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
摘 要:伴隨著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完善,對于道路基礎設施的建設工程也在不斷地開展,然而對于道路路基的設計與建設而言,還存在著一些值得我們注意的問題。交通建設行業(yè)在取得突飛猛進的進步的過程中,也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zhàn),尤其是在道路基礎設施修建的過程中,所出現的一些道路路基不合格或者是道路路基損壞等問題,也會對我國的交通建設行業(yè)造成一定的損失。也正基于此,本文將重點敘述道路路基的建設問題。
關鍵詞:道路建設;道路路基設計;不良地質
1 道路不良路基的概況及其主要危害
1.1 凍土路基
凍土路基的形成原因主要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由于季節(jié)性凍土所導致的凍土路基,第二種是由于常年性凍土所導致的凍土路基。然而一般的道路路基的修筑材料主要是含水量較高的黏土或者是粉性土,此類道路路基修筑材料中因為加入了適量的水,再加上遇到較低溫的環(huán)境,極易凝水成冰,形成凍土環(huán)境,而這種凍土的強度又比較高,因此處理起來十分的復雜。如果此類凍土屬于季節(jié)性凍土,那么所凍結的土壤就會因為季節(jié)的改變而發(fā)生變化,例如夏季氣溫較高,此類凍土很有可能發(fā)生融化,就會出現流沙狀的土壤環(huán)境,也有可能形成泥沙類的土壤環(huán)境,如果隨著季節(jié)的推移,到了秋季或者是冬季,此類土壤會因為自身含水量比較高,而再次發(fā)生凍結,經過長年累月的變化,土壤的性質極易發(fā)生變化,這也就意味著,在此類凍土上開展道路路基建設的困難也隨之增加[1]。尤其是此類凍土在融化之后,凍土表面所能承受的力量會急劇變化,土壤沙粒之間的凝結程度變低,土壤變得更加稀松,凍土會發(fā)生膨脹,有可能出現坑洼地帶,或者是出現土壤表面變形問題,也有可能出現沉降現象,進而對道路路基形成不同程度的破壞。
1.2 濕陷性黃土路基
濕陷性黃土路基在實際的道路路基建設過程中,相比于凍土路基而言,具有較高的建設難度,濕陷性黃土只要是因為雨天的積水長期堆積在黃土處而導致的,由于黃土地區(qū)長年的降水量比較少,一旦出現降雨天氣,就會導致原本干燥的黃土過量的吸收水分,從而形成坑洼地帶或者是嚴重積水地帶。而黃土地區(qū)降雨天氣的持續(xù)時間并不長,因此黃土在吸收了大量的水分之后,就會經過暴曬而快速地蒸發(fā)掉水分,黃土就會因為陽光的強烈照射而變得更加堅硬,此時的黃土會出現裂縫甚至是斷裂的現象,黃土表面一旦發(fā)生斷裂,就會嚴重破壞道路路基,如果黃土表面存在大量積水,則會造成道路表面凹凸不平的現象,車輛在行駛的過程中由于無法判斷坑洼處的積水深度,車輛極有可能陷入黃泥中,因為濕陷性黃土路面存在著巨大的安全隱患。
1.3 軟土路基
軟土路基主要指的是含水量比較高的路基表面,此類土壤中不僅含水量比較高,而且沙粒還比較細小,類似于淤泥的形態(tài),軟土路基的壓縮性能比較好,雖然含水量比較多,但是滲水量和排水量都比較少,這也就意味著軟土路基的沉降比率比較大,很容易在道路路基的建設過程中出現塌陷或者是裂縫問題,而此種塌陷或者是裂縫都不均勻,難以及時地發(fā)現和排查,而塌陷以及裂縫問題會在較長時間內逐漸地顯現出來,而軟土路基的壓實問題也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解決,所造成的道路路面凹凸不均、裂縫遍布等問題也成為了道路交通安全隱患之一。
2 公路不良路基的治理措施
2.1 凍土路基的治理措施
(1)預防性治理措施。對于凍土路基的治理問題而言,首先需要開展預防性的治理措施,這就需要處理凍土路面的排水系統(tǒng),將凍土中融化出的水及時地排出并清理干凈,及時清掃凍土路基上的積雪、雨水等等,以此來降低凍土路基的含水量,減少凍土路基冰凍狀態(tài)下的安全隱患。
(2)運用原材料置換的方法。凍土路基建設原材料置換的方法只要是要求在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中,將凍土該換成沙土、砂礫土等等,將穩(wěn)定性較好、吸水性較差的建設原材料應用于道路路基的建設之中,可以有效地降低沙土的沉降比率,并且此類建筑原材料還具有較高的穩(wěn)定性。
(3)采取保溫措施。由于凍土路基的一些特殊性,為了減少凍土的形成,也可以對凍土路基采取保溫措施,通過提高凍土表面的溫度以及保持凍土路基溫度的方式,來穩(wěn)定住凍土的內部結構??梢栽趦鐾谅坊略O置保溫管道,使凍土的溫度長期恒定,也可以采用具有黏土性質的筑路材料開展凍土路基地建設,對于凍土路基的主要保溫措施有主動性的保溫措施,即通過加熱棒、加熱板、恒溫板等建筑設施來保持凍土的溫度,也可以采取被動性的保溫措施,例如抬高路基、提高擋風板的高度等等[2]。
2.2 濕陷性黃土路基的治理措施
(1)盡量選擇沙石灰土等建筑材料。濕陷性黃土路基與凍土路基在處理方法上具有相似性,主要是通過提高路基的穩(wěn)定性和耐用性來減少不良地質對道路路基的負面影響。這也就意味著在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中,盡量要選擇耐用性較強、穩(wěn)定性較強的沙石或者是灰土等建筑材料,運用沙石或者是灰土來改善滲水性較差的黃土,并以此來增加路面的穩(wěn)定性和壓實性。
(2)設置高強度的塑料土工格柵。強度較高的塑料土工格柵具有諸多優(yōu)點,首先這種塑料土工格柵具有較高的穩(wěn)定性、耐熱性、防腐蝕性、堅硬程度比較高,在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中受到外界的影響比較少,可以應用于高原地區(qū),不會出現融化、變形、沉降、斷裂、性質改變等現象,是一種更加耐用、更加實用的道路路基建設材料[3]。
(3)臺背壓漿方法。臺背壓漿方法主要指的是利用水泥漿液或者是混合水泥漿液,采用全壓力注入或者是半壓力注入的形式,在臺背一定的寬度和長度范圍內進行操作,可以有效的填充道路路基內部細小的縫隙也可以增加道路路基的穩(wěn)定性和耐用性。
2.3 軟土路基的治理措施
(1)利用粉噴樁的方法。粉噴樁方法主要是要求在道路路基建設的過程中,利用深層攪拌法對道路路基進行深層加固的一種新型的道路交通建設方法,也可以稱之為木樁加固法。此種方法所采用的是粉狀固化劑,使道路路基中的軟土和硬土凝結為一個整體,從而達到加固道路路基的效果。粉噴樁方法主要適用于含水量較高的地區(qū),利用建設鉆頭或者是攪拌器在道路路基的深層進行充分地攪拌,使軟土和硬土融合在一起,隨后融入水泥漿或者是混合型水泥漿進行加固,最后借助空氣使土壤內部發(fā)生化學變化,使水泥漿雨土壤結合,最終達到硬化土壤的目的,從而形成復合型道路路基。
(2)利用混凝土樁的方法?;炷翗吨傅氖且运酀{、混凝土與筑路鋼筋為主要材料制作而成的混凝土樁,主要分為普通型混凝土樁和預應力型混凝土樁以及復合型混凝土樁,混凝土樁的承載力很強,可以有效地解決道路路基的沉降和斷裂問題,還可以節(jié)約木材和其他筑路原材料,且造價低廉,在節(jié)約成本的同時也可以提高道路路基的耐用性。
3 結束語
道路建設過程中的路基建設已然成為了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對于應對各種不良地質問題以及解決不良地質對道路路基所造成的一系列負面影響也因此而成為了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技術開發(fā)的主要目標之一。本文深入探討了道路不良路基的概況及其主要危害,并以此為出發(fā)點深入研究了公路不良路基的治理措施與改進方法。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可以提高我國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水平和質量,為應對各種不良地質、解決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提供科學、合理的解決方案。
參考文獻:
[1]賈吾蘭·佳蘇爾.新疆區(qū)域高速公路不良地質段路基的設計處置方案研究[J].北方交通,2018(5):92-94.
[2]高永民.高寒山區(qū)不良地質路段公路路基設計[J].山西建筑,2015,41(7):144-146.
[3]劉宏偉,李勝華.高速公路路基設計中相關技術問題分析[J].四川建筑,2013,33(4):62-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