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昕鷺
摘要:面對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無論是高中化學教學目標、內(nèi)容,還是教學手段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面對化學核心素養(yǎng)下的教學要求,教師必須要緊緊圍繞化學實驗教學目標,對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手段進行優(yōu)化和更新,促使學生在趣味性的化學實驗學習中掌握化學知識、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全面提升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基于此,以下對高中化學教材中幾個重要演示實驗的改進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化學教材;重要演示實驗;改進研究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27-086
引言
化學是一門自然學科,實驗是其學科基礎,通過實驗可以將抽象的化學規(guī)律直觀地呈現(xiàn)出來。通過化學實驗教學,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化學知識,激發(fā)并促進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掌握化學實驗操作技能,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科學思維習慣、創(chuàng)新能力、合作意識、求真務實作風以及綜合研究能力。因此,化學實驗教學的狀況直接影響化學教學的質(zhì)量與效果。
一、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演示實驗
由于高中化學知識點復雜、內(nèi)容相對抽象,對學生而言,高中階段的化學知識就是其學習的難點所在,因此提高學生的化學成績一直以來都是教師在嘗試和探索的內(nèi)容。在化學學科的教學中,演示實驗是一項主要內(nèi)容。教師通過強調(diào)實際的演示實驗過程,強化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從而讓學生認識物質(zhì)的性質(zhì)和變化規(guī)律。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演示實驗要堅持以下基本原則:一是嚴謹性原則。演示實驗的目的是提高高中化學教學的質(zhì)量,讓化學實驗反應現(xiàn)象可以充分地呈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嚴謹性強調(diào)實驗過程嚴格按照標準規(guī)范執(zhí)行,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認知,掌握正確的實驗步驟。二是真實性原則。每一步的實驗操作都要還原理論知識點,讓化學反應可以生動呈現(xiàn),教師要嚴格按照實驗流程和實驗步驟開展化學實驗,保證實驗過程的真實性,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三是目的性原則。演示實驗本身是化學教學的主要構成部分,相較于枯燥的教學模式,演示實驗自身的特征鮮明。目的性原則指的是在實驗過程中應始終以化學知識點為核心,并將側(cè)重點放在學生的成長上,讓學生掌握化學知識要點,加深對化學學科的理解與認知。
二、高中化學教材中幾個重要演示實驗的改進
(一)Na和水的反應實驗
一個是使得學生們明白氧氣存在是氫氣遇水燃燒的必要條件,一個是提高實驗的安全度。改進方法:可以采用兩種方式加以改進:第一,真空試驗法。首先,在實驗教材的實驗材料以及器具基礎上,增加一個真空機,將金屬鈉用小繩吊在真空機上,將真空機放在裝水的量杯上,需要注意的是,水位不能太高,否則會直接發(fā)生反應。其次,開始抽取量杯中的空氣,可以發(fā)現(xiàn)水位有所上升。再次,待到量杯中成為真空狀態(tài),此時將小繩剪斷,金屬鈉掉落水中,并沒有發(fā)生激烈的反應。該實驗證明了氧氣的存在是鈉和水反應的必要條件。第二,首先,在實驗教材的實驗材料和設備基礎上,在集氣瓶瓶頸上設置軟木塞,其上打兩個小孔,一個是長頸漏斗所用,一個是帶有橡膠管的細尖嘴管所用。長頸漏斗用來向集氣瓶充水,而細尖嘴管則可以將Na和水反應生成的氫氣導出。其次,在軟木塞下吊一根大頭針,大頭針另一頭扎一小塊金屬鈉,然后開始從長頸漏斗注入蒸餾水,水面不斷上升,最后接觸到了金屬鈉;再次,金屬鈉掉落水中快速反應,生成NaOH和H2,應為氫氣質(zhì)量輕且不溶于水,故此會順著細尖嘴管溢出,故此火柴點燃會出現(xiàn)2-3秒鐘的黃色火焰,這證明Na遇水反應生成了H2,而且H2在點燃條件下回和氧氣發(fā)生反應生成水。
(二)分組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在開展化學實驗教學時,必須緊緊圍繞“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傳統(tǒng)課堂上的“灌輸式”實驗教學模式,充分借助分組實驗的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化學實驗學習,并促使學生在分組探究的過程中,逐漸提升自身的科學探究能力。具體來說,教師在開展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時,應結(jié)合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學情,科學地設計化學實驗方案,使之與學生的認知能力相適應。在此基礎上,教師按照“同組異質(zhì),異組同質(zhì)”的原則,根據(jù)學生的成績、學習能力、性格、性別等,將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確保小組內(nèi)學生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性,能夠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互相幫助形成互補,最終實現(xiàn)共同進步。同時,還要保證小組之間的綜合能力處于均衡的狀態(tài),保障小組之間能夠在公平競爭、共同促進的狀態(tài)下完成實驗學習的開展。另外,在小組合作的模式下,實驗教學基本上都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有序開展,教師針對實驗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必須及時糾正并實施必要的指導,確保小組合作實驗學習的順利進行。在這一模式下,有效轉(zhuǎn)變了學生的實驗學習狀態(tài),促使學生在共同討論的過程中完成化學實驗的探究學習,實現(xiàn)了對學生化學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
(三)開放實驗室,提高學生自主性
由于不同地區(qū)初中化學實驗的開出率差異大,因而高中學生的化學實驗能力參差不齊,基礎薄弱的同學便在分組實驗中不主動,動手能力與其他人的差異會越來越大。因此,可考慮向高中學生限時開放化學實驗室,允許學生在課余時間自主做實驗,動手能力差的同學可以反復練習基本操作,動手能力好的同學可以做一些設計性、綜合性實驗,如此,實驗室將會成為因材施教的最佳場所。
結(jié)束語
高中化學演示實驗改進要遵循簡單、有效、安全、綠色這些原則。同時在激發(fā)師生參與同時,最好可以融入信息化手段,能夠使得一些危險度極高的實驗通過視頻形式得以展現(xiàn)。
參考文獻
[1]唐成旺.關于高中化學演示實驗教學的一些思考[J].啟迪與智慧(中),2021,{4}(02):77.
[2]宋芳娟.高中化學演示實驗優(yōu)化教學例談[J].廣西教育,2021,{4}(02):141-142.
[3]張揚權.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優(yōu)化開展研究[J].考試周刊,2020,{4}(A5):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