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獎辭
果然從“攀巖”說起:漫漶叢生,步步為營,許多沒有關聯(lián)的小東西一一指向“成長”的曖昧、摩擦、隱忍和疼痛;于是,這些“無意義”的冗余,這些習焉不察的零碎,漸漸令人絕望。如何書寫“成長”是整個“90后”的難題——面對世俗、親情的重壓,你必須盡快扔掉青春。由此,女孩成長起來,由此,她深處的暗物質變成一根尖刺,一次無可閃避的“攀巖”。小說清晰、細膩、大膽,這是“95后一代”直面自我的嘗試,更是對“尖刺”和“攀巖”說“不”的驚人的表演。
答辭
“你,是一塊寫作的料?!狈路饛娜巳褐斜惶暨x出來,去承擔一項無與倫比的使命一樣,讓我欣喜若狂。有了這個秘密,我便能承受住一切苦難,只是將其視為上天對我的考驗罷了。
在萬籟俱寂的夜里,獨獨有一盞燈亮著,燈下人正在思考,捕捉一閃而過的靈感,有時漸入佳境,思路正如德芙巧克力的廣告所說的那般“縱享絲滑”,完全忘記外物的存在,也忘記自我。在這樣的時刻,我覺得自己好似入定了一般。一旦體驗過這種狀態(tài),就會對此入迷。有時,我已經(jīng)躺下,突然靈光一閃,立馬起身把所想的內容記錄下來,最后筋疲力盡地躺在床上,感覺神經(jīng)末梢就像開了過久的燈管,還在微微發(fā)熱,并且發(fā)出滋滋的聲響;有時,在將醒未醒之際,腦海清晰透亮,一連串詞句如泉水般奔涌而出,待起身拿起紙筆后,卻又將內容忘得一干二凈,心中不免悵然若失;有時,寫到興處,我心中暗暗自得,然而回頭再次閱讀時,又會產(chǎn)生不過如此之感。我被這種起伏不定的情緒所困擾,但并不因此自憐,因為在另一方面,我也把這視為一種體驗。我想,作家要過的人生應該是一種體驗式的人生。我以為在“我”這個個體上,我看到了人性中最完美的部分,也看到了最丑陋的部分。我成為了我的研究對象,一個我被日常生活裹挾著,另一個我站在一旁冷眼旁觀,沉浸其中的同時也不忘自我警醒。
在寫作的時候,我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某一個瞬間,然后由這一點生發(fā)出其他內容。正如我們在回憶過去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也是一個個瞬間,以這些瞬間為標志,串聯(lián)起我們的生活,某些時段似乎長一點,有些則短暫急促。這些瞬間是重要的要素,將它剝開來,就會發(fā)現(xiàn)其中潛藏著許許多多豐富的情感和細節(jié),這便是我的小說濃墨重彩之處,所有的鋪墊就是為了這一刻所寫。然而,目前我的寫作過多地囿于個人經(jīng)驗,在未來的創(chuàng)作中,我希望能夠用細致入微的觀察和細膩的筆觸進行更多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