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珂
心理健康教育建設對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學校體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過體育教學和健康教育等多種手段進行的專項活動。文章剖析了學校體育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以求給學校增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路徑參考。
學校體育教育的目標反映了國家對學生在體育與健康知識、身體健康、運動技能、心理健康、社會適應性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健康的最新定義是: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且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能力和道德健康。
1 學校體育教育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1.1 健康的心理有賴于健康的身體
發(fā)展健康的心理,必須以健康的身體為前提,健康的身體更是物質基礎。通過體育鍛煉可以促使學生身體健康發(fā)展,為心理健康發(fā)展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
堅持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可以提高學習效率。長期參與體育活動能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進而為健康的心理和學習方面作保障。經(jīng)常參加體育活動有還利于挖掘學生各方面的潛能,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1.2 改善情感狀態(tài)
參加體育活動能夠分泌多巴胺,可降低緊張不安情緒,愉悅學生心情,進而達到調節(jié)情緒的目的,促進心理健康發(fā)展。
1.3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意志品質
體育競賽有名次,自然也有輸贏。嚴格的體育競比賽規(guī)則是體育競賽的一大特點,在規(guī)則下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公平競爭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紀律性以及不怕吃苦、敢于拼搏的精神品質。伴隨著體育競賽的輸贏,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面對挫折與失敗的自我調控能力。
1.4 幫助學生提高認識自我、適應社會的能力
教育的形式大都是以班級的形式存在,教與學是存在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一種形式,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是另外一種形式,在這些形式當中,自然而然培養(yǎng)了他們溝通以及交際能力。體育教學有其特殊性,在體育運動中,學生會獲得同伴的信任和支持,能夠正確面對競爭、成功、挫折等,使學生獲得成功與失敗、喜悅與痛苦、個人與團體等不同的體驗。
2 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途徑
2.1 提高學生對心理健康的認識
作為學生健康心理的標準應該有以下幾項:智力正常、情緒健全、意志健全、人際關系和諧、愿意與人交往、人格統(tǒng)一、良好的環(huán)境適應能力、正確的自我意識、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征。體育教師應該讓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含義,讓學生了解心理健康包括哪些標準,當某一方面出現(xiàn)問題時,能夠及時自我調節(jié),讓學生有規(guī)律地參加體育鍛煉培養(yǎng)各方面優(yōu)秀的品質,提高綜合素質。
2.2 創(chuàng)造理想的體育課堂環(huán)境
運動場是實施體育教學的主要場所。我們應抓住機遇,發(fā)揮體育獨特的教育功能,增強學生的學習精神。因此,作為一名體育工作者,我們應該以高尚的社會影響因素作為驅動力來控制學生的身體運動,為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一個理想的環(huán)境。
2.3 充分了解學生,因材施教,對學生的心理素質做針對性教學
在日常的體育教學中,應充分地了解、尊重學生,針對個別學生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采取針對性教學。比如,速度素質訓練能培養(yǎng)學生的反應能力和時間間隔直覺能力;力量素質訓練能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意志、高漲的情緒,增強信心。耐力素質訓練能培養(yǎng)學生自覺性、吃苦耐勞的精神。以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為前提,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個體或集體性的體育活動。
2.4 提高體育教師的心理學專業(yè)素養(yǎng)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老師是影響學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體育教師應具備教育心理學的專業(yè)知識,能夠正確引導學生的心理問題,是學校改革與發(fā)展的客觀要求,也是充分發(fā)揮體育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獨特功能的重要保證。
2.5 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體育活動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球類、拔河、越野跑等體育比賽,充分發(fā)揮體育在健身、健腦、娛樂、文化傳播等方面的作用。利用體育競賽對抗性強、競爭激烈的特點,培養(yǎng)和激勵學生形成努力拼搏、不甘落后的心理素質和適應社會競爭的積極情感體驗。隨著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體育教學的任務、目標和模式都發(fā)生了一些的變化,全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重要工作。目前,學校的體育心理健康教育還處于起步階段,許多途徑和方法需要探索,許多理論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設計、教學目標、教學的實際操作以及其評價均要以學生為本,切實樹立“健康第一”思想和素質教育理念。同時體育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設又是以體育運動為依托的,開展和實施必須也應該與體育與健康教學活動緊密結合,而不能脫離體育實際,否則,不利于學校體育的健康發(fā)展。對于今天的學校體育教師來說,他們已經(jīng)有了心理健康教育建設的理論和實踐的基本框架,知道如何通過自己的教學活動來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心理,準備較充分的教學思想和理念等是一種實實在在的需要。
(作者單位:天津外國語大學附屬濱海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