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迎利
摘 要:“P+R”理念的地鐵車站設計案例已較多,但多采用地面停車場設計方案。隨著城市土地資源日趨昂貴,探索增大停車場容量、提升土地利用率與智慧停車系統(tǒng)的“P+R”地鐵車站設計無疑市場前景廣闊。本文對智能立體地下停車系統(tǒng)與地鐵車站功能融合的設計方案進行了研究,可為類似項目提供參考。
關鍵詞:智能立體地下停車系統(tǒng);“P+R”停車場;地鐵車站
0 引言
“P+R”停車場即地鐵換乘停車場,乘客駕車進入P+R停車場,然后去換乘地鐵到達目的地?!癙+R”停車場通常設置在城市外圍區(qū)域,由于限制了小汽車駛入城市中心區(qū)域,因此,可有效緩解中心城區(qū)的交通擁堵。但隨著機動車數量突飛猛進與城市區(qū)域外拓,地面停車場占地大、停車容量小的缺點需要更為先進的設計理念所代替。本文通過對智能立體地下停車系統(tǒng)與地鐵車站的融合方案進行研究,可顯著提升土地利用價值、停車容量,同時更加智慧化與出行便捷。
1 智能全自動立體地下停車系統(tǒng)簡述
采用計算機管理的智能化全自動立體地下停車系統(tǒng),是應用堆垛機、升降機和自主行走搬運機器人(AGV)進行車輛的自動搬運和擺放,因而有著節(jié)約土地、存取快捷、節(jié)能環(huán)保及安全美觀等優(yōu)點。如普通地面停車場停放50~100輛車需2 000~4 000平方米土地,而采用智能化全自動地下停車系統(tǒng)地面部分僅需30~50平米;傳統(tǒng)地面停車場,從尋找車位到停好汽車需要約5~10分鐘,但智能化全自動停車系統(tǒng),自動存取車輛,每次存取車不超過40秒,基本為即停即走;車庫地上部分可以和城市景觀融為一體,對宜居城市建設有益;同時,由于停車入庫過程人車分離,減少了車輛的刮蹭及其它治安案件的發(fā)生。
2 智能化全自動立體地下車庫案例剖析
以筒狀結構的智能化全自動立體地下停車系統(tǒng)為例,該圓形立體地下車庫,一層10個車位,為地下5層,泊車位呈放射狀環(huán)形分布,可停放50輛小汽車,見圖1示。車輛存放通過電腦智能編程實現自動化控制,存取車整個過程由垂直升降、360度旋轉、機械傳動推送到位三個基本動作完成,智能化、科技化的程度高大大節(jié)約了時間。由于立體停車庫充分開發(fā)利用地下空間,因而,一個車庫僅占地面面積35平方米,而傳統(tǒng)的停車場停放50輛小汽車需占地面面積1 650平方米,占地面積約為平面停車場的1/50,空間利用率比自走式停車庫高75%以上。
智能化立體地下車庫地上部分直徑在6米左右,入口部分主要由車位顯示牌、入口票箱(內含感應式ID或IC卡讀寫器、自動出卡機、車輛感應器、語音提示系統(tǒng))、自動門閘、車輛檢測、入口攝像系統(tǒng)等組成(如圖2)。
停車位引導設有特殊的車位檢測系統(tǒng),車輛在取卡入庫時由管理系統(tǒng)根據庫內情況自動分配車位。安全監(jiān)控部分由攝像機,雙路視頻捕捉卡及圖像管理軟件模塊組成。車輛駛入時,如果認證通過,入口攝像機拍攝一張進入車輛的照片,并將該車輛卡號及疊加進入時間與圖像同時存入計算機硬盤;車輛駛出時,計算機屏幕會自動顯示出該車照片及進入時間和退出時間,將認證結果傳送給出口控制系統(tǒng),拍下車輛圖片并通知車主感應卡離開停車場并同時傳送給服務器。
采用車牌自動識別系統(tǒng),基于計算機視覺的車牌識別技術,采用先進的圖像處理、模式識別和人工智能技術,通過對圖像的采集和處理,完成車牌自動識別功能,能從一幅圖像中自動提取車牌圖像,自動分割字符,進而對字符進行識別。
停車引導系統(tǒng)可以自動引導車輛快速進入空車位,降低管理人員成本,消除尋找車位的煩惱,節(jié)省時間使停車場形象更加完美。根據使用范圍不同,可以分為城市停車庫智能誘導系統(tǒng)和停車場內車位引導系統(tǒng)兩大部分。
安全運行系統(tǒng)主要包括:急停裝置、緩沖裝置、電源自動切換裝置、極限裝置、消防裝置、排水裝置、防盜裝置、備用動力裝置等。
3 智能化全自動立體地下停車系統(tǒng)與地鐵車站功能融合方案研究
旅客從地鐵車站站廳層達到地面一般約提升8~10米,因此,車站主體和地面出入口間通常會存在一個不被使用的圍合空間,多數地鐵車站在建設的時候都會忽略掉這部分空間和其潛在的價值。該圍合空間地面范圍有限,進行其他類地下空間開發(fā)的價值非常有限,若在此區(qū)間范圍內配建立體式機械車庫,會帶來較高投資價值和社會效益。
以地下二層標準車站為例,如下圖3示,在地鐵車站的一號、三號、四號出入口處分別設置智能化地下立體式車庫,車庫地面出入口與地鐵車站地面四小件共同設計,可最大限度的實現與周邊環(huán)境融合,實現P+R換乘。當車站附屬出入口部分長度達到一定值時,立體式機械車庫可采用雙筒式停車庫布局形式,可增加停車庫的停車數量和經濟效益。
矩形地下立體式機械停車庫設計方案平、剖面見圖4示,每層設置10個停車位,環(huán)形布置,地面僅設置高度為3.3米,直徑為6.8米的停車地面亭(可考慮采用不銹鋼和玻璃制作)。車庫主體全部位于地下,豎向布置,車庫地下部分共分6層設置,停車層每層層高2.5米,底部設備安裝層高2.5米,地下建筑層高內凈總計14.8米。經估算,頂板采用0.25米厚,底板為1.0米厚,整體埋深為16.05米,與地鐵車站埋深基本一致。
車站主體與立體式機械車庫埋深相近,立體式車庫在車站主體圍護可同步實施。雖然增加土方開挖量,但相比單獨建造停車場反而節(jié)約工程量。遠期考慮節(jié)約大量的城市土地資源,對比國內其他停車設備,優(yōu)勢明顯。
4 結語
本文對智能化全自動立體地下停車系統(tǒng)與地鐵車站功能的融合方案進行的研究表明,在很多的常規(guī)地鐵標準設計中,若對單建出入口與車站主體圍合空間范圍內建設智能化全自動立體地下停車系統(tǒng),能有效提升土地利用價值,解決地面停車容量不足等難題,且可操作性強,經濟優(yōu)勢顯著。
參考文獻:
[1]秦濤,吳坤,靳財,等.一種小型柱式立體停車庫的設計與實現[J].機電工程,2019,36(10):1094-1098.
[2]黃秋霞,曾超,魏文晨,等.圓形垂直升降立體停車庫發(fā)展現狀及展望[J].起重運輸機械,2019(22):27-32.
[3]孟文生,華軍杰,李風超.新型智能化垂直升降立體車庫研究[J].起重運輸機械,2020(8):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