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浩云
眾所周知,整個元代盡管只有不到百年的時間(1279—1368),但是它在中國繪畫史上卻是一個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時期。這一時期的繪畫創(chuàng)作,注重筆墨情趣,將傳統(tǒng)書法融入畫中,強調(diào)詩、書、畫的統(tǒng)一,強調(diào)文學修養(yǎng),繪畫不求形似,這一點集中反映在山水和花鳥身上,同時,元代開創(chuàng)了文人繪畫的一個新天地。錢鐘書先生曾說:“元人之畫,最重遺貌求神,以簡逸為主,元人之詩,卻多描頭畫角,以細潤是歸,轉(zhuǎn)類畫中之工筆?!?/p>
若論我國元代最杰出的書畫大家,無疑當推大名鼎鼎的趙孟頫(1254—1322),他在中國美術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趙孟頫是一個多才多藝的才子,對詩詞、書法、繪畫、音樂均有極深造詣。特別是在書畫上非常有天賦,山水、人物、鞍馬、走獸、書法、詩詞等各個領域都算得上一流的水準。趙孟頫的妻子管道昇(1262—1319)也是一位才女,精通書畫詩詞,兩人夫唱婦隨,相攜白首。縱觀中國古代繪畫史,趙孟頫和管道昇才子佳人,珠聯(lián)璧合,成為了知名度最高的伉儷書畫藝術家。然而,令人欣慰的是:600多年后的中國畫壇上又出現(xiàn)了一對書畫藝術成就很高的夫妻書畫家——謝稚柳與陳佩秋,有人稱之為“當代趙管”。記得2005年,北京華辰秋拍曾隆重推出“趙管風流——謝稚柳、陳佩秋書畫精品專場”,當時,該專場在海內(nèi)外市場上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它不僅作為國內(nèi)首個伉儷書畫專場,而且全部拍品由陳佩秋先生親自提供,結(jié)果上拍的44件拍品全部成交,成交率100%,總成交額3081萬元,高出總估價兩倍有余,平均每件作品的成交額高達70萬元。44件拍品中過百萬元的就有6件之多。全場成交價最高的拍品是謝老的《竹禽圖》。禽鳥的畫法中已經(jīng)顯示出了謝稚柳先生用筆的精到和潛心造畫的藝品,每片竹葉的層次感和細致勾描則引得在場的藏家惋惜贊道:“謝老之后,再也沒有了……”100萬元的起拍價沒過兩番便升至300萬元,然而過了400余萬元之后,眾多胸有成竹的買家在嘖嘖聲中看著僅有的兩位買家的角逐了。特別是身處最后一排的一位非常年輕的女士更是引得很多人站起來翹首望去。649萬元!足足高出起拍價近550萬元!有不少專家和買家用“不可思議”來形容這個專場拍賣。以后,謝陳夫婦的作品一路高歌猛進,勢不可當,迭創(chuàng)佳績。那么,謝稚柳和陳佩秋為何有如此魅力和魔力?筆者作如下分析:
上溯宋元謹細嚴密的謝稚柳
“謝稚柳是一本書”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學者、章草大王王蘧常對謝稚柳的評價。在筆者看來,這一評價是恰如其分、當之無愧的。謝稚柳這本書,很值得后人細細品味和感悟。
謝稚柳(1910—1997)是蜚聲中外的畫家、書法家、鑒藏家、詩人,在鑒定字畫領域與張蔥玉有“北張南謝”之譽。原名稚,字壯暮、稚柳,后以字行,齋名壯暮堂,江蘇常州人。他1910年生于江南名城常州的一個書香世家,其祖父、伯父及父親皆為前清秀才,并有《謝世家集》傳世。常州謝氏家風,最先是從謝稚柳的哥哥謝玉岑身上表現(xiàn)出來的。謝玉岑比謝稚柳年長十二歲,玉岑是謝稚柳哥哥的號,原名覲虞,當時有“江南才子”之稱,張大千和張善子對玉岑才氣十分欣賞,并與玉岑成為形影不離的朋友,張大千的詩詞還得到過玉岑的幫助。
謝稚柳從小既受家庭的熏陶,又得鄉(xiāng)土之靈性,愛上了書畫藝術。童年時期,他就學于寄園,從江南名儒前清進士錢名山研習諸子百家及詩賦文辭,并支持他課余研習書畫,并將所藏碑帖書畫任意讓他取閱,加深了他對書畫藝術的興趣。后進??谱x書,16歲隨江南名學者錢名山學習經(jīng)史子集、詩詞歌賦,以后在南京、北平博物館遍歷古代名作。28歲作《山茶》參加全國二屆美展,33歲應張大千之邀赴敦煌,研究壁畫。敦煌之行,畫風大變、畫藝大進。解放以后,謝稚柳為上海中國畫院第一批畫師,并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編纂,主持鑒定工作,期間,他一方面潛心于繪畫的研究和創(chuàng)作;另一方面以滿腔熱情投身于中國文物博物館工作。上世紀50年代中期,北京琉璃廠論文齋老板、古玩商靳伯聲先生受朋友之托,想出售一件稀世珍寶——宋代王銑《煙江疊嶂圖》手卷。靳為此找了在上博工作的著名書畫鑒定家謝稚柳,當時謝看后認為是真跡,于是讓靳伯聲先生留下此卷。不料,在上海例行的收購文物鑒定專家會上,幾乎所有的專家不看好這件《煙江疊嶂圖》手卷。有人說:“此畫面熟,20世紀30年代就見過,已是公認的假畫。”有的人說:“明代萬歷年李日華早就認定‘畫假、詩真?!痹谶@種情況下,謝說了一句話:“我相信自己的眼光,我還要研究。”會后,謝將專家鑒定會的結(jié)果告訴了靳伯聲,表示上博不能收,但畫他自己想買下,請靳先生轉(zhuǎn)告物主。靳不解地問:“假畫你也買?”謝答:“做資料參考!”過了不久,靳又來找謝,說:“主家聽說上博斷畫為假,火冒三丈,他賭上氣了!上次開價800元,這次非要2000元不賣!”經(jīng)討價還價,最后以1600元成交,當時謝也只是拿工資吃飯,無其他收入來源,只能賣掉一批明清字畫分三次才付清這筆款。然而,后來謝因這張畫吃足了苦頭,有人說:“即使是假畫,也暴露了你與國家爭文物的野心!”使謝蒙受了不白之冤。此時,在上博工作的鐘銀蘭女士為了洗刷謝的冤屈和弄清真?zhèn)?,她頂著各種壓力和好心人的勸說,對北宋王銑《煙江疊嶂圖》手卷重新進行了考證,經(jīng)過與真跡反復對比,最終得出《煙江疊嶂圖》手卷是北宋王銑的真跡,她的論證文章在上海博物館館刊上發(fā)表。謝得知以后,連聲道謝。1997年謝稚柳與陳佩秋商量,決定將北宋王銑《煙江疊嶂圖》手卷捐給上海博物館。此畫被定為一級品,成為了上博的“鎮(zhèn)館之寶”之一。同樣,上海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的王羲之《上虞帖》唐摹本也是靠謝稚柳的慧眼一錘定音,并在書畫鑒定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只有手帕大小的王羲之《上虞帖》唐摹本曾藏于北宋宮廷,清代之后便不知下落。上世紀70年代,上博工作人員萬育仁在清理文物時,于竹筐內(nèi)發(fā)現(xiàn)了《上虞帖》,但其被當時一些專家認為是贗品而打入“冷宮”。1973年,有人提議送到北京去鑒定,但是他們想起了此時尚未得到“解放”的上海書畫大家、鑒定權(quán)威謝稚柳,謝稚柳做了大量而又細致的研究,將《上虞帖》與其他王羲之唐摹本作比較,認定為唐人摹本,但還需要更多的證據(jù)。他發(fā)現(xiàn)了帖的右上角有南唐“集賢院御書印”,下面隱約有一方印,但已無法辨認。謝稚柳憑著他豐富的鑒定經(jīng)驗,認為這方印應是南唐的“內(nèi)和同印”,但當時沒有人能看出這方印。最后經(jīng)過同位素鈷60照射,果然發(fā)現(xiàn)了“內(nèi)和同印”這方印章,從而證明了謝老的論斷。南唐的兩方印,從時代上證明了《上虞帖》為唐摹本,《上虞帖》因此成為上海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此外,從1983年起,他受國務院委托,出任全國書畫鑒定組組長,歷時八年,走遍全國各地,為各省市博物館的書畫收藏考察鑒定,取得豐碩成果。謝稚柳生前曾多次在海內(nèi)外舉辦畫展,出版《畫集》甚豐,在海內(nèi)外有很大影響。為了弘揚謝稚柳的藝術,常州建有“謝稚柳藝術館”。前幾年又有媒體披露:上海浦東新區(qū)將興建“謝稚柳陳佩秋藝術館”。謝稚柳是一位崇尚實際的傳統(tǒng)畫家,他擅長花鳥、山水、人物、書法、詩詞、鑒賞,繪畫初學明代陳老蓮,后上溯北宋大家,取法李成、范寬、董源、巨然、燕文貴、徐熙、黃筌及元人墨竹,又研習敦煌壁畫,注重寫生及線條的表現(xiàn)。他早年的畫多工筆細寫,富麗堂皇,晚年將徐熙的“落墨法”運用到山水花鳥畫之中,縱筆放浪,墨彩交融,呈現(xiàn)濃郁浪漫的格調(diào)。早在1948年,張大千就說過:“中國當代畫家只有二個半,一個是溥心畬,一個是吳湖帆,半個是謝稚柳。另半個已經(jīng)故去,那就是謝稚柳之兄謝玉岑。”他的書法也是別具一格,早年學陳老蓮得其飄逸,后將張旭、黃庭堅、懷素的狂草糅合一起,神采飛動。生前為多處重要公共場所、名勝古跡題寫匾和碑。謝稚柳的存世作品較多,且很早就在市場上流通。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他的作品要百元左右,80年代初,他的作品開始進入海外拍賣市場,頗受市場青睞,1980年他的《水仙》以一萬港元成交。以后,他的作品開始穩(wěn)步走高,到80年代末,謝稚柳的精品開始突破十萬元,90年代后,十萬元以上的作品大幅增加。去世后,他的大幅精品頻頻在海內(nèi)外拍賣市場上亮相,并屢屢創(chuàng)下佳績。2001年謝的《峨眉金頂》創(chuàng)下103.47萬港元的紀錄,為謝氏其他的精品騰出巨大的上升空間。尤值得一提的是,謝氏作品在2001年朵云軒拍賣會上有13幅之多,結(jié)果全部成交。2005年《高山松茂》在香港蘇富比獲價962.48萬元。同年,《江山多嬌》通景八屏在中貿(mào)圣佳拍賣會上亮相,成交價高達1760萬元。時隔5年,當該件力作在北京保利再次推出時,受到眾多買家的青睞和追捧,最后被一買家以4592萬元收入囊中。2011年謝的《仿宋山水花鳥冊》在中國嘉德以4600萬元天價成交,充分顯示了海派畫家謝稚柳雄厚的實力和獨特的魅力。近幾年,由于藝術市場受宏觀經(jīng)濟疲軟和疫情影響,中國字畫成交不甚理想,故市場上謝的精品不多,偶有亮相,價格尚可。如2020年謝1945年作《仰高圖》在北京永樂以1380萬元成交;2021年《疊嶂層云》在嘉德獲價402.5萬元。他的書法作品也很受藏家的歡迎,2009年《繪事十詩》在北京華辰獲價61.6萬元,2010年《草書詩46開冊》在上海鴻海以79.2萬元成交,同年,《書法12開冊》在北京九歌以47.04萬元拍出。近兩年,謝的書法價格有所回落,2020年謝1995年作《行書七言聯(lián)》在上海嘉禾以10.35萬元成交;2021年《行書“勤奮軒”》在北京誠軒獲價5.18萬元。
借鑒中西、彩墨結(jié)合的陳佩秋
陳佩秋(1923—2020)是當代“海上畫派”著名書畫家,也是20世紀末“海上畫派”最后輝煌的重要代表人物。字健碧,齋名秋蘭室、高華閣、截玉軒,河南南陽人,自幼酷愛繪畫,1944年考入國立藝術??茖W校,受業(yè)于黃賓虹、潘天壽、鄭午昌等大家。1956年她的《天目山杜鵑》獲上海市青年美術作品展覽一等獎和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二等獎,從而引起畫壇的重視。1986年陳的《紅滿枝頭》獲第六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三等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曾多次在上海、南京、香港等地舉辦個人畫展或聯(lián)展。出版有《陳佩秋畫集》《謝稚柳、陳佩秋畫集》。
陳佩秋擅長花鳥、山水、書法、鑒賞。繪畫早年曾以山水為起點,從臨摹珂羅版五代趙干的《江行初雪圖》入手,由宋元直至清六家、四僧,無不認真研習,上世紀50年代后專攻花鳥,取崔白、呂紀、徐渭、陳老蓮、八大、惲壽平諸家,所作工寫結(jié)合,融宋畫的空靈堅實與明清文人畫的墨韻精華于一爐,畫風濃麗秀美,格調(diào)委婉含蓄。九十年代探索細筆青綠山水,吸收西畫光、色的表現(xiàn)技巧,別開生面,頗受好評。若細細分析陳佩秋晚年山水畫,筆者以為,陳佩秋的青綠山水已超越了傳統(tǒng),成就輝煌,世人矚目。眾所周知,青綠山水是山水畫中的一種,也是山水畫中最先發(fā)展起來的表現(xiàn)形式,早在唐宋,李思訓、李昭道、趙伯駒、趙伯等畫家的青綠山水主要表現(xiàn)貴族的生活,多描繪閣樓宮殿之皇家廟堂氣象,以工細風格為尚,色彩絢麗,極富裝飾性。到宋元,青綠山水為迎合士大夫的審美要求,逐漸轉(zhuǎn)變?yōu)樽⒅厍宓膶徝罉藴剩是嗑G山水走向了色不如墨的道路,導致了傳統(tǒng)的勾勒填色喪失了主流地位。至現(xiàn)代,畫壇受到西方繪畫的影響,并形成了中西合璧的浪潮,在青綠山水創(chuàng)新上也出現(xiàn)了張大千,但終究未能超出傳統(tǒng)的范疇。而陳佩秋把中國繪畫傳統(tǒng)技法和西方色彩及現(xiàn)實生活結(jié)合起來,成就斐然。20世紀60年代初期,陳佩秋就開始注意西方早期印象派的繪畫,特別是法國馬奈作品中鮮艷明亮的色彩、簡練準確的結(jié)構(gòu)、強烈的明暗對比更引起她濃厚的興趣和愛好。在色彩的運用上,畫家用小筆著色,使畫面在觀賞者眼中造成視覺上的混合,作品給人一種朦朧、寧靜之感,但不失明亮的氣氛。尤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中西文化的進一步交流、碰撞,陳佩秋先生更是勇于嘗試,借助工具材料等介質(zhì),采用中西合璧的創(chuàng)作手法,晚年破除古法,常用墨彩寫意的筆調(diào),細筆粗寫,畫出淡雅簡遠的意境來。晚年青綠山水大多用彩墨寫成,滿紙蔥郁,一片江南欣欣向榮景致,昭示了畫家創(chuàng)作生命力的無比旺盛,也開創(chuàng)了彩墨結(jié)合的中國畫新風。陳的書法初習倪瓚,后醉心于懷素,所作草書具有大丈夫氣魄,同丈夫謝稚柳一樣,陳佩秋還為國內(nèi)許多重要公共場所和名勝古跡題寫了匾和碑,著名的“上海海派書畫院”的招牌就是陳佩秋所題。
陳佩秋的作品于上世紀90年代進入海內(nèi)外拍賣市場。1993年她的《春谷幽蘭》在首屆朵云軒拍賣會上以2萬元成交,1994年她的《竹鳥》被蘇富比拍至1.15 萬港元。以后,陳的作品呈穩(wěn)步攀升之勢。1995年她的《春山白云圖》被朵云軒以6.82萬元賣出。1996年朵云軒又推出陳的兩本冊頁:一本為八開《花果蝦蛙冊》,拍得4.62萬元,另一本為十開《春華秋實冊》,拍得7.7萬元。1998年盡管藝術市場受到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但陳的作品仍顯示出強勁的勢頭。這一年,她的12開《雜畫冊》被中國嘉德拍至4.4萬元, 她的《翠林短亭圖》在朵云軒拍賣會上以14.33萬元成交,首次突破了十萬元大關。1999 年她的精心之作《春山訪友》在朵云軒拍賣會上以22萬元成交,再創(chuàng)陳氏作品新高。2000年陳的《翎毛圖》四屏和12開《案頭小品冊》在朵云軒拍賣會上創(chuàng)下12.65萬元和7.7萬元成交的好成績。2010年后, 陳的細筆青綠山水異軍突起,讓人們看到了陳的潛力和后勁。2011年《春山飛泉圖》在上海東方以1242萬元成交,價格首次突破了千萬元大關。2013年《萬紫千紅》被上海嘉禾拍至1782.5萬元,此作為陳佩秋作品市場最高價。近兩年來,陳的作品有所下滑,但精品仍有不俗的表現(xiàn),如2020年陳的《山水行書合璧12開冊》和《臨風勁節(jié)》在朵云軒分別以483萬元和97.75萬元成交?,F(xiàn)陳的作品中,以青綠山水精品價格最高,大幅青綠山水價格已在百萬元以上。此外,陳的書法也有不俗表現(xiàn),她的行書古詩2幀在2005年榮寶拍賣會上以2.2萬元拍出;2010年行書卷和草書十言聯(lián)分別在榮寶和博古齋以7.28萬元和6.72萬元成交;2020年陳1976年作《草書魯迅詩十屏》在上海嘉泰以64.4萬元成交,此價創(chuàng)下陳佩秋書法的市場最高價。
從目前的市場表現(xiàn)看,當今有不少女書畫家的作品走紅市場,其中能與男書畫家抗衡的,無疑首推海派名家陳佩秋。
鑒于陳佩秋的作品個性鮮明、魅力獨特,加上又是一位女書畫家,優(yōu)勢獨特,未來仍有能力再創(chuàng)新高,并有望在中國現(xiàn)代美術史上譜寫新篇章。
從上可以看出,謝稚柳和陳佩秋伉儷的藝術很受海內(nèi)外藏家的青睞和追捧。從藝術成就看,兩人各有特色,藝術上都有鮮明個性;從市場表現(xiàn)看,謝稚柳要高于陳佩秋。
至于夫妻合作的作品,也很受海內(nèi)外藏家的青睞。如2013年謝陳《書畫合璧二十七開冊頁》在北京銀座以高達3680萬元成交;2019年謝陳1985年作《竹禽圖》在嘉德2245.5萬元成交。從市場潛力看,無疑陳佩秋作品上升空間更大一些,因為陳佩秋的青綠山水詮釋筆墨當隨時代,故這類作品很受海內(nèi)外藏家青睞,同時陳佩秋繪畫藝術代表當今女性畫家最高水平,后市值得藏家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