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倩 趙睆 張冰
【摘 要】目的:研究母嬰分離產婦泌乳行超早期乳房護理的效果觀察。方法:選取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200例母嬰分離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抽簽分組原則分為觀察組100例,對照組100例,分別采取超早期乳房護理方式、常規(guī)護理方式,分析并且對比兩組各項指標。結果:觀察組乳房腫脹發(fā)生率4.00%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乳汁分泌量和對照組具有差異(P<0.05)。結論:通過對母嬰分離產婦采取超早期乳房護理,取得顯著的護理效果。
【關鍵詞】母嬰分離;超早期乳房護理;效果
母嬰分離產婦由于乳房未得到有效吸吮,導致乳腺管阻塞不通,引起產婦乳房脹痛,導致泌乳時間延長,同時部分產婦由于擔心新生兒健康情況,常常伴有緊張和焦慮等情緒,上述不良情緒容易對母乳喂養(yǎng)造成影響,為了預防乳房脹痛情況,提高母乳喂養(yǎng)率,早期實施一項有效的護理較為重要[1],因此,本次研究對母嬰分離產婦泌乳行超早期乳房護理的效果觀察進行分析,見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取的母嬰分離產婦患者作為本文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均為初產婦,②語言交流正常、無產后出血。排除標準:①乳頭缺陷,②患有乙型肝炎大三陽疾病。觀察組:年齡21歲~36歲,平均年齡(29.17±2.21)歲。對照組:年齡21歲~35歲,平均年齡(29.11±2.07)歲;基本資料兩組之間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方式。給予產婦以及產婦家屬講解各項護理知識,提高依從性。
1.2.2 觀察組實施:超早期乳房護理方式。在產后6小時,護理人員對產婦進行第一次乳房護理,每日兩次,上午、下午各一次,護理人員對雙手進行清洗,對于產婦的乳暈和乳頭采用溫開水進行擦洗,在乳暈和乳頭上涂抹油脂,采用熱毛巾對產婦乳房進行覆蓋5分鐘,利于血液循環(huán),將毛巾拿掉后,應擦干產婦乳房上的水分后開始進行按摩,在按摩時護理人員應四指并攏,沿著乳房根部向產婦乳頭進行按摩,采用雙手交替反復進行,然后在產婦乳房兩側周圍進行按摩,在進行護理過程中,還需要進行健康宣教,告知產婦母乳喂養(yǎng)的優(yōu)勢,同時指導產婦家屬進行乳房護理操作[2]。
1.3 觀察指標
兩組乳房腫脹發(fā)生率、第一天乳汁分泌量、第三天乳汁分泌量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對比乳房腫脹發(fā)生率
觀察組乳房腫脹發(fā)生率4.00%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對比乳汁分泌量
觀察組第一天乳汁分泌量(18.41±6.21)ml、第三天乳汁分泌量(78.21±9.47)ml和對照組第一天乳汁分泌量(13.21±6.17)ml、第三天乳汁分泌量(61.23±9.17)ml具有差異(P<0.05),見表2所示。
3 討論
據相關研究顯示,母嬰分離產婦由于在產婦未得到新生兒的吸吮刺激,導致產婦的乳房乳腺管瘀滯,使泌乳量顯著下降,導致產婦發(fā)生乳房脹痛情況[3]。
通過對于產婦進行超早期乳房護理,取得顯著護理效果,該項護理操作模擬新生兒吸吮動作,制定了乳房干預操作,能利于產婦乳汁分泌,利于乳房排空,在護理過程中通過采取擠壓刺激乳頭、按摩、濕敷等操作,能促進產婦乳房局部組織血液循環(huán),從而觸發(fā)排乳,通過采取乳房干預操作,能將產婦血清中催乳素水平顯著提高,促進產婦乳房泌乳量增加,同時還能及時疏通患者乳腺管,預防乳房腫脹情況發(fā)生,在護理過程中再進行健康宣教,能提高產婦對乳房護理方式的了解程度,提高母乳喂養(yǎng)率[4,5]。
經研究表明,觀察組乳房腫脹發(fā)生率4.00%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乳汁分泌量和對照組具有差異(P<0.05)。
綜上所述,通過對母嬰分離產婦采取超早期乳房護理,取得顯著的護理效果,值得在臨床中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 陸久鳳.乳房護理干預對母嬰分離產婦泌乳的影響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7(17):91-92.
[2] 黎秀梅,朱海靜,徐少云.超早期乳房護理干預對于母嬰分離產婦泌乳影響的分析[J].心電圖雜志(電子版),2020,9(1):211.
[3] 許娟娟,陳浪,梁瑋倫,等.手法按摩配合可調式負壓吸引在母嬰分離產婦乳房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16):194-195.
[4] 鄭淑文.乳房按摩對提高母嬰分離產婦泌乳量及母乳喂養(yǎng)自信的影響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38):158.
[5] 張妍.手法護理聯合低頻脈沖治療儀在母嬰分離產婦乳房護理中的應用[J].醫(yī)療裝備,2020,33(8):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