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華飛
體育課程和文字學科不同,相較而言,體育課需要親身參與并且活動量大,但是也有共同的方面:需要師生充分的互動和交流。在新課標改革的前提下,只有讓學生最快時間內進入體育課堂的狀態(tài),保持對體育課堂的參與積極性,才能保證體育課堂的順利開展進行。這也是衡量一個體育課堂是否成功的關鍵。
1 初中體育課程的安排設置
1.1 增強開始環(huán)節(jié)趣味性
體育課堂需要調動身體并展開活動,需要一系列的完整活動環(huán)節(jié)。每一堂健康合理的體育課都應該從準備環(huán)節(jié)開始。無論是跑步、彈跳、舒展這樣的運動都是為整個體育課奠定良好的基調。但是大多數(shù)的準備活動千篇一律,這樣從一開始就降低了學生體育課的積極性,也容易出現(xiàn)學生“劃水”的消極狀態(tài)。既不能讓學生活動開,鍛煉身體,也不利于體育課。因此教師需要創(chuàng)新和不斷更進準備內容。
例如,第一堂體育課開始前,我通過前期的了解準備和練習。學習了一套更加趣味的準備操,內容豐富并且配有引起學生共鳴的歡快音樂。在準備過程中,通過充滿激情的聲音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歡聲笑語中參與體育課的關鍵的前十分鐘。達到了引起學生興趣,產(chǎn)生與體育教師有了共鳴的作用。
1.2 保障合理的活動范圍
常見的體育課活動場地是操場,運動場。學生的活動范圍有一定的限制,也是體育課的安全保障,學生應該盡量待在安全和體育教師的視野范圍,保證學生的安全。但是,教師依然可以利用有限的活動范圍,進行靈活的轉變。
例如,體育課最常見的跑步運動通常是在普通跑道進行,我通過走籃球場邊線的方式,安排學生“新的跑道”,并且在后面的自由運動環(huán)節(jié),在校內公用器材中,教學生更多的運動技能,不局限于籃球、乒乓球還有排球,由此合理的拓寬了學生的活動范圍。
2 提升自身素質去帶動學生
2.1 了解學生對體育課的期望
由于小升初后學習內容和壓力的驟增,很多學生不能足夠適應課程安排。對體育課的看法還停留在“休息和玩”,沒有完全認識體育作為一門課程的必要性。體育老師應該主動和學生溝通交流,用朋友或者親近的關系走進學生的世界,以此增強對學生的了解,并且在教師課程和學生期望中找到平衡和共通。不能崇尚“個人主義”的強制性體育學習,容易引起學生反抗和低落情緒。
2.2 關懷和尊重學生狀況
初中正是學生的心理和生理進行轉變的重要時期。學生既會個子長高,心智上成熟,也會產(chǎn)生性別距離和差異認識。體育課上,女生和男生運動量和運動方式需要一定差別,要主動讓學生時刻關注和誠實匯報自己特殊狀況和運動后不良反應。同時教師也要做到以下注意事項:
(1)有基本的體育健康運動常識,運動量要適應初中年齡段的學生。
(2)基礎的緊急醫(yī)療救助知識,要多次練習和學習急救方式和要點,必須熟練掌握。
(3)提前了解特殊學生的身體狀況,要提前詢問班主任,每堂課也要提前問學生是否有特殊情況。
3 調動主動參與性的策略
3.1 多元化趣味課堂
體育課不能是以“自由活動”和“練習運動”其中單一的一項為主,而是合理分配時間,讓課堂的四十分鐘可以盡學生和教師所用,雙方共贏。一方面,要有帶動性的指導學生學習各項運動,糾正學生的肢體錯誤;另一方面可以主動安排學生進行趣味的集體游戲。
例如我通過分體育小組,讓學生通過“蛙跳”“蹲步走”“傳遞棒”進行小組競速比賽,既活躍了體育課氣氛,又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學生在游戲中,增強了團隊的集體意識,展現(xiàn)了自己在集體的能力,增強成就感。同時小組間健康有益的競爭性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
3.2 教師灌輸正能量
體育課不僅是鍛煉和運動的事情,更是體現(xiàn)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長跑需要毅力,拉伸和單杠需要忍耐力。需要學生不僅是身體還有心理參與進來,考驗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學生一次又一次的挑戰(zhàn)自己,學會直面失敗,不斷嘗試失敗的勇氣才會獲得成功。
例如我在某次運動課上跟學生提出這樣的觀點: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但是體育運動是“九分耕耘都未必有收獲,要十分耕耘。”要盡自己所能,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厚著臉皮去做,才能做到最好。每個人的極限不同,能力特長不同,去嘗試,堅持下來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新的優(yōu)點。
4 結語
在當下,初中階段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體育教育應該用健康科學的體育教學為學生的發(fā)展和成長盡一份力。初中體育教師面對這一階段的學生,除了教學還要磨練學生意志,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的身體得到運動的放松和舒展。體育教師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同時抱著“愛”的教育心態(tài),用心安排課程,友好和學生平等交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以此回報學生的教育。
(作者單位:湖南省永州市祁陽縣七里橋鎮(zhèn)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