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訊員 劉芳 楚耿玉
4月27日,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山鋼股份萊蕪分公司棒材廠第二軋鋼車間軋鋼班班長李仁壯,作為山東省8名代表之一,進京接受表彰。
20多年來,李仁壯秉承“專心、專注、專一、專業(yè)”的工作態(tài)度,懷揣“讓自己軋制的鋼材走向全國”的夢想,在平凡的一線崗位,堅守匠心、勤學苦練、精益求精,練就了“一眼準”“一支穩(wěn)”等絕技,獲得5項國家專利,從一名普通工人一步步成長為全國鋼鐵行業(yè)技術能手、齊魯首席技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齊魯大工匠、中國質量工匠,再到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以匠心致初心,把平凡做到了極致。
李仁壯將“傳承與創(chuàng)新”看作自己的使命和責任
1994年,學習一直名列前茅的李仁壯,為減輕父母負擔,放棄上大學的夢想,走進了萊鋼技校的大門。為此,父親總覺得心有虧欠。李仁壯寬慰父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肯學習、鉆研,當工人一樣可以有所作為!”這句話不僅是李仁壯安慰父親的,更是他為自己立下的誓言。
走進技校大門,他苦學專業(yè)知識;來到艱苦的軋鋼生產一線,他對當時軋鋼廠的艱苦環(huán)境不以為然,因為技能的匱乏更讓他難以忍受。那一年,李仁壯因操作不熟練出現(xiàn)失誤,導致軋線接連廢了5次鋼,軋制廢品300多噸,生產中斷3個小時?!?次、300噸、3小時”,這些數(shù)字深深刺痛了李仁壯的心,也更加堅定了他勤學苦練的決心。
為熟練掌握軋鋼操作技能,李仁壯從不虛度在崗的每一分鐘,他虛心向老師傅請教,遇到不懂的問題,就纏著師傅“打破砂鍋問到底”。抓住每一次設備點檢維護的機會,逐一摸索、掌握軋鋼各道工序、各個操作步驟。鉆進漆黑悶熱的地溝,爬上高高的臺架,靠在滿是油污的設備上,反復拆解安裝設備,只為摸透它們的性能。下班了,他依然不閑著,為補齊文化水平不高的短板,到處花錢買、向人借,找來一堆專業(yè)書籍,利用業(yè)余時間,一點一點學習、消化,徹夜學習是常有的事兒。
2012年,告別父母和妻女,李仁壯踏上了援疆之路。在那段艱苦的日子里,學習成了他快樂的源泉。茫茫戈壁灘上,李仁壯先后自學了10余本專業(yè)書籍,并成功解決了飛剪堆鋼等10多項工藝技術難題。
在不斷學習中,李仁壯從中級工考到了高級技師,拿下了鉗工、電工、電氣焊等多個資格證書,自學取得了大專學歷。幾年下來,他學習用的筆記本攢了滿滿一工具箱,稿紙堆了足足一米多高。
2016年,“鞍鋼杯”第八屆全國鋼鐵行業(yè)職業(yè)技能競賽舉行,李仁壯代表公司參賽。5個月時間里,李仁壯堅持備賽、工作兩不誤,每天僅休息兩三個小時,甚至為節(jié)省時間,有時一天只吃兩頓飯,一頓縮短為5分鐘。最終,在那場強手如林的比賽中,李仁壯進入全國10強,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
工作20多年來,李仁壯始終堅守在軋鋼一線。每當看著火紅的鋼坯沖出爐門,飛速穿過一臺臺軋機,化身為一根根合格的螺紋鋼,李仁壯內心總是充滿了快樂和滿足?!跋啾壬吓_領獎,看到我們軋制的優(yōu)質產品走向全國乃至全世界,更讓我激動?!崩钊蕢驯硎尽?/p>
軋鋼工是軋鋼工序的關鍵崗位,直接影響著班組產量和產品質量?!白鳛橐幻堜摴?,秉承一顆匠心,刻苦鉆研、精益求精,軋制出最優(yōu)質的產品,就是工匠精神?!崩钊蕢颜f。
2016年4月,李仁壯所在車間接到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緊急生產一批高強度螺紋鋼。除了時間緊迫,讓大家更為“抓狂”的是這批產品對關鍵尺寸偏差的要求為±0.1毫米,而國標為±0.5毫米,這對操作人員的專業(yè)技能是個極大的考驗。生產并不順,數(shù)次出現(xiàn)線差不穩(wěn)等難題,車間內愁云密布。為解開這道近乎無解的難題,李仁壯翻筆記、查資料、問專家,反復試驗,夜以繼日地細心打磨。最終,他和工友們通過大膽嘗試放大中軋料型,僅用一個多月時間就圓滿完成了這一棘手任務。后來,得知那批螺紋鋼用在了“長征五號”火箭發(fā)射架底座上,李仁壯激動不已。“咱們一線工人能為國家航天事業(yè)貢獻一份微薄之力,那是至高無上的榮耀?!比缃裉崞穑廊恍某迸炫?。
一流的產品出自一流的技工之手。多年來,李仁壯從未停止過對技藝不斷改進的追求。在棒材廠,大家都知道李仁壯擁有輥縫調整“一眼準”、雙線差調整“一支穩(wěn)”等絕技絕活,但很少有人清楚絕技背后的艱辛。當年,為練就“狠眼力”,提高輥縫調整精度和速度,李仁壯拿出“紀昌學射”的精神,用活扳手模擬輥縫,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扳手,一遍遍反復練習目測間隙大小,常常練得頭暈眼花。
因為對技術精益求精的執(zhí)著,李仁壯練就的絕活越來越多,解決現(xiàn)場問題的能力也越來越強?!耙坏┈F(xiàn)場出現(xiàn)問題,他總能讓問題迎刃而解、化險為夷。”第二軋鋼車間主任黃文初說。
降低軋廢一直是困擾車間的一個難題。近年來,為最大限度提升軋材成材率,李仁壯和工友們“對癥下藥”制定相應措施。他所在的班組,最高連續(xù)4個月無責任軋廢,連續(xù)11次實現(xiàn)了“萬噸無軋廢”,4次打破班產紀錄,鋼材綜合成材率提高0.2個百分點,僅此一項每年可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效益400萬元以上。
如今的李仁壯工作更忙了,責任更重了。“傳授技術,傳承精神”成為他的又一堅定追求。
作為軋鋼班班長,李仁壯會毫無保留地將自己掌握的技能傳授給同事和徒弟們:“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有責任和義務教他們,團結大家的力量,為企業(yè)發(fā)展作貢獻?!倍嗄陙?,在他的影響和幫助下,很多優(yōu)秀職工脫穎而出,他們有的拿下了廠技術比武狀元,有的被評為省技術能手。
2012年,李仁壯創(chuàng)新工作室建成?!皞鞒信c創(chuàng)新”在李仁壯心中的分量也越來越重。近年來,圍繞推進全員平凡創(chuàng)新、開展職工技術技能培訓等功能定位,李仁壯創(chuàng)新工作室瞄準生產之需、提效之點,全面開展技術交流、課題攻關、教育培訓等創(chuàng)新活動,不斷為全員創(chuàng)新賦能助力。
在李仁壯創(chuàng)新工作室門外的走廊上,懸掛著10余塊展示“工匠創(chuàng)新、全員改善案例”的展板,而這只是他們創(chuàng)新成果中的一小部分。據(jù)統(tǒng)計,近年來,工作室共有職工技術創(chuàng)新成果56項、精準操作法30項、管理創(chuàng)新成果20項,其中多項技術創(chuàng)新成果榮獲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和山東省冶金科技進步獎。
“目前,我們企業(yè)正處在改革轉型的關鍵時期,更需要職工的擔當成長,需要我們把工匠精神落實到工作中,為企業(yè)發(fā)展、社會進步作出應有的貢獻。”李仁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