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鵬
(遼寧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 民族文化與職業(yè)教育系,遼寧 沈陽 110032)
師范類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yè)的畢業(yè)生主要從事學齡前兒童的教學工作,所以應該更加重視對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培養(yǎng).各院校雖然針對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開設了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1],使學生學習了Power Point、Photoshop、WPS等軟件的相關知識,但由于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課時有限,使得大部分學生對知識點掌握不扎實,存在多個知識點串聯(lián)不暢、實際運用困難等情況[2],導致制作出的多媒體課件內容單調乏味、互動性差,對授課對象缺乏吸引力.針對這種狀況,提出一種面向學齡前兒童的多媒體課件設計與制作方法,以達到豐富課件內容、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3].
鑒于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未來授課對象的特點[4],制作的課件必須在充分講述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時刻吸引授課對象的注意力,這就要求在隨堂課件中加入相當比例的動畫、小游戲等,寓教于樂.
在進行課件設計的時候,要考慮到課堂的交互性[5].每個知識點講授時間不宜過長,建議每個知識點在5 min左右,而且要采用小游戲或者小故事的方式進行設計.只有這樣,才能在完成課程講解的同時,充分吸引兒童的注意力,激發(fā)兒童的學習興趣.
課件的素材,主要是與課程有關的內容.以幼兒園中班的國文教學為例,可以選擇古詩詞、漢語拼音、漢字書寫、幼兒故事等內容作為課件素材.這些素材可以通過圖片、視頻、音頻等方式存于課件中.
將課程內容劃分為若干部分,課件結構可采用標題—內容的形式(見圖1),其中穿插動畫、小故事、小游戲等,讓學齡前兒童在互動中接受新知識.
學生可綜合運用所學的計算機知識進行課件制作,具體包括素材整理、切換效果、動畫效果、第三方內容插入等流程.
雖然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獲取大量素材,但由于實際需求不同,往往需要對素材進行修改和整理后才可以應用到課件制作中,因此在多媒體課件制作過程中,需要進行素材整理,如圖片的修改美化、視頻的裁剪和拼接及多種聲音的混合等.圖片的修改美化可使用Photoshop CS6軟件,利用它可對圖片進行修改美化,也可在美化后的圖片中加入藝術字、光影效果、明暗效果等其他元素,只需直接修改對應圖層,或者加入新圖層即可,處理后的圖片可直接應用到課件中.視頻的裁剪和拼接及多種聲音的混合可使用Adobe Premiere Pro軟件,如為詩歌添加背景音樂,或將網(wǎng)絡上獲取的視頻進行重新編排,在其中添加原創(chuàng)內容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形成互動小游戲等,這些操作能夠增加音頻、視頻資源的趣味性,從而提高兒童的學習興趣.
Power Point軟件中提供了多種幻燈片的切換效果,在進行課件制作時,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合理地使用多種效果.切換效果分為細微型、華麗型、動態(tài)內容三大類.細微型包括切出、淡出、推進等切換方式,這些切換方式比較樸實,適合成年人做演講或者寫工作總結時使用,不適合用于面向學齡前兒童的課件中.華麗型包括閃耀、蜂巢、碎片等切換方式,這些切換方式比較新穎,更容易激發(fā)兒童興趣.動態(tài)內容包括摩天輪、傳送帶、軌道等切換方式,這些切換方式更能激發(fā)兒童的好奇心.
PowerPoint軟件在提供了多種幻燈片切換效果的同時,也提供了大量的圖片及文字內容的動畫效果.使用者單擊鼠標或者使用翻頁筆,動畫效果便會按照事先規(guī)定的順序逐一呈現(xiàn).動畫效果分為進入、強調、退出、動作路徑四大類.“進入”包括隨機線條、擦除、縮放等動畫效果,其作用是能夠在空白的背景上依次顯示需要表達的內容,例如數(shù)學運算中,教師可以將題目先播放出來,待學生回答后再將答案以飛入的方式呈現(xiàn),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強調”包括陀螺旋、脈沖、蹺蹺板等動畫效果,適用于顯示多個內容時突出某個內容的情況,例如講解漢語拼音時,強調聲調的重要性就可以使用該動畫效果.“退出”包括淡出、飛出、擦除等動畫效果,與進入效果對應,可以達到依次消除特定內容的目的.“動作路徑”是在已有的弧線、轉彎等動畫效果的基礎上,支持使用者自定義路徑范圍.
在Power Point中打開“視圖”菜單,選擇“工具欄”→“控件工具箱”命令后,會出現(xiàn)“控件工具箱”,在“控件工具箱”中單擊“其他控件”按鈕,在出現(xiàn)的下拉列表中選擇要插入的第三方內容即可.
本文針對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制作課件能力不足的問題,深入剖析了如何讓學生利用所學的計算機知識高效設計和制作課件.該研究成果對于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課件制作具有較好的指導意義,下一步將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學齡前兒童的特點,將課件應用到具體的教學任務中,以達到在實踐中檢驗研究成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