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其琴
摘 要:文章首先對掌握學習理論做出細致的介紹,之后研究將其融入地理學科教學工作中的意義,隨后研究以該理論培養(yǎng)學生地理學科綜合思維能力的著力點,最后提出相應的教學工作策略,以期為高中地理教學工作的高質(zhì)量完成貢獻出綿薄之力。
關鍵詞:掌握學習理論;綜合思維能力;策略
地理學科的研究對象復雜多變,自然、人文和社會要素間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的,因而綜合思維是地理學的基本思維方式之一,也是地理核心素養(yǎng)之一。因此教師便需要致力于鍛煉學生的地理學科綜合思維能力。為了進一步強化地理學科教學工作的水平以及實效性,教師可根據(jù)需要將掌握學習理論融入地理課堂教學中,借助掌握學習理論細致規(guī)劃與設計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與流程,從而達到提升學生地理綜合思維的良好效果。
一、將掌握學習理論融入地理學科教學工作的意義
(一)創(chuàng)新教學工作路徑
掌握學習理論融入教學可以助力教師開辟全新的教育路徑,令學生以個性化學習的方式完成對于地理課堂知識點的學習與掌握,加深學生對于課堂知識點的記憶效果與理解深度,這對于教學工作質(zhì)量以及效率的提升可以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從本質(zhì)上來說,掌握學習理論為高中地理學科教學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引導,有利于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工作模式,達到優(yōu)化高中地理教學工作的目標。
(二)強化學生綜合思維能力
將掌握學習理論融入地理教學,也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使學生對于地理學科知識點的掌握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學習理論強調(diào)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都能夠通過適應自身時間的學習過程從而實現(xiàn)同樣的掌握程度,教師在此階段輔以思維引導,帶領學生對地理學科中的知識點進行深入的探討與研究。圖片可以幫助學生在腦海之中逐漸形成地理學科的思維模式,使學生的學科綜合思維能力得以形成,并且助力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二、掌握學習理論融入地理學科教學的著力點
(一)突出學生學習主體地位
新課程標準中要求教師在開展高中地理學科教學工作中需要充分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與自主探究的習慣,這樣才能有效助推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地理學科綜合能力,幫助學生養(yǎng)成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而這也與掌握學習理論強調(diào)的個性化學習不謀而合,學生通過個性化學習的方式可以充分發(fā)揮在學習階段的主體作用,讓思想認知得到提升,并且端正地理學科學習的態(tài)度,針對地理學科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各項問題進行積極的思考與探究。同時,有利于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地理綜合思維能力,使學生充分聯(lián)系地理學科當中的各項知識點進行問題的思考,而問題思考的過程則是學生學科綜合能力形成的過程,有利于地理學科教學工作質(zhì)量以及實效性的提升。
(二)強調(diào)學生個性化學習
教師在開展高中地理學科教學工作時,為了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綜合思維能力、優(yōu)化教學工作水平,便需要充分注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使學生能夠根據(jù)自身的學習能力以及對地理學科的認知情況開展知識點的學習與探究。在學習期間若是遇到問題學生可以通過查閱資料或者是請教老師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的過程便是學生地理學科綜合能力提升的過程,有利于學生學習效率以及質(zhì)量的提升[2]。同時學生的個性化學習也可以鍛煉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充分做到課前積極預習、課上認真聽講、課后細致復習,從而掌握豐富的地理學科知識,促使學生更加優(yōu)質(zhì)地完成地理學科學習任務,并且在持續(xù)不斷的學習當中逐漸形成良好的地理學科綜合思維能力。
三、以掌握學習理論提升學生地理綜合思維能力的策略
(一)將微課形式融入地理學科教學
在高中地理學科教學工作中,為了有效培養(yǎng)學生地理綜合思維能力,教師需要著重將掌握學習理論融入其中,并且能夠通過微課的形式開展課堂教學,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對于地理學科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使學生更愿意加入地理學科課堂學習當中,令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fā)揮,全面優(yōu)化學生地理學科綜合思維能力。
(二)注重地理學科知識間關聯(lián)性的分析
為了有效鍛煉學生的地理綜合思維能力,教師也需要在教學中帶領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深入的剖析與探討,從而令學生充分明確地理學科知識的本質(zhì)內(nèi)涵,達到融會貫通、學以致用的學習效果。同時,教師也需要應用掌握學習理論強化學生在課堂中的個性化學習,使學生能夠根據(jù)自己的情況制訂相應的學習規(guī)劃。例如,在魯教版新版必修一《自然災害的成因》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列舉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案例進行分析。教師可將班級學生分成為幾個小組,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開展對于地理知識點間關聯(lián)性分析,在幫助學生加深知識理解的同時,也可以使學生地理學科思維能力得到鍛煉。如讓第一小組討論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教師可提示學生從自然和人為原因進行分析),第二小組討論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教師可提示學生運用整體性的理論進行分析),第三小組討論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第四小組討論本堂課學習的知識脈絡。小組討論可以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xiàn),并且能有效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助力學生地理綜合思維能力的形成,這對于教學工作質(zhì)量以及實效性的提升可以起到良性的助推作用。
(三)強化師生之間的互動溝通
師生之間的溝通互動在高中地理學科教學中同樣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師生之間的溝通互動,教師可以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學習狀態(tài)、知識點掌握情況等,之后便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采取具有針對性的引導措施,助力學生學習效率以及質(zhì)量的提升。例如,《水圈與水循環(huán)》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問題式教學融入其中,通過問題式教學強化師生之間的課堂互動與溝通,以此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提出問題的形式,激發(fā)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在問題提出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預留一段思考時間,隨后對學生進行提問,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教師要認真傾聽,在學生回答完畢之后教師也要進行總結,對于回答正確的同學予以充分的肯定與表揚,而對于回答錯誤的同學,教師也要進行適當性的鼓勵,幫助學生建立起學習的信心,這樣便可以充分提升地理學科教學工作的質(zhì)量以及效率,優(yōu)化教學水平。
綜上所述,地理學科教學是高中教育工作當中一項重要內(nèi)容,在地理教學中可以適當性融入掌握學習理論,用以突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同時鍛煉學生的地理學科綜合思維能力,確保學生更加優(yōu)質(zhì)地完成學習過程,助力地理教學實效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劉靜潔.在地理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J].報刊薈萃,2017(6).
[2]李海悅.“導學案”模式對地理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應用研究——以高中區(qū)域地理為例[D].遼寧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