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福海 趙華民 戴 昌 王 勇
(1.安徽馬鋼羅河礦業(yè)有限責任公司;2.北京科技大學土木與資源工程學院)
羅河鐵礦采用的充填采礦法,根據礦體的形狀、傾角、厚度等賦存條件,主要采用垂直深孔階段空場嗣后充填采礦法、中深孔分段空場嗣后充填采礦法以及點柱式上向分層充填采礦法。充填工藝根據羅河鐵礦一期500萬t/a原礦生產目標,選用2套深錐濃密機處理選廠尾砂,全尾砂高濃度膠結充填。
在全尾砂濃密過程中,通過添加化學絮凝劑進行液固分離是一項有效的技術措施。然而,絮凝劑種類繁多,除了無機鹽和天然高分子絮凝劑之外,合成高分子絮凝劑又可分為陽離子、陰離子和非離子型三類。同時絮凝劑作用機理復雜,絮凝沉降效果受尾砂級配、砂漿濃度、絮凝劑添加量等多方面的影響,絮凝沉降效果對料漿處理效率、最終料漿濃度和溢流水澄清度具有重要影響,成為了沉降脫水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一般來說,影響絮凝沉降效果的幾個主要因素為絮凝劑種類、尾礦造漿濃度和絮凝劑單耗[1-8]。
本研究主要通過全尾砂的靜態(tài)、動態(tài)絮凝沉降試驗,具體包括絮凝劑種類優(yōu)選試驗、料漿濃度優(yōu)選試驗、絮凝劑單耗優(yōu)選試驗以及不同停留時間的動態(tài)濃密試驗,對全尾砂絮凝沉降特性進行綜合評價研究。
試驗用全尾砂取自羅河鐵礦選礦廠,經晾曬、烘干處理后,測得尾砂物理性質及粒級組成分別見表1、表2。
從表1 可知,全尾砂松散孔隙率58.56%,密實孔隙率45.66%。
從表2 可知,全尾砂粒度較細,-0.074 mm 59.87%、-0.020 mm29.19%。
試驗用絮凝劑除礦山充填站現(xiàn)用絮凝劑(1#礦山現(xiàn)用絮凝劑)外,其他6 種絮凝劑分別編號為2#-615S、3#-625S、4#-645S、5#-655S、6#-665V 和7#-6003S。
試驗儀器主要有1 000 mL 量筒(精度1 mL)、攪拌器、燒杯、天平(精度0.01 g)、注射器、自制料漿攪拌器、計時器等。
按照分別確定絮凝劑種類、最佳料漿濃度、最佳絮凝劑單耗、動態(tài)絮凝沉降為試驗順序,設計試驗過程如下:
(1)固定全尾砂料漿濃度、絮凝劑濃度和絮凝劑單耗,添加不同種類的絮凝劑,進行絮凝劑選擇試驗,獲得適合全尾砂沉降的最佳絮凝劑;
(2)固定絮凝劑濃度和單耗,配置不同料漿濃度,確定全尾砂的最佳料漿濃度;
(3)固定絮凝劑濃度和全尾砂料漿濃度,改變絮凝劑添加量,確定適合全尾砂的最佳絮凝劑單耗;
(4)根據選出的最佳絮凝劑、料漿濃度、絮凝劑單耗,通過動態(tài)濃密來確定不同停留時間條件下的全尾砂料漿濃密后的濃度。
最后對全尾砂絮凝沉降特性進行綜合評價。
分別采用無絮凝劑、礦山現(xiàn)用絮凝劑、615S、625S、645S、655S、665V、6003S 進行絮凝劑優(yōu)選試驗:取水499.5 g,加絮凝劑0.5 g,配制成濃度為0.1%的絮凝劑溶液;取200 g全尾砂,加入到貼有坐標紙的1 000 mL 量筒中,再加入800 g水,配制成濃度為20%的全尾砂料漿;按絮凝劑單耗20 g/t向量筒中加入4 g絮凝劑溶液;用自制料漿攪拌器使料漿混合均勻;通過計時器記錄不同靜止時間的沉降高度,結果見表3、圖1。
根據表3、圖1可知,無絮凝劑的對照組沉降速度明顯慢于其他試驗組,說明自然沉降效果非常差;添加絮凝劑的各組開始階段沉降速度由快到慢的順序依次為645S、625S、礦山現(xiàn)用、6003S、665V、615S、655S。綜合考慮成本和效果因素,后續(xù)試驗仍采用礦山現(xiàn)用絮凝劑。
一般來說,為了減小全尾砂顆粒間的干涉沉降效應,在進入深錐濃密機前,料漿都要進行稀釋。為了確定全尾砂的最佳料漿濃度,進行不同料漿濃度的絮凝沉降試驗。
料漿濃度試驗固定礦山現(xiàn)用絮凝劑溶液的濃度為0.1%、單耗為20 g/t,加絮凝劑溶液后混勻料漿,通過計時器記錄不同靜止時間的沉降高度,結果見表4、圖2。
根據表4、圖2 可知,料漿濃度增大,沉降速度減??;料漿濃度5%和10%時的沉降速度非???,料漿濃度25%和30%時的沉降速度非常慢。綜合考慮生產實際,認為料漿濃度選擇10%~15%較合適。
絮凝劑單耗試驗固定料漿濃度15%、絮凝劑溶液濃度0.1%,加絮凝劑溶液后混勻料漿,通過計時器記錄不同靜止時間的沉降高度,結果見表5、圖3。
根據表5、圖3,并結合試驗過程觀察可知,絮凝劑單耗增大,沉降速度加快;綜合考慮沉降高度與上清液澄清度因素,絮凝劑單耗5 g/t 和10 g/t 時的上清液較渾濁,絮凝劑單耗15 g/t 時的上清液澄清,絮凝劑單耗為20 g/t和30 g/t時的沉降速度快、且上清液清澈,但經濟成本較高。綜合考慮絮凝沉降效果和礦山經濟效益,建議絮凝劑單耗為15 g/t,對應的靜態(tài)沉降極限(沉降24 h)濃度59.83%(絮凝劑單耗為0、5 g/t、10 g/t、15 g/t、20 g/t、25 g/t、30 g/t 時的靜態(tài)沉降極限濃度分別為68.18%、63.73%、62.91%、59.83%、58.40%、57.71%、57.03%)。
為了更好地指導現(xiàn)場生產,進行了全尾砂動態(tài)絮凝沉降試驗。
全尾砂動態(tài)絮凝沉降試驗主要通過Brookfield R/S plus 型流變儀實現(xiàn),這在謙比希東南礦體動態(tài)絮凝沉降實驗中得到了較好的應用。將v40-20 型槳式轉子以恒定剪切速率1 r/min 來模擬動態(tài)攪拌,該裝置可以對尾礦漿攪拌過程中的剪切應力、黏度、以及扭矩等參數(shù)進行監(jiān)測。
采用該裝置進行動態(tài)攪拌試驗,由于v40-20 型槳式轉子占有一定體積。因此,在換算時,需要將v40-20型槳式轉子放入錐式量筒。
根據絮凝劑種類、料漿濃度以及絮凝劑單耗優(yōu)選試驗,選用礦山現(xiàn)用絮凝劑,絮凝劑單耗15 g/t、配置濃度0.1%的絮凝劑溶液,用200 g干全尾砂配置濃度為50%的全尾砂料漿。
在錐式量筒中加入200 g 水,再加入3 g 濃度為0.1%的絮凝劑溶液,對絮凝劑溶液攪拌3 min,然后加入200 g 干尾礦,同時開始計時。通過極限泥層高度計算對應的料漿濃度。
試驗4 h 后,泥層高度基本不變,此時的動態(tài)極限濃度69.16%,而量筒靜態(tài)沉降試驗添加相同單耗的絮凝劑,沉降48 h 后的極限濃度59.83%。該動態(tài)試驗所獲得的料漿平均濃度比量筒靜態(tài)沉降提高了9.33個百分點。因此,動態(tài)沉降獲得的料漿濃度更接近于深錐濃密機底流濃度,靜態(tài)沉降試驗獲得的料漿濃度與立式砂倉底流濃度較接近。
(1)無絮凝劑的對照組上清液在試驗開始階段較渾濁,沉降速度明顯慢于其他試驗組,說明自然沉降效果極不佳;添加絮凝劑的試驗組中,上清液開始階段均較澄清,開始階段沉降速度由快到慢依次為645S、625S、礦山現(xiàn)用、6003S、665V、615S、655S。綜合考慮絮凝成本和效果,礦山現(xiàn)用絮凝劑效果較好,推薦繼續(xù)采用礦山現(xiàn)有絮凝劑。
(2)料漿濃度增大,沉降速度減慢。當濃度5%~10%時,上清液開始階段澄清,沉降速度快;當濃度15%時,上清液開始階段較澄清,沉降速度逐漸變緩;當濃度20%~30%時,上清液開始階段較渾濁,沉降速度較慢。綜合考慮全尾砂的固體處理量、給料濃度和濃密機自稀釋系統(tǒng),建議選用料漿濃度10%~15%作為全尾砂稀釋后的濃度。
(3)絮凝劑單耗增大,沉降速度變快。絮凝劑單耗5 g/t 和10 g/t 時,料漿上清液較渾濁;絮凝劑單耗15 g/t 時,沉降速度較快,上清液澄清;絮凝劑單耗20~30 g/t時,沉降速度更快,上清液更加澄清。絮凝劑單耗為0,5,10,15,20,25,30 g/t時,靜態(tài)沉降極限濃度分別為68.18%、63.73%、62.91%、59.83%、58.40%、57.71%、57.03%。綜合考慮絮凝沉降效果和礦山經濟效益,建議1#絮凝劑單耗為15 g/t,對應的靜態(tài)沉降極限濃度為59.83%。
(4)動態(tài)絮凝沉降試驗結果表明,羅河鐵礦全尾砂動態(tài)攪拌4 h 后,泥層高度基本不變,得到的動態(tài)極限濃度為69.16%,比靜態(tài)沉降極限濃度提升了9.33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