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婷婷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游泳這項備受人們關注的國際運動進入到校園課外活動中。通過游泳訓練學生的身體素質會大幅度增強,但由于我國普通高校的游泳訓練剛剛起步,所以系統(tǒng)性和針對性訓練措施并不完善,很多教師處于摸索狀態(tài)。接下來文章將從當前普通高校游泳訓練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優(yōu)化策略這兩方面展開分析,望能對高校游泳訓練教師提供借鑒和幫助。
近幾年我國的教學方式不斷發(fā)生轉變,教學水平也在逐步提高,與以往整天坐在教室中學習的教學方式不同,各高校都在不斷豐富課余活動,鼓勵學生參加體育項目,提高身體素質。新課程改革推行之前,部分高校即使存在著游泳訓練也沒有專業(yè)老師指導,全靠學生自己摸索。如今普通高校游泳訓練教學開始起步,但隨著發(fā)展不斷暴露出各種各樣的弊端,下面將對如何開展高校游泳教學展開詳細分析。
1 普通高校游泳訓練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教學質量有待提高
導致高校游泳質量得不到提高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1)過于關注安全問題,失去了教學本質
對于游泳初學者來說,沒有專業(yè)的教師在旁指導很容易發(fā)生各種安全事故,一旦學生在學校里發(fā)生安全意外事故,學校不僅要面臨巨額賠償,還會承擔來自社會各界的輿論壓力。高校領導為了避免學生在泳池中發(fā)生意外,格外強調游泳教師以安全為主,只需教授學生一些簡單的游泳知識即可。甚至有的教師為了防止學生發(fā)生意外,讓所有學生在淺水區(qū)中學習,禁止所有人進到深水區(qū)。
其實在游泳訓練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生命安全非常有必要,但如果因為安全問題完全放棄教學質量,就失去了學校開設游泳訓練課程的本意。另外教師單純向學生傳授游泳知識,不讓學生參與實踐,長此以往學生必然會失去對游泳的興趣。
(2)教學內容沒有章程
對于很多高校和游泳教師來說,開展游泳訓練教學只是為了響應國家的新課改號召,所以高校游泳教師對如何帶學生訓練、學生階段性教學策略等問題完全沒有概念。為了省事省力很多高校以體育教學大綱為游泳訓練的教學章程,其實這種教學方式不僅無法讓學生學到真正的游泳知識,還會讓學生失去對游泳的主動學習興趣。要想真正達到游泳訓練目的,高校需根據(jù)學生具體情況、學校教學水平制定完善的游泳訓練計劃。
當前各高校游泳教學訓練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理論性過重,游泳教師不帶領學生去游泳館,而是在教室為學生講述游泳知識。例如游泳教師在教室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蛙泳姿勢,并耐心講解蛙泳的各種技巧,但基本不會帶領學生參與游泳訓練,講解這些知識也只是為了讓學生獲得學分。
(3)游泳訓練課時不足
由于學生學習的專業(yè)知識比較多,所以游泳課的課時非常有限,一般情況下是一周一節(jié),甚至還有幾周一節(jié)的情況。這種游泳課時設置中間間隔時間太長,學生學完這節(jié)課內容沒來得及鞏固就已完全忘記,效率非常低下。
1.2 教學水平參差不齊
在游泳訓練教學過程中教師占據(jù)著極為重要的主導地位,所以教師的專業(yè)性會直接影響到游泳訓練教學質量。我國高校開展游泳訓練的時間過短,第一,很難聘請到專業(yè)的游泳訓練教師;第二,國內較高的游泳訓練教師數(shù)量不多,教學需求無法得到滿足,教學質量自然也會被局限。
2 普通高校游泳訓練教學方法優(yōu)化策略
2.1 提高教學質量
2.1.1 理論、實踐齊頭并進
教師在開展游泳訓練教學時,要平衡理論和實踐在課堂中的所占比重,實踐占大頭,理論占小頭。有理論作為支撐學生能更有章程的開展實踐訓練,通過實踐訓練學生能更好的理解理論知識,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如果學校配備游泳池,可以帶領學生去游泳池中開展實踐訓練,如果學校沒有游泳池,可以向學校申請與周邊的游泳機構合作,申請場地使用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千萬不能馬虎大意,一定要關注到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指導學生循序漸進的學習游泳知識,切不可妄想一步登天。
如果教師覺得大班學習學生數(shù)量太多,會顧此失彼,可以向學校申請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班。資源集中既能減少教學過程中意外事故的發(fā)生概率,也能提高學生每節(jié)課的學習效率,實現(xiàn)真正的優(yōu)質教學。
2.1.2 優(yōu)化教學內容
(1)注重技術、速度結合訓練
開展游泳訓練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在水中的游泳速度,以此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游泳速度呢?學生要學會最大可能的減小水對身體的阻力。曾有實踐證明,人在水中的速度每提高一倍,水對人體的阻力會成倍增加,推動力也會成倍提高。隨著游泳時間的增長,人的體能逐漸下降,疲憊度越來越高,游泳動作越來越僵硬。為了最大可能的減少水對人體產生的阻力,學生在水中要盡量讓自己保持流線型,并合理調動身體各個部位以達到最佳協(xié)調度。
(2)開展多樣化功能性力量訓練
游泳訓練與陸地上的各種訓練項目有著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學生在水中訓練時需不斷克服水的阻力,調動身體各部位以產生推動力。除了身體的協(xié)調性以外,教師還要帶領學生訓練核心肌群的力量穩(wěn)定性。這種力量穩(wěn)定性是學生能否完全掌握游泳訓練技巧的關鍵所在。游泳運動員的身體素質非常好,所以他們日常接受的訓練強度非常大,每個游泳運動員都有屬于自己的一套訓練方法和訓練手段,通過訓練能迅速提高自身肢體力量與身體協(xié)調能力。由于游泳訓練是一個周期性運動,而且訓練過程中對身體產生的負荷較大,為了貼合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游泳訓練目的,游泳訓練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陸地上使用健身球練習,當身體平衡以及功能性力量達到一定程度后,再開展水下練習。
(3)疲勞恢復訓練
學生經過一節(jié)課的高強度訓練后,身體必然會產生疲憊感,各種機能素質下降。為了不讓訓練對身體產生過高負荷,消除疲勞訓練非常有必要。首先,如果本節(jié)課教師帶領學生開展的是水下實踐訓練,可以采用水療疲憊恢復法。讓身體與水進行充分接觸,水的流動和沖刷力會緩解身體的各種疲勞。人體在水中產生的浮力、阻力、沖刷力等等都會作用在肌肉上,能非常有效的消除肌肉疲憊。水療恢復法是游泳訓練中最常見的一種疲憊恢復訓練。其次,如果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的是陸地模擬訓練,可以讓學生兩兩一組互相按摩。合理的按摩方式能讓學生緊繃的肌肉得到有效舒緩,按摩還能加快運動中肌肉所產生的廢物代謝。最后,伸展運動也是有效緩解肌肉疲勞的一種方式,通過反向舒展身體放松肌肉,并促進人體的血液循環(huán),快速消除訓練作用在人體上的疲勞癥狀。
2.2 加強管理,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為了提高學生日漸增長的學習需求,高校要培養(yǎng)一批專業(yè)的游泳訓練教師。首先,高??梢砸M社會上的專業(yè)訓練教師并給予優(yōu)質待遇。其次,高校可以讓引進的專業(yè)訓練教師帶頭,逐一提高學校內部原有的教師訓練水平。最后,高校與高校之間可以進行友好互動交流,游泳訓練教師通過互相學習能快速提高教學水平、教學質量。
為了提高高校游泳教學質量,建議每位主講教學老師配備一名輔助教師。主講教師和輔助教師一同帶領學生進入到游泳館后,共同準備學生上課所需器材。開始游泳之前,教師要帶領學生做好準備工作,防止游泳實踐過程中學生因準備工作未到位出現(xiàn)抽筋現(xiàn)象。學生開始實踐后,輔助教師要和主講教師一起關注學生的實踐狀況,一旦發(fā)生意外情況,兩位教師可以相互配合解決突發(fā)事件。
2.3 結合實際情況,合理安排訓練強度
游泳訓練對人體身體健康素質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不同身體素質的人員適合的游泳訓練方式有所區(qū)別。為了提高訓練效果,防止訓練過程中發(fā)生意外事故,高校游泳訓練教師須根據(jù)不同學生的身體素質制定針對性的訓練方式。教師要讓學生明白游泳訓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個周期性和長期性特點。專業(yè)的游泳運動員會接受強度極高,訓練量極大的方式,但普通高校學生的身體素質與專業(yè)游泳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差距較大,而且學生受到其身份的影響,沒有機會長時間參與游泳訓練。所以高校游泳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排課情況、課程目標、課程大綱多方面綜合考慮學生訓練策略。對于初學者,教師要考慮學生的理論知識和身體素質,而且實踐課中教師一定要手把手的帶領初學者學習游泳技巧,避免出現(xiàn)意外情況。對于會游泳的學生教師可以提議兩兩一組,分組練習,相互監(jiān)督效率更高。
任何一種運動都有因人而異的特點,力量不同、核心運用程度不同、身體素質不同都會影響到訓練效果。高校游泳教師不能對所有學生一概而論,要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核心訓練計劃。而且教師在制定計劃時,一定要以循序漸進、先內后外、先弱后強的原則為主。在這種規(guī)律性教學方式下教出的學生,其身體素質、綜合能力必然能得到較大提高。
3 結語
游泳與跑步、跳高、舉重等運動不同,它的運動場地在水中,所以對身體各項限制較為明顯。人在水中沒有其他依靠,只能靠自己的身體協(xié)調性完成游泳運動。每年都有許多游泳者因技術不過關或身體素質出現(xiàn)問題發(fā)生意外,而且這些意外的后果很難讓人承擔。細看各種新聞,我國每年因游泳喪失生命的學生不計其數(shù),各個高校既然決定開展游泳訓練,一定要做好萬全的準備。在游泳教學開始之前,教師要對學生講授各種急救知識,并且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學會。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越來越多人認識到身體健康的重要性,所以開展游泳教學訓練是未來的大勢所趨。
(作者單位:中南民族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