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玲玲 劉倩楠 龐軍榮
摘要:目前國內外的關于線性素描的研究運用主要集中于美術學院院校等,屬于高等教育范疇之內,他們研究素描結構多數(shù)在于研究如何科學地解決傳統(tǒng)美術的基礎課教學。認為在素描訓練中,學生首先應解決認識問題,先學會思考、學會觀察,再通過科學訓練的程序,達到教學目的。而在普通高中階段的美術高考教學中,對于單純的線性素描技法技能的論著也有很多,但大多數(shù)是單純的常規(guī)技法訓練,或者是比較粗獷的作品編成畫冊,缺乏科學開展教學訓練的教法和學法歸納、總結,極少是針對初學者在短時間內達到高考水平為研究的論著,對目前大多數(shù)學校美術高考教學缺乏實際指導。高中線性素描教學訓練要以培養(yǎng)學生對物象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認識能力、表現(xiàn)能力為目的,掌握好基礎知識和技能。
關鍵詞:美術高考;素描;線性素描;高中美術教學
前言:
一.學情分析
社會上各式各樣的繪畫培訓班很多,很多學生尤其是特長生在素描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礎。但有些文化課差的同學認為美術是高考捷徑,很多是“半路出家”,接觸素描時間短?;蛘邏焊蜎]碰過,故專業(yè)基礎薄弱。在這樣的情況下,課堂教學盲收集、分心資料,學習有關理論;盲目效仿美術特長生專業(yè)教學是不行的,必須找到適宜的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形成自己的特色,其應該具備兩個特點“容易上手”——針對學生的專業(yè)基礎薄弱。“有效”——針對教學時間短。
二.線性素描與學情的契合度
全因素素描其表現(xiàn)手段多樣且難度較高,學生接受時間長,容易導致初學者盲目涂明暗,從而忽略結構,造成造型能力的缺乏。顯然,全因素素描對于基礎薄弱的“半路出家”的美術特長生來說并不適宜。而線性素描是以理解、解剖結構為最終目的,采用結構線去抓住物體的透視走向,從而產生提示性、概況性和立體感的,著重培養(yǎng)結構的分析理解能力和塑造能力,與絕大多數(shù)新高一學生的學情相契合。
1.線性素描的概念解讀
線性素描是一種純造型的訓練,是指中國畫的線和西方素描的體面結合,以感性的浮雕式造型式表現(xiàn)物象。其根本體現(xiàn)是線條的表現(xiàn)力,色調是為了更充分更深入更細微的刻畫物象,兩手段相容互補。
2. 線性素描訓練解決什么問題
線性素描是基于國外素描大師丟勒、何爾拜因等素描手稿,我們在常規(guī)寫生中,加入了大師素描臨摹課程,歸納總結、簡單明了、目的明確、讓學生對于畫面的最終效果一目了然。這種素描訓練是更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整體觀察方法,從而形成對畫面的歸納意識,用線性素描的繪畫語言來提升畫面的層次,達到造型準確的畫面效果。
3.線性素描訓練與高中美術素描教學的融合與創(chuàng)新
3.1線性素描訓練的步驟
步驟有序化,操作明確化(以幾何教學為例,其他門類方法一樣就是形態(tài)的差異)
①起型、構圖階段
在起型構圖的階段,主要解決的就是構圖關系、透視關系、比例關系。在此過程中,首先要把所有物體當成一個物體去觀察。感受整體的特征,把整體歸納成“三角形”、“S”“梯形等形狀”。然后開始位置安排,進行調整畫面上下左右空白的留取情況(上面留1指,下留2-3指左右)。大位置安排完之后,開始調整物體相互的大小、疏密。這些都調整好之后,便于往下調整物體與物體的比例關系(運用比較法)、和透視關系(近大遠小原則)。
②畫結構
結構是整個繪畫過程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是對于形體的理解,是對以后靜物、素描圓雕和素描頭像有很大的收獲。
例如:幾何形體中的單個圓柱,他的形體及結構是和靜物中的圓筒形顏料盒是相似形,他的結構也和圓柱是一樣的。所以說,結構對
于繪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③調整階段
調整階段就是要調整整體的各種關系。一方面在深入刻畫階段為了不斷充實形體,反復強化形體,關注畫面的局部較多,在此同時有可能破壞了一些整體關系,在最后這個階段要把破壞大的關系調整過來。另一方面在最后階段看畫面哪些關系覺得做的不夠深入的或者不到位的再完善起來,達到最后畫面的完成。
④范畫引領
繪畫教學是操作性、直觀性比較強的一門學科。也是在教學中需要全方位引導的學科,尤其教學中做范畫,不僅可以讓學生清晰直觀認識畫面整體的具體特征,也可以了解畫面關系的具體操作方法和形成的過程。示范步驟力求清晰明確,這樣更便于學生清晰畫面形成的過程。
⑤評畫階段
在這個階段不僅展示了學生的作品,學生通過作業(yè)相互比較、相互學習,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判斷分析能力也能逐漸的建立起來。同時也是對學生畫畫時思維意識和觀察方法掌握程度的驗收。在評畫階段,學生的畫面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常規(guī)的畫面問題:”花”、“灰”、“碎”、“臟”等問題。在評講的過程中,用十種畫面關系為準則,來評價學生畫面存在的問題,這樣可以讓學生更明確、更直觀自己畫面所存在的問題。通過畫面關系讓學生認識畫面問題,通過關系逐漸建立觀察方法。
4.經驗總結
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對傳統(tǒng)作業(yè)和線性作業(yè)進行對比,總結如下:
(1)總結了傳統(tǒng)素描作業(yè)和線性素描作業(yè)的優(yōu)勢和局限。
傳統(tǒng)的素描作業(yè)。傳統(tǒng)的素描作業(yè)幾乎都是以光影明暗的形式和以學生為對象來進行的,作業(yè)有一定的展現(xiàn)過程,便于發(fā)現(xiàn)問題,也能完成常規(guī)的教學任務,和平時的考試及高考互相銜接,能提高學生的素描水平,側重于應試教育。但是會過于強調應試教育,學生有可能照搬照抄,對內在的形體不理解。無法關注學生完成作業(yè)的過程和方法,更無法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
線性素描作業(yè)。一些老師開始在作業(yè)的設計時注重創(chuàng)作性,自主性,激發(fā)興趣性等特點,提高了學生的興趣,能鍛煉學生的思考和動手能力,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對素描的要求是一致的。但是在學習和訓練過程中容易費時費精力,標準不是很好把握。
(2)我們線性素描作業(yè)進行分析
傳統(tǒng)的素描作業(yè)布置往往是由教師一個人說了算,按部就班,有一定的局限性。線性素描作業(yè)可以從源頭上改革,讓學生自主尋找感興趣的作業(yè)內容。學生們可以一人或多人合作后由班級選出的作業(yè)負責人優(yōu)中選優(yōu),選擇一個能體現(xiàn)教學內容又有層次性趣味,比如自己成立合作小組,也可以分兩個課時,讓同一位學生前期畫傳統(tǒng)素描,后期畫線性素描,然后進行對比。如圖1:
從作業(yè)內容與形式
傳統(tǒng)的素描作業(yè)大多用素描紙的形式設置,過于強調應試考試。我們線性素描作業(yè)注意到了以下幾個結合:
①課堂作業(yè)和課下作業(yè)相結合;
結論
我們認為在美術特長生素描教學方面找到了適合我們“?!鼻椤ⅰ皩W”情的方法途徑,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具體表現(xiàn)在:
(一)我們找到了新高一美術素描教學的最佳契合點。
(二)我們的實踐證明了新高一美術教學把線性素描作為教學的重中之重的必要性、可行性、實效性。
我們選擇線性素描教學作為教學的重中之重,是因為線性素描容易上手。它培養(yǎng)學生造型能力、表現(xiàn)能力、觀察能力方面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適合我們的專業(yè)基礎薄弱且培訓時間不充裕的學生,而其在培養(yǎng)造型能力、觀察能力、表現(xiàn)能力等方面也符合課程要求,能夠為高三的高考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實踐證明,我們的選擇不僅必要,而且可行,有實效。
參考文獻
[1]《何家英工筆人物畫》2015.7
[2]《丟勒素描集》2012.5
[3]《美術課程標準》2011.6
[4]《素描技法》2015.3
[5]《解讀素描》2014.7
本文系鄭州市教育科學研究“美育”專項課題一等獎“藝考生線性素描教學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16-ZJKYB-S18-003)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