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小玲
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學滲透成了小學語文教學的必然要求之一。德育滲透的含義是將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內(nèi)容巧妙地融合到我們的學科教學中來,在學生學習基礎文化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的教育,這樣不僅能讓我們的學科教育效果變得更好,還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和思想品質,能夠有效深化我們語文學科的教學效果。對此,我們每位小學語文教師都應該迅速轉變教學觀念,認識到在教學中融入德育的重要性,積極探尋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提高德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效果。
一、抓住重點字詞
小學生年齡較小,缺乏大量漢字積累,不僅很多字他們不能正確理解意思,甚至根本都沒有見過,因此識字一直都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內(nèi)容也是最為重要的內(nèi)容之一。而我們很多漢字其本身含義就有非常濃厚的德育意義,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可以抓住機會重點利用這些字詞來進行德育滲透。
比如,在學習如“仁”“孝”“信”等這些文字時,我們就可以先讓學生們自由討論利用他們來組詞,很快學生們會得出如“仁義”“仁愛”“孝心”“信用”等詞語,我們則應該趁熱打鐵引導學生們發(fā)現(xiàn)這些詞語的共通點,其含義都是與優(yōu)良道德品質有關的,隨后再為學生們拓展這些字或詞的相關歷史典故,讓他們能夠理解字詞背后更加深層的含義。像這樣抓住時機,在字詞教學中利用歷史典故進行德育滲透,不僅能夠讓學生們對所學字詞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深化記憶效果,還能有效對學生進行傳統(tǒng)美德的熏陶,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讓識字教學的效果更加深化。
二、活用教材內(nèi)容
我們的教材都是由編者精心挑選而來,其中的文章都是兼顧了實用性和思想性且能夠有效滿足小學階段學生學習需求的。但不少教師在以往的教學中,很容易忽視了這些課文的思想性價值,對此我們需要迅速改變教學理念,認知學習和挖掘這些文章中的思想價值,在授課中要立足文本思想內(nèi)核,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賞析學習,理解其中蘊含的道理,并逐漸將其內(nèi)化為學生的自身修養(yǎng)。
例如,在教學《草船借箭》這課時,這是由三國演義改編而來的一篇課文,全文著重對諸葛亮和周瑜這兩個人進行人物描寫。我們在教學時除了需要帶領學生們仔細品讀文中對人物描寫的細節(jié),教會學生人物描寫的方法外,還應該引導學生們品鑒這兩個人物的性格特點,讓學生們認識到我們應該向諸葛亮學習,做人做事除了要有膽識還要心思縝密,不能像周瑜一樣為人嫉妒心強且心胸狹窄。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為學生們額外拓展一起草船借箭前后發(fā)生的其他故事,或是三國演義中一些其他有趣的故事,故事是小學生非常喜歡的一種文學形式,這樣拓展不僅能極高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還能引導學生在課后也自發(fā)地去學習和了解語文知識,讓學生愛上語文學習。
三、改革教學方式
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我們不僅需要學習理解先進的教育思想,還需要相應地更新優(yōu)化我們的教學方式,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來優(yōu)化教學效果,并在教學中滲透德育內(nèi)容。一般來說當前運用比較廣泛的教學方法有:情景渲染法,即在授課時利用多媒體等教學輔助工具通過播放音樂或相關視頻等方法為學生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最大化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讓學生熱愛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體驗學習法,即在一些特定故事性較強的文章教學時,組織學生通過舞臺劇、分角色朗讀等形式,再現(xiàn)文章情境,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nèi)涵,有效地對文章的思想內(nèi)核進行熏陶;小組合作法,即組織學生通過兩兩合作或是多人小組等形式,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在與他人的互動溝通過程中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這三種方式各有優(yōu)劣,也各有對應的適用情境需要教師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例如,在教學《觀潮》時,教師就可以采用情景渲染法,利用多媒體等輔助教學工具,先帶領學生觀看錢塘江潮的視頻,讓學生們直觀感受錢塘江潮的雄壯場面,這樣就可以有效彌補小學生抽象思維不足的缺陷,隨后再帶領學生回過頭來閱讀這篇課文,學生就能夠在腦海中回想起先前觀看的視頻,對課文中的描寫體會更加深刻。隨后教師可以再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合適的配樂,讓學生在雄壯背景音樂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樣就能進一步的引導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錢塘江潮的波瀾壯闊,教師再適時地引導學生在課后自行積累一些有關大自然的描寫內(nèi)容,不僅強化了課堂教學的效果,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還引導學生養(yǎng)成了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當然,除了這三種常用的教學方法外,當前新式教學方法還有許多,這些都需要教師結合具體教學需求來運用,重點在于能夠貼合課文教學需要,并能夠從中有效滲透德育內(nèi)容即可。
四、重視課外活動
課堂雖是教學的主陣地,但課堂教學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而德育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取得明顯效果的,因此要想對學生的德育滲透工作效果更好,那就必須要將德育工作延伸到課外,也就是學生的生活中。我們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形式多樣的課后實踐作業(yè),或是課后拓展活動來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延伸,這樣就能更加全面且持久地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和熏陶。
在教學完《司馬光》這篇課文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課后時間尋找一些其他歷史名人的事跡,并自己對其進行總結改寫成一篇小短文。小學生都是對故事有著天生敏感性的,他們都很樂意找故事聽故事,這樣的課后作業(yè)學生都很樂意完成。在學生完成故事的積累后,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中組織學生互相分享他們自己的收獲。而在整個課內(nèi)外活動的全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注意引導學生們學習這些人物身上的精神品質,這樣就能有效起到德育滲透的作用。
五、以身作則,給學生樹立榜樣,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德育熏陶
在現(xiàn)今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我們應當也必須是學生語文學習的指引者、組織者和服務者,雖然我們可以借助語文教科書和相關的教學活動來對學生開展必要的德育教育,但是我們不應忽視自身德育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比如,我們語文教師在課堂上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肢體行為都影響著學生,特別是小學生,他們善于模仿,也特別喜歡對教師的言談舉止進行模仿。通過相關的教學實踐證明:在小學階段,我們教師對學生的德育影響和學生家長對他們的影響是相提并論的。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必須把自己打造成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品質的榜樣,以身作則,讓學生在無形中受到德育教育,讓學生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利用自己的規(guī)范言行來影響學生,鍛造學生的言行和思想。如我們上課時要文明用語,要面帶微笑;在學生知識學習的過程中,不歧視學生,不嘲笑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用自己的學習品質來感染學生,培養(yǎng)他們逐步成為一個愛學習的好學生;在課后,我們同樣要嚴格要求自己,認真?zhèn)湔n、嚴謹批改作業(yè),用自己的敬業(yè)精神感染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和態(tài)度,等等。
總而言之,小學正是學生培養(yǎng)良好道德素養(yǎng)和優(yōu)良品德的關鍵階段,而小學語文在德育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對學生的德育已經(jīng)成為必然要求。對此,我們每位小學語文教師都應該迅速轉變教學觀念,認識到其重要性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我們語文教學模式,讓德育更好地滲透在我們教學活動的方方面面中,以此促進學生身心更加健康全面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