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華英 曾蘭
在作文教學中,為了實現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指導學生習作,應該更關注學生的內心需求,貼近他們的生活,在保護其鮮活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的同時,給予他們適當的寫作技巧指導,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一、作文命題要貼近生活
小學生以記敘文為主要寫作方式,讓他們學會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從生活中獲取寫作素材,有的教師過分強調作文的意境,過分強調華麗的詞句,這對小學生來說要求太高了,正是這種高要求,讓學生感到作文太難,產生了畏懼作文的心理。
大部分學生說,我們的生活太單調了,每天吃飯、睡覺、上學、放學,哪有什么有意義的生活素材,所以寫不出文章來。其實,我們應該從看似平淡的生活中發(fā)掘生活的情趣和意義,不是生活不夠豐富,而是我們做教師的沒有教會他們采集生活浪花的方法。比起從前,今天學生的生活不知道要豐富多少倍。
因而應該幫助學生攝取生活素材,引導他們關心熱愛生活。作文的命題一定要從生活中來,想他們所想,愛他們所愛,貼近他們的生活,才不會把學生有畏懼心理。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習作的欲望
如果說生活是寫作的源泉。那么激情就是驅使學生進行寫作的酵母。教師在作文課堂教學中,必須想方設法激起學生的寫作激情。因為感情、熱情、激情,都是激發(fā)寫作欲望的心理因素。如春天一次作文課,我?guī)W生到山坡上觀察花,雨后的各色花朵嬌嫩欲滴,一塵不染,與學生幼小而純潔的心靈相得益彰,蜜蜂在花叢中飛來飛去,十分惹人喜愛。此種美景,深深地打動著學生的心,又因身臨其境,寫起作文來自然熱情高漲,不僅完成得快,而且語句也生動,內容也充實。
三、開闊視野,積累習作素材
我認為首先要引導學生善于觀察事物、認識生活、積累素材。生活處處皆有美,就看你能不能引導學生發(fā)現美、挖掘美。比如,教師隊伍中有很多感人的事跡。由于學生天天和教師在一起,往往對這些感人事跡習以為常。如何引導學生發(fā)現這種美呢?一次作文課,我先告訴學生:“同學們,今天我們的作文內容是寫一位我們學校的老師,你認為哪位老師值得我們寫呢?他(她)的什么事跡值得我們寫呢?請同學們自由發(fā)表意見?!遍_始,只有幾個學生能說上老師們的二三事,多數學生側著腦袋在想,可就是想不出多少有價值的內容。后來通過啟發(fā),學生們一個個豁然開朗,隨之如數家珍地列舉了一樁樁老師們的感人事跡。材料選好了,一篇《記一位辛勤的園丁》的作文也就輕松完成了。其次是鼓勵學生多參加課外活動。春天到了,可以帶領孩子們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大自然,讓融融春意撥動學生的心弦……總之,多讓學生參加有意義的活動,有利于積累習作素材。再次是在假期內有計劃地布置學生參加一些社會活動……通過以上途徑,學生有了豐富的寫作材料,寫作也就不會勉為其難了。
總之,小學作文應源于生活,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從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這樣一來,作文將不是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