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圻鎮(zhèn)古稱焦泗圻。據(jù)《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載:“有起于湖南華容的焦圻水流往此地,故名?!彼挥诤鲜“侧l(xiāng)縣西北部,遠有幕阜山高千仞,近有黃山、太陽山及藥山蔥翠妖嬈,南望洞庭湖碧波萬頃,身邊有焦泗水波光蕩漾,低吟淺唱,平疇綠野。
焦圻鎮(zhèn)是一塊無數(shù)次“寫”進史詩的寶地。
屈原行吟于涔陽城,曾留下了《湘君》這首瑰麗詩篇,詩里有“望涔陽兮極浦,橫大江兮揚靈”的名句。唐朝進士司空圖,曾到過焦圻作詩《涔陽渡》:“楚田人立帶殘暉,驛迥村幽客路微。兩岸蘆花正蕭颯,渚煙深處白牛歸?!笔贩Q“有文才,多善政,循行阡陌,作歌勸農,深得民心”的明朝知縣吳申巡視過此地,吟《憩焦泗圻精舍》詩一首:“焦泗圻頭新水深,清暉環(huán)映小叢林。我來下馬日當午,暫且藤床坐綠蔭?!弊掷镄虚g透出了舒適和愜意。安鄉(xiāng)縣前清進士、曾任康熙皇帝侍讀、翰林院編修張明先,在《焦圻螺黛》一詩里對焦圻有過精妙的描述:“山隈村落曉風輕,四望焦圻未了青。分得湘君新黛髻,擬來虔郡舊螺亭。千尋幕阜嵐和接,數(shù)點梁峰翠欲停。山水眼前一都會,勝游蓬島戲窮溟?!?/p>
焦圻美景雖早已入詩,卻在清康熙年間,政府才設焦圻驛站,成為一處集鎮(zhèn)。焦圻鎮(zhèn),到清嘉慶、道光年間興旺至極:上街、中街、下街及西街,僅商戶就有300余家。有“洞庭峭壁”美稱的湘鄂交界的黃山與焦圻鎮(zhèn)直線距離僅10來里,其山頂上的云井是焦圻鎮(zhèn)人看氣象的“預報臺”:光耀紫煙為“黃山瑞靄”,兆晴;輕云出峪如“玉女披紗”,兆雨。焦圻鎮(zhèn)人憑此安排農事。清代文人劉明順的《孱陵竹枝詞》云:“賽社歸來酒半醺,路旁游子說紛紛。昨日焦圻街上過,聞道黃山井出云?!闭亲钫鎸嵉膶懻?。
如今,神奇的焦圻古鎮(zhèn)從典籍里走出來,又一頭扎進了現(xiàn)代濃墨重彩的畫屏里,四面環(huán)水的古鎮(zhèn)像是浮綠水之上的一葉香荷,成了湘鄂邊界的明珠小鎮(zhèn)。
興吳崗,漢、唐至明朝的古墓群,北宋時修建的永興寺,成為小鎮(zhèn)的背景;那由河湖而孕育了的堤垸文化,如硪歌、跳三鼓、蝦燈舞、蚌舞、獅子、龍燈、竹馬等,成為小鎮(zhèn)的情緒基調;1925年彭德懷在此除惡匪積公德,賀龍兩次率紅軍在此開糧倉濟百姓已成為小鎮(zhèn)的紅色精神;而從鎮(zhèn)中走出來的“治沙支書”鄭祖祿、“中國好人”趙峻、一級戰(zhàn)斗英雄王典全、解放軍空軍少將龔德安等優(yōu)秀人物,已成為小鎮(zhèn)的傳奇與驕傲……
(摘自《長沙晚報》8.13何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