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旭敏
一談到語文,大家的一想就是亂哄哄的“一鍋粥”,即使學生十天半月不來也不受影響。目前,小學語文課堂普遍存在這樣一種現(xiàn)象:老師怕漏教,考試又考到,于是無論是“西瓜”還是“芝麻”統(tǒng)統(tǒng)都撿到,來個一網(wǎng)打盡。這樣教師活動多,學生活動少,老師累,學生煩,效率低,導致學生語文應用能力不強。這就給我們語文教師提出了一個嚴峻的課題——“改變這種現(xiàn)狀,構建語文高效課堂”。
那么,什么是高效課堂?高效課堂是指在常態(tài)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在單位時間內(nèi)高效率、高質(zhì)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fā)展。即通過教師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知識上有超常收獲、能力上有超常提高、超常進步。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我認為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打造高效課堂。
潛心文本,《語文課程標準》明確地提出了閱讀互動的三維結構——“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什么是“文本”呢?“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語文課文。它是教學內(nèi)容的載體,教學內(nèi)容、教育目的等都隱藏在文字之中。我們不應把文本被拋在了一邊,上課前匆匆地拿出教學參考、課本看一下就去上課,也不應把過多的精力放在了制作課件等教學輔助手段上,應把精力放在吃透文本之中,慢慢咀嚼,細細品味,其實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質(zhì)兼美,意蘊深遠。
作為語文老師,應當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和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認真對話,靜心凝神地加以研讀,吃透文本,主觀能動地“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文本,讓自己先走進文本,成為文本中的角色,與作者交流。試想,如果教者自己沒有對文本有很深刻的領會,又如何能使學生走進文本呢?
教法要簡單,精巧設計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說:“語文教學一定要刪繁就簡,要返樸歸真,簡單實用,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fā)展。”何謂簡單?“簡單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要改變繁瑣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課文內(nèi)容、或離開課文語言挖掘人文內(nèi)涵的教學套路,依據(jù)語文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突出語言的理解、積累與運用,來構建簡約、實用的閱讀教學?!敝處煾]桂梅老師執(zhí)教的《秋天的懷念》一課給我很深的感悟:整個課堂設計就由兩大部分組成:讀出韻味,讀出思考;圍繞主題“好好兒活”構建課堂。三個層次層層推進:感受“咱倆”的“好好兒活”,體會“我倆”的“好好兒活”,思考“我們”的“好好兒活”,而整個教材的處理,又置于作者史鐵生的一組作品之中,教學環(huán)節(jié)可謂是環(huán)環(huán)緊扣,條理清晰,新穎簡潔,設計巧妙。
教法要靈活,不拘一格高效課堂是學生感興趣、學得輕松、學得深入、學得自主的課堂。如何使課堂效果達到最佳,怎樣的課堂才是務實高效的課堂?教師在課堂上運用靈活的方法手段進行教學尤為重要。首先,我們要創(chuàng)設寬松的學習氛圍。心理學認為,愉快的環(huán)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賴。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更有利于知識的生成。因此老師要運用語言、課件、音樂等各種手段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以一種自由、放松的環(huán)境中學習。
語文的教學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學的路上任重而道遠,以不變應萬變!
(涉縣馬布小學?河北邯鄲?05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