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吳佳
小學各科目的教學目標,不是單純讓學生學習知識,而是更趨向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音樂這項科目也是如此。小學音樂作為對學生的樂理啟蒙,對學生的音樂潛能的發(fā)掘和培養(yǎng)具有很大意義。新課標對小學音樂課堂提出了新的要求,音樂教學不僅要教授學生一定的樂理知識,提高其藝術(shù)審美能力,還要培養(yǎng)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理念和價值觀念,這就需要教師在授課時講究方法,引入情感教育模式,進而達到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意義
情感教育是指教師在課堂的授課過程中,努力營造和維持利于學生學習的學習氣氛,并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情感的影響來增加和學生的互動,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探索精神,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形成完善的人格。情感教育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方法,更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相處之道。小學生在音樂課上較為放松,音樂課堂氣氛輕松愉快,在這種課堂氛圍下,學生更容易接受和學習知識。教師在教授學生樂理的同時帶入情感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從小養(yǎng)成很好的情感表達能力以及優(yōu)秀的個人品格。因此,在小學音樂課堂上加入情感教育是實行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一步,對我國推廣和發(fā)展素質(zhì)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音樂課堂和情感教育的關(guān)系
研究表明,人類的情緒和情感表達很容易被音樂影響,并且人類在合適的音樂情境下學習知識效率更高。但個別學校將小學音樂課堂定位為學生在學習之余放松的課堂,學生學習的也只是簡單的樂理知識。想要改變現(xiàn)狀,就需要學校和音樂教師轉(zhuǎn)變對音樂課堂的態(tài)度和看法,教師在傳授學生樂理知識的同時,也要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讓學生感受音樂所蘊含的情感,進而加強學生對情感的敏感度,從側(c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zhì)。
在小學音樂課堂實施情感教育的具體方法
設(shè)立具體情境,激發(fā)學生情感。在音樂課堂上,教師可以提前布置教室環(huán)境,讓環(huán)境更符合音樂教學的情感要求,這樣學生學習音樂時,更能帶入自身情感,獲得更多的情感感受。例如在欣賞琵琶協(xié)奏曲《草原放牧》時,教師可以根據(jù)這首曲子描繪的情境提前布置教室,在黑板上畫一些牛羊和青草,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關(guān)于草原的視頻,通過塑造和樂曲相同的情境來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沖擊,讓學生更能感同身受,有利于加強學生對情感的感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靈活使用教學方法,吸引學生深入音樂的世界中去,這樣既能讓學生學到音樂知識,也方便教師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合理提問,引起學生思考。小學音樂課堂中學生學習和欣賞的樂曲都蘊含著深刻的情感,對情感教育非常有好處。但其中一些樂曲所蘊含的情感和思想較為復雜,這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積極引導,使學生在學習樂曲的同時也能理解樂曲中所包含的情感,讓學生在知識學習和情感表達兩方面均衡發(fā)展。
如經(jīng)典傳唱歌曲《魯冰花》,這首歌曲用優(yōu)美的旋律和動人的歌詞表達了一個孩子對母親的依依不舍,通過兒童想象的視角表達了一個孩子的天真和童趣。教師在教唱歌曲之后,就可以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對歌詞的看法,然后給學生播放一些關(guān)于媽媽的視頻,讓學生明白“感恩母親”的道理。
教師應(yīng)增加與學生的互動和情感交流。在課堂上,教師的情緒也時刻影響著學生學習的情緒。音樂教師在上課時可以利用自己的豐富樂理知識和技巧,和學生進行交流,增加和學生之間的感情,這樣更方便情感教育的實施。例如在學習歌曲《新疆舞曲》時,部分學生可能對新疆的風土人情不了解,難以理解歌曲的表達情感,這時教師可以給學生簡單介紹新疆,給學生表演新疆舞,引起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歌曲所描繪的情感,學生在學習時也會更加投入。
小學音樂課堂不僅是教授學生樂理知識的課堂,也是開展素質(zhì)教育的課堂,這要求學校和音樂教師重視音樂課堂,根據(jù)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合理安排教學內(nèi)容,采取多樣的教學方法,讓情感教育更順利地開展。
(作者單位系昆山市巴城鎮(zhèn)石牌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