳,前茬以小麥、玉米、馬鈴薯和豆類作物為宜,避免連作。收獲前茬作物后對土地進行深翻,當歸移栽前再次耕翻,耕深達25~30cm,并隨翻地施入優(yōu)質農家肥6~8萬kg/hm2,及時耙耱、平整地塊。
2 ?育苗移栽
2.1 ?培育壯苗
(1)留種。種株為2年生的當歸植株,于第3年種子表面呈粉白色時采收,捆把懸掛在通風處進行風干,干燥后脫粒、存儲。播種前采用4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拌種,旨在預防土壤中病蟲害,提高當歸成活率。
(2)播種。當歸播種期以6月中下旬至7月初為宜,育苗地按行距20cm開出橫溝,溝深3~5cm,保持溝底平整;播種前先使用溫開水(30℃)浸泡當歸種子24h后撈出晾干,再將其與灰攪拌,均勻撒播于溝內,覆蓋細土厚約1cm,再覆蓋麥草厚約3~4cm;當歸播種量一般為60~75kg/hm2。
(3)苗期管理。播種后保持田間土壤足夠濕潤,通常于15~20d即可出苗,待長出第4片真葉,即苗高約4cm時于傍晚或陰天移除麥草并清理苗床雜草。當歸苗期務必做好防旱、排澇工作。
(4)起苗與堆藏。一般在氣溫降至5℃左右,當歸苗葉出現(xiàn)枯萎時進行起苗,挖出當歸幼苗并捆成小把置于陰涼區(qū),待其表面水分達65%~70%時進行堆藏,注意苗根部向里,苗頭向外。
2.2 ?移栽技術
(1)種苗選擇與處理。選擇苗身勻稱、表皮光滑、側根少以及百苗重80~110g且無病無傷的優(yōu)質種苗。栽植前采用40%的辛硫磷和多菌靈各250g兌水150~200kg配制成藥液,將當歸種苗浸泡于藥液中約10h后移植田間。
(2)地膜栽培。種植地覆蓋地膜能夠保持田間土壤水分,有利于當歸生長發(fā)育。采用大小壟進行起壟覆膜,大小壟高度分別為20cm、10cm,寬度分別為70cm、20cm,地膜選擇黑地膜,幅寬0.7~1.2m,覆膜后栽植,每穴栽植2株,大小苗各一株,穴距30cm。為防止地膜被大風揭起,覆膜后應壓實壟坡面。
3 ?田間管理
(1)補苗、間苗和定苗。當歸苗移栽約20d后出苗,此時要定期查苗,若出苗不齊全則應及時補苗,選雨天或陰天補苗;當歸苗高達5cm時,結合第1次中耕除草及時間苗;當歸苗高達10cm時定苗,每穴留苗1株,定苗時將抽薹株和弱苗拔除。
(2)中耕除草。第1次中耕除草通常在當歸苗出齊至苗高達5cm時(5月中旬)進行,第2次中耕除草在當歸苗高達10~15 cm時(6月中旬)進行,第3次中耕除草在當歸苗高達30cm時(7月中旬)進行。
(3)肥水管理。當歸作為一種喜肥植物,增施肥料可確保當歸豐產,在當歸葉盛期(6月下旬)、當歸根增長期(8月上旬)追施氮肥、磷肥和鉀肥。同時當歸抗旱性和抗?jié)承暂^低,其生長期間對水分條件要求嚴格,田間土壤持水量≤13%時極易發(fā)生干旱,而土壤持水量≥40%時容易出現(xiàn)澇災,土壤持水量約25%時最適合當歸生長。因此做好追肥、灌溉和排水工作能夠有效提高當歸產量與質量。
4 ?病蟲害防治
當歸的病蟲害主要是麻口病、根腐病、菌核病以及金針蟲、蠐螬和小地老虎。使用50%辛硫磷乳油500g/667m2,拌細土30kg配成毒土撒施,可有效防治麻口病;每1hm2使用40%硫酸鏈霉素3kg和1.8%阿維菌素3.6kg防治根腐病;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噴施對菌核病防治效果顯著;針對金針蟲等地下害蟲,可在當歸根旁開溝施入毒土防治或采用廣譜長效殺蟲劑灌根防治。
5 ?采收與加工
霜降節(jié)氣之后是采收當歸的最佳時間,即在當歸移栽當年10月下旬,其葉片發(fā)黃時開始采挖,采挖前先將地上莖葉割除使其曝曬,旨在促進根部成熟,采挖時要確保當歸根系完整,抖凈泥土,清除病蟲根和殘留葉柄,隨后置于干燥通風處,待根部失水變軟后捆成小把置于棚架上進行烘熏,當根表面呈褐色或金黃色后換用柴火烤至全干。
參考文獻
[1] 漆琚濤,許彩荷,郎建軍,等.高寒陰濕區(qū)陰坡耕地當歸育苗技術[J].中國種業(yè),2020(3):76-78.
[2] 雷燕.地膜當歸栽培技術要點和解析[J].農村實用技術,2020(3):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