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程
近年來,社會安全事故頻發(fā),安全教育警鐘長鳴。在學校教學中,物理化學教學安全事故時有發(fā)生,尤其在實驗操作中缺少安全意識從而導致危險的后果。由此,為了培養(yǎng)學生細致的觀察能力、正確的操作能力以及辯證的思維能力,提高安全意識,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勢在必行。以下,我從四方面對化學課堂中如何滲透安全教育進行探索。
第一、培養(yǎng)學生在化學教學中的安全教育意識,讓安全滲透課堂教學
化學對于初中的孩子來說是一門新的學問,新奇的化學知識、奇特的化學現(xiàn)象、奇異的化學裝置、奇妙的化學實驗等都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好奇心強的初三的學生。他們求知若渴,對化學學習充滿熱情。此時,教師在培養(yǎng)孩子學習興趣的同時,更要培養(yǎng)他們對待化學的認真、嚴謹、專心和細致的心態(tài),以此培養(yǎng)化學學習中的安全意識。
作為教師,一方面要讓學生明確化學操作中或多或少會存在某些危險的系數(shù),例如懼怕、粗心、不規(guī)范操作會導致氫氣燃爆以此導致嚴重燒傷等;另一方面也要讓學生明確只要態(tài)度端正,嚴格按照操作流程做,危險因素是可以預防和消除的,只要謹慎正確對待,我們就能安全學習化學這門學科。例如,在濃硫酸和氫氧化鈉取用中都具有一定的腐蝕性,是有危險性的。并且還可以告知學生生活中的相關方面也存在著同樣的危險因素,我們不能麻痹大意。作為教師,我們要明確:學生的安全意識不僅是初學化學時需要培養(yǎng)和滲透的,而且是在每一堂化學課上都應該貫徹的。
第二、探索教材內(nèi)容與安全教育的有效融合點
學生所學的知識源于教材,因此安全教育的載體也應該是教材。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教材在潛移默化中做到安全教育的無形滲透,以達到兩者的最佳融合。在新課標要求下,化學教學需要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實驗正確操作的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將課本知識與生活實際有機結合,將化學知識有效運用于實際生活中,讓學生能夠準確分析生活中某些化學現(xiàn)象的原理,以此激發(fā)興趣和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安全意識。例如在學習一氧化碳性質(zhì)時,老師可以設置一些問題例如:當你身處的房間,煤氣泄漏,你會怎么處理?如果發(fā)現(xiàn)房間內(nèi)有人煤氣中毒,你又該如何處理?層層遞進,讓學生在不斷地討論中,通過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培養(yǎng)他們安全意識的同時,也尋找到解決問題方法。
不僅如此,讓學生在事故危害的警示中提高警惕,這也是安全意識培養(yǎng)的一種途徑。例如在講解“元素”時,可滲透汞對人體的危害、汞中毒的嚴重后果等。由此,讓學生明白水銀溫度計測量的時候要當心不能碎裂,以此來提高學生生活實踐的警覺性。因此,在充分利用教材,密切聯(lián)系實際,通過理論知識的分析學習,針對不同情況,在生活實踐中尋找不同的預防和應對措施,做到學以致用,防患未然,以及面對一些事故能夠從容應對,有效處理。
第三、尋找化學事故類的事實新聞與安全教育的最佳契合點
曾幾何時,我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但是現(xiàn)在的教育是為了學生能夠掌握知識,能夠融于社會、服務于社會。學生不能做井底之蛙,不能游離于社會之外。課堂上,教師要根據(jù)學科特點有機地讓教材與社會接軌,讓課堂充滿生活的色彩和時代的氣息。由此,可以結合當前的一些具有影響力的化學事故熱點新聞事件,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和手段,適時巧妙地將其引入課堂教學中,從事件存在的原因分析入手,引出化學學習的內(nèi)容,在悄無聲息中滲透安全教育。例如,在學習“一氧化碳的性質(zhì)”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引入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明確由于煤氣燃燒產(chǎn)生一氧化碳,導致室內(nèi)供氧不足,而導致中毒死亡的原因。新聞的播放,圖片的展示、親人的悲痛與絕望,都給學生以視覺和聽覺的沖擊,從而讓學生產(chǎn)生高度的警覺和警惕心,以達到安全教育的目地。
第四、開展化學實驗中的安全責任教育
隨著新課程要求的提高,初中生的實驗操作要求也隨之提高了。學生增強安全意識的同時,也必須明確化學實驗可能會存在危險因素,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針對性地避免危險的產(chǎn)生。如操作不規(guī)范、藥品用量過多、藥品混入雜質(zhì)、實驗室空氣不流通、廢物廢液處理不當造成的后果等,這些都是危險存在因素,都需要教師重視和告知學生的。面對以上問題,我又做如下思考。
首先,教師要進行實驗操作示范,并進行安全提示。任何一項實驗都存在安全隱患,教師自身在實驗示范的時候就必須從容淡定,一邊演示一邊講解正確操作的注意要點,讓學生認真熟記實驗步驟和仔細觀察反應現(xiàn)象,操作結束后,讓學生回顧操作步驟并且做一定的筆錄,加強記憶、有備無患。除此之外,教師在可控范圍內(nèi),可進行失誤操作,用危險的后果引起學生對安全的重視。例如,加熱,用排水法收集時,實驗完畢后老師可以先撤去酒精燈,讓學生觀察水槽中的水倒流到導管中,老師做好及時控制,以防更危險的事情的發(fā)生,從而讓學生自己明白實驗安全的重要性。有時,老師可以通過視頻等手段,進行反面實驗例子的教育,例如用嘴吹酒精燈可以引起燈體內(nèi)酒精燃燒而發(fā)生爆炸。通過以上途徑,讓學生提高安全警示。
其次,教師要轉(zhuǎn)變學生實驗心態(tài),將興趣的激發(fā)與實驗的安全性有機結合。初中的孩子面對實驗呈現(xiàn)三種心態(tài):娛樂、害怕、旁觀。教師要告知實驗的危害性,讓其認真對待,謹慎處理,但同時對于產(chǎn)生的危害要實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詞,不能引起學生的恐懼害怕的心理,由此要將激發(fā)興趣和培養(yǎng)安全意識兩者相結合。例如,在講到氫氧化鈉的化學性質(zhì)的時候,我進行了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反應的兩個實驗的演示,并且設置了兩個問題:為什么燒瓶中小氣球會自動膨脹?大試管中紅色的噴泉狀是如何形成的?面對這兩個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學生興趣高昂,積極發(fā)言。同時,在老師示范活動之后,我又讓學生上臺演示實驗,教師一旁做好觀察監(jiān)督和提醒,并且讓其他的學生一起參與到監(jiān)督管理中來,指出操錯誤,及時彌補糾正,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讓學生銘記正確的操作,增強安全意識。
總之,安全無小事,安全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前提,化學課堂中安全教育要點滴滲透,中學生要有安全意識更要學會一些簡單的安全救治措施。教師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要強調(diào)安全的重要性,要普及安全知識,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保障學生健康成長,教學順利進行。
(張家港市港區(qū)初級中學 江蘇省蘇州市 21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