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國金 鐘林利 劉青夏
[摘? ?要]整本書研讀是中學生閱讀的難點。教師指導過細,則極易固化學生的思維,消減閱讀的趣味性;教師沒有指導或指導不到位,學生在散漫性閱讀中很難完成知識轉化和能力遷移。利用讀書卡聚焦某個議題,則可以以點帶面,逐層深入,完成整本書研讀的目標,取得令人滿意的閱讀效果。
[關鍵詞]整本書研讀;讀書卡;指導
[中圖分類號]? ? G633.3?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1)22-0001-04
一、問題聚焦
整本書研讀指導極易走向兩個極端:一是一味針對應試,指導過細,全面接盤專家觀點,僵硬死板,消減閱讀的趣味性;一是沒有指導,完全“放羊”,研讀效率極低,學生在散漫性閱讀中很難提升綜合素養(yǎng)。避免這兩種極端的方法就是要有精準的指導,要導而不僵,導而有度,導而有力。讀書卡閱讀法就是糾偏的一種好方法。讀書卡以表格形式呈現(xiàn),一目了然,內容可繁可簡、可難可易、可深可淺。教師可以根據(jù)學情對讀書卡的內容進行整合。這樣學生一看就明白要做什么,教師也容易把控。讀書卡應該說是一種容易復制,接近“萬能”的讀書工具。
二、案例分析
以下具體分析廣西賀州市平桂區(qū)公會中學鐘林利老師的“《朝花夕拾》——專題研讀指導”課堂實錄。
【導入課題】
[屏顯課題]
師:同學們,昨天匆匆一別,你們還記得我姓什么嗎?
生(齊聲):鐘。
師:很激動能給你們留下印象。我來自賀州市平桂區(qū),個子不高,顏值也不高(眾生笑),可以說是一個普通的小人物。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小人物”吧!請齊讀課題。
[點評:導入親切、自然、幽默,巧妙與“小人物”聯(lián)系起來。]
生(齊聲):《朝花夕拾》——專題研讀指導。
師:大家讀完《朝花夕拾》整本書了嗎?
(生紛紛點頭)
師: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嗎?《朝花夕拾》中有幾篇文章的題目與其筆下的人物有關,是哪幾篇呢?
[點評:問題不蔓不枝,一語中的。緊扣“小人物”發(fā)問,突出整本書的“整”字。]
生1:《藤野先生》。
師:哦,你關注到了師生情節(jié)。
生2:《阿長與〈山海經〉》。
師:看來你喜歡講故事的人。
生3:《父親的病》。
師:你注重親情,關注到了父子之間的故事。
生4:《范愛農》。
師:看來此文中有關友情和風俗的內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師:看來,我們都被魯迅刻畫的這些“小人物”所吸引,《朝花夕拾》中提及的“小人物”可不少。今天,讓我們一起聚焦這些“小人物”,看看他們有什么特點吧。以下面這個人物為例。
[屏顯: 讀書卡1(見表1)]
[點評:讀書卡第一次呈現(xiàn),內容簡潔,這也是一次閱讀方法示范:先找出描寫“小人物”的有關語句,并在此基礎上加以概括,從而領會人物的形象。]
師:請同學們結合這張人物卡所出示的原文選段思考,這個人物有什么樣的性格特征?
生5:從第一個選段中可以看出她是個長舌粗俗的人,喜歡“切切察察”“低聲絮說”。
生6:從選段二可以看出,她睡相很差,擺“大”字,很粗魯。選段三的內容又表現(xiàn)出她很迷信。
師:從這些選段中能看出她的學識或身份地位怎樣?
生7:是個沒有文化的鄉(xiāng)下傭人,很普通,地位很低。
師:哦,沒有文化、微不足道,不是了不起的大名人,相反只是——
生(齊聲):小人物。
師:但魯迅在多篇散文中都提及她,因為她身上不僅僅有粗俗,還有——
生8: 買《山海經》的文段中點出,“我”對阿長產生新的敬意,因為她對“我”很好。
生9:她特地利用假期去給“我”買書,可見她很關心“我”,很善良。
生10:她買書很不容易,因為不識字。但她做到了,很了不起。
師:這個有那么多“小毛病”卻對我有“大情感”的人是?
生(齊聲):阿長/長媽媽。
[點評: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形象特點,對初中學生來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背景的交代是必不可少的。舊中國的婦女遭受“三座大山”壓迫,痛苦不堪,她們有被束縛思想的迷茫,有被生活擠壓的無奈。底層婦女的形象是很復雜的。學生對當時的背景不了解,便不能理解“小人物”的言行,做出的概括往往容易標簽化。所以一定要選擇背景資料加以拓展。]
【“小人物? ? 大情懷”專題指導】
師(小結,過渡):通過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朝花夕拾》中魯迅所回憶的這些人物其實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但他們身上都有閃光的品質。
[屏顯專題: 小人物? ? 大情懷]
師:如何定義“大情懷”?請大家齊讀。
[生齊讀屏顯內容:“大情懷”并非僅僅指憂國憂民的情懷,并非僅僅指民族精神、遠大理想?!按笄閼选睂嶋H指人性中的一切真善美。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里的這些“小人物”,一是平凡、微不足道,二是有弱點、缺點,但他們身上也有優(yōu)秀的品格、溫暖的情懷,啟發(fā)著我們向善、務實、求美。這些品格、情懷也可以被稱為“大情懷”。]
[點評:“大情懷”是本課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學生對其的理解很難到位。此處的解釋就顯得很有必要,盡管不一定完美,但畢竟給出了一個恰當?shù)南薅ǎ瑸檎n堂教學的開展和推進打好基礎。]
第一部分:我的讀書卡——專題指導
師:下面,我們來學習制作讀書卡。老師先做個示范。在這里,老師以壽鏡吾先生為例,制作一張展現(xiàn)其形象特征的讀書卡。
[屏顯: 讀書卡2(見表2)]
師:大家討論一下,魯迅是從哪些方面展現(xiàn)壽鏡吾先生的人物之“小”與情懷之“大”的?
生11:從語言、神態(tài)、動作描寫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平凡、刻板、嚴肅的老秀才,是個普普通通的私塾老師。這展現(xiàn)了人物之“小”。
生12:從“拗過去”的動作中可以看出他讀書時認真入迷,很可愛。這也展現(xiàn)了人物之“小”。
生13:從“先生最初這幾天對我很嚴厲,后來卻好起來了”這句話中,可以看出壽鏡吾先生賞識魯迅,因材施教。這是壽鏡吾先生所具備的好品質,體現(xiàn)了其情懷之“大”。
生14:以前的教書先生在教育時都會體罰孩子,但通過魯迅文中所用的兩個“不常用”,可以看出壽鏡吾先生的與眾不同,他很愛孩子,且善良和藹,這也是一種“大情懷”。
師(小結,提升):是啊,壽鏡吾先生是平凡、刻板及嚴肅的“小人物”,但又擁有嚴而不厲、和善寬容的“大情懷”。
[點評:第二次呈現(xiàn)讀書卡,欄目稍加變換,更具有操作性。“閱讀發(fā)現(xiàn)”欄目的設置給了學生更大的思考空間,也提供了“爭鳴”的機會。“人物素描”欄目的設置則限制了學生能力的發(fā)揮。當然,不同的欄目能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不同的訓練。如“閱讀發(fā)現(xiàn)”側重訓練發(fā)散思維能力,而“人物素描”則鍛煉聚合思維能力。]
第二部分:讀書卡制作——實踐提升
師:看來大家都有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接下來,請同學們自己獨立制作一張簡單的讀書卡,并在小組內進行展示。20分鐘后,各小組要選出本組的最優(yōu)讀書卡,并圍繞“小人物? ? 大情懷”進行說明。選段不用全抄,可以用省略號代替有關內容。
(生制作讀書卡。小組討論。展示)
生15:(屏顯讀書卡)本組最優(yōu)讀書卡展示的人物是阿長。其分析了《阿長與〈山海經〉》中阿長謀殺隱鼠、逼“我”吃福橘等片段。從中看出阿長是個會撒謊且傳統(tǒng)迷信的“小人物”,但逼“我”吃福橘,其實是想讓“我”順順溜溜,希望“我”吉祥如意。阿長的待人真誠,是一種“大情懷”。
師:阿長這種“大情懷”,讓“我”與她之間的關系不同于尋常的主仆關系。
生16:(屏顯讀書卡)我們組的最優(yōu)讀書卡展示的人物是藤野先生,文段皆選自《藤野先生》這篇散文,主要展現(xiàn)了“我”與藤野先生之間的故事。通過賞析藤野先生出場時的外貌、語言描寫,可以了解到他是一個樸素的、不太注重外在形象的“小人物”。但從他幫“我”改講義、指導“我”畫圖的片段中,可以看出他并不歧視外國學生,且教學認真嚴謹、一絲不茍。這就是一種“大情懷”。
師:壽鏡吾先生和藤野先生都十分關愛“我”,但不同的是藤野先生是外國人,因此他的這種關愛體現(xiàn)出了——
生17:他沒有民族偏見。
師:是的,這真正是“大情懷”了?。?/p>
[點評:讀書卡第三次呈現(xiàn)。這一次呈現(xiàn)的是學生學習后的實踐成果。學習的節(jié)奏和實踐的時機安排得很恰當。]
【閱讀指導總結】
師:同學們,通過這次專題指導學習,大家一定都有了自己的閱讀發(fā)現(xiàn)與體會?!冻ㄏκ啊分袚碛小按笄閼选钡摹靶∪宋铩边€有不少,如父親、范愛農等。請看這張讀書卡。
[屏顯:《朝花夕拾》其他小人物匯總表——讀書卡3(見表3)]
[點評:讀書卡第四次呈現(xiàn),總結了書中其他幾個“小人物”的形象,進一步加深了學生的認知。但是對人物的探究較為淺顯,缺乏深度和感染力。如果在此處引入專家對相關人物的精彩分析,并引導學生聯(lián)讀多個段落,便能產生群文閱讀效應,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思維深度,提高課堂感染力。]
師:同學們,還有一個“小人物”在《朝花夕拾》中貫穿始終,他少時頑皮、上課走神、惹怒父親,但正因為他,我們才能認識到這么多鮮活的“小人物”,他是——
生(齊聲):魯迅!
師:請大家齊讀《阿長與〈山海經〉》的最后一段。
[生齊讀屏顯內容:“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
師:這里所展現(xiàn)的情懷是——
生(齊聲):仁厚!
師:孔子說過,“愛人”即“仁”。正因為有仁厚之心,所以魯迅才會對身邊眾多的“小人物”充滿善意,對殘害“小人物”的封建社會猛力鞭撻。這是魯迅所展現(xiàn)出的“大情懷”。好,同學們,希望大家能用今天學到的方法去品讀經典、點亮人生!下課!
三、反思總結
在《朝花夕拾》整本書閱讀指導教學中,鐘林利老師采用了讀書卡引導法。整個課堂教學層次清晰、邏輯嚴謹、層層遞進、重點突出、難點得以突破。鐘老師的選點很巧,抓住了眾多“小人物”身上的“小”——小毛病、小動作、小思想等,引導學生思考他們背后的“大情懷”——溫情、溫暖、溫度等。這便使研讀有了深度,能夠引領學生的思維走得更遠。
從操作上看,鐘老師運用讀書卡時十分講究。第一次以阿長為例,師生共同對讀書卡內容進行討論,初步領會阿長的人物之“小”與情懷之“大”,并以簡明的文字對“大情懷”進行闡釋;第二次以壽鏡吾先生為例,展現(xiàn)讀書卡制作的全過程,分析壽鏡吾先生身上“小”與“大”的辯證關系;第三次讓學生選一個人物,自己動手制作讀書卡;第四次是展示自己預先制作的讀書卡,總結歸納《朝花夕拾》中眾多小人物的“大情懷”。這樣的展示層層深入,使學生的視野得以開闊,精神得以熏陶。
當然,還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斟酌書中人物形象的定位,畢竟教學參考書里的說法只能作為參考。學生對人物形象的認識存在不足是正常的,教師要使用正確的方法進行適度引導。教師可以搭建一些“腳手架”,供學生向上攀登。比如,可以提供一些專家對相關人物形象的獨到分析,以提升學生的認識水平,發(fā)展學生的理性思維,促使學生提升素養(yǎng)。
(責任編輯? ? 農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