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雪草
很多人都喜歡照鏡子,照鏡子和吃飯一樣,是生活中最頻繁的活動之一。照鏡子不僅僅是因為愛美,除了修飾儀表之外,也是為了更好地認識自己,時時刻刻都做到對自己心中有數(shù),以便以最好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別人的面前。
有愛美的女士,會隨身攜帶一面小鏡子,置于手包里或口袋中,出門前、就餐后、旅途中,不拘什么時候,會隨時拿出來照一下,看看自己有什么不妥,妝容是不是完好,關注容顏的程度要遠大于關注內(nèi)心或檢視靈魂。
一個人的內(nèi)心和靈魂是封藏和隱蔽的,鏡子自然照不到,但有另外一種途徑可以抵達,那就是讀書。讀書猶如照鏡子,每個人都一樣,在鏡子中看不到那個真實的自己,在書中卻可以看到。
讀書時,我們常常會在書中遇到另外一個自己,也許那個人是自己熟悉的,或陌生的,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有提升的空間。也許遇到另外那個自己是丑陋的,張牙舞爪、蓬頭垢面的,令你惶恐不安,措手不及。
讀書也是照鏡子,比照妖鏡更厲害,能夠看到平常不愿承認的自己或不敢直視的自己。一次又一次讀書,一次又一次照鏡子,日積月累,審視自己,關注內(nèi)心,在不同的閱讀體驗里,真正認識自己,修正自己,提升自己,還原內(nèi)心的純粹與潔凈,做一個身體與靈魂和諧統(tǒng)一的人。
從一本書到另一本書,從一個城市到另外一個城市,從一個國家到另外一個國家,從一段歷史到另外一段歷史,從一個人到另外一個人,從古典到現(xiàn)代,從西方到東方,徜徉在書中,你會發(fā)現(xiàn)另外一個自己就站在你面前,在書中與你對視,像照鏡子一樣,審視自己的靈魂,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窺見人性的另一面。眼睛看不到的,文字可以看到,而且讓人無處可逃。
北宋詩書畫俱佳的大才子黃庭堅說:“人不讀書,則塵俗生其間,照鏡則面目可憎,對人則語言無味?!奔毾?,似乎真的是這樣。
庸庸碌碌的人生,只滿足于衣食住行簡單的物質(zhì)需求,止步于外面世界的精彩,不關心歷史的滄桑與厚重,以及生命的層次和意義。一個人的經(jīng)歷、步履都非常有限,如果想打破自身的局限,讀書無疑是最佳途徑,也是最佳選擇。只有書籍能把你帶去到不了的時間和空間,這些都將呈現(xiàn)在你面前,拓展你的視野,任你馳騁、飛翔。
擯棄浮華,拋卻誘惑,安居一室,與一本書對視。古人讀書,紙張金貴,得一本書不易,所以要通讀、深讀、精讀。書之于現(xiàn)代人早已不再是奢侈品,房中案頭到處是書,浮灰落塵滿目,比比皆是,令人惋惜。讀一本好書,如擇一個好友,值得一輩子交往。
讀書要趁早,趁年輕多讀一些自己喜歡的書,開拓視野,認識世界,積累經(jīng)驗,涵養(yǎng)性情,在一個多維度的空間里,學會分辨美好與丑陋、簡單與復雜,使自己不再塵俗繚繞,面目可憎,說出來的話如同嚼蠟。當然,這里的“面目可憎”并非指長相不漂亮,就算一個人的皮相優(yōu)美,但沾染了塵俗之氣,就會變得庸俗,甚至是低俗。
春花爛漫,夏風輕拂,秋夜靜思,大雪漫天,四時都是讀書天。燈下小坐,唯有一本書相伴,沒有功利心,沒有目的性,隨意游走在書中,灑脫隨心,簡直是一種享受。讀幾篇賦,讀幾首詩,在哲學中迂回,在史書中沉思。詩賦怡情,史書明心,而哲學則可以療治人生的病痛。
閑暇無事,多照照鏡子,??纯磿?。如果鏡中是一個眼神干凈,面容平和的人,那么你一定是內(nèi)心澄澈、靈魂豐盈的人,這是閱讀帶給我們的芳香之旅。在閱讀中遇到一個不討厭的自己,或者說一個更好的自己。
照鏡子是生活中不能省略的細節(jié),讀書也一樣。鏡子照的是外表,讀書照的是內(nèi)心。像照鏡子一樣讀書,隨時檢視自己的內(nèi)心與靈魂,內(nèi)外兼顧,身心和諧,把自己淬煉得更加豐盈美好。
編輯:薛華?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