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琪英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27-284
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是學生學習生活、成長發(fā)展的基本技能,然而當下有不少農(nóng)村學校學生嘴巴很“緊”,口語交際場面冷清,不愿意說或者語言表達缺乏準確性、條理性,如何讓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主動快樂、輕松愜意的學會口語交際呢?根據(jù)多年的研究和探索,積累了一些比較實用的經(jīng)驗。
一、堅持課前五分鐘說話訓練
課前五分鐘說話訓練,對學生的口語交際很有幫助,同時又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開端。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的年級和不同的知識能力,設計開展了“我的學習生活”、“小小主持人”、“我行我秀” 、“美文賞讀”等欄目。訓練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全員參與,讓學生不說到樂說,樂說到會說,激發(fā)了他們交際的興趣和樂趣。這樣長期的堅持下去,學生說話表達交際能力會不斷提高。
二、閱讀教學中鼓勵學生張嘴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多鼓勵學生張開嘴巴,把想要說的說出來,鼓勵學生不怕說錯,膽大的說。如教學《爬天都峰》時,老師讓學生帶著問題“誰爬天都峰?怎樣爬的?爬的結果怎樣?讀了課文后有什么想要說的?”找到相關內(nèi)容,并連起來同桌、小組相互說說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要求別人在說的時候其他同學要學會傾聽并適時作出評價。在此過程中,老師不停的巡視指導,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就說開了。學生在在這種寬松和諧的場景里不拘形式的想說、樂說,鍛煉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三、利用課余時間引導學生交際互動
我班有名學生叫周青,是留守兒童,性格孤僻,少言寡語,當然課堂上更是“金口難開”,寧愿站起也不愿意回答問題,我看課堂上暫時不行了,于是在課間有意無意接近他,起初他也是不開腔,后來接觸次數(shù)多了,他就開始試著和老師說了,從交談中我了解到他的哥哥是一名大學生,他覺得父母對他不冷不熱,有些自卑,找到癥結后,我鼓勵他要以哥哥為榜樣樹立起信心,同時和他約定,“每天與老師交流、與家長溝通,與同學交際”。慢慢的他開始變化了,喜歡和老師同學交往了,其他同學也積極參與進來,課余交流互動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四、以活動為載體豐富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學校就是一個大家庭,豐富多彩的活動是學生最喜歡的,學校每學期就要舉行一些比賽活動,學生們看完比賽后,情不自禁都會討論開:本次比賽,哪里最精彩?哪位同學最努力?哪些班表現(xiàn)最好?贏得比賽要靠什么?還需要在以后的比賽中注意哪些問題等,學生在聽和說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語言表達能力就提高了。
五、創(chuàng)設不同生活情境讓學生樂說善說
設置不同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去體驗,讓學生去面對,如:(1)你和爸爸媽媽一年沒見面了,見面后你會怎么說?(2)看到別人被欺負,你會怎么說怎么做?(3)面對同學、家長的誤會,你怎么解釋……學生在這樣的生活情境中愿說樂說,無形之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就得到了訓練。
總之,口語交際教學策略很多,我們要多想辦法,多添措施,利用好各種資源,多找捷徑,有的放矢,一定會使口語交際教學碩果累累,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