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英
摘要:小學思想品德課是一門綜合性育人課程,是一門以兒童生活為基礎的綜合性課程。新課標非常重視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在思品課教學中如何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思品課教師應該思考也應解決好的重要問題。下面淺談我在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做法。
關鍵詞:思想品德;心理健康;著力點
引言
小學思想品德課是我國對小學生進行德育,促使其形成健康人格的一門重要課程,它在學生小學階段乃至今后一生的成長過程中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針對當前我國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實踐中主要凸顯的問題及其應對策略,進行思考顯得尤為必要。
一、挖掘思想品德課中蘊含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
在傳統(tǒng)的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只是把教材當作授課的基礎,側重于對學生知識內容的教育,忽視了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這樣的教學方式雖然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卻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教師需要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找準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滲透點,讓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和認同,促進學生的心理素質逐漸提高。例如在教學六年級上冊的《學會拒絕》一課時,教師可在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拒絕身邊的誘惑,也可以采用具體事例幫助學生理解本節(jié)課的內容。在講解這節(jié)課之前,教師可以用故事引入新課,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帶著問題去思考。教師也可以在講解課堂內容之后,講述身邊的誘惑,從而調動學生回答問題、思考問題的積極性。拋出問題:“同學們每天的學習和日常生活中有沒有什么東西誘惑我們,導致我們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和工作中?”通過這個問題,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在課后的學習情況,進而為講授新課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加強對教師心理健康的監(jiān)督和關注
眾所周知,教師是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教師的一言一行,皆會給學生造成或大或小的影響,尤其是思想品德課程中的言行,更是會給學生造成至深、至遠的影響,尤其是不具備較強分辨能力的小學生,影響更是不可小覷。因此,有必要在積極開展心理教育之前,率先關注和監(jiān)督相關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為了確保小學生接受正確、正向的思想熏陶和影響,還需學校加強對教師的培訓、監(jiān)督及關注,確保思想品德教師的情操、道德符合教學要求,也確保思想品德教師具備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更要考察思想品德教師的情緒、心理抗壓力等,確保思想品德教師不會在學生面前表現(xiàn)出負面狀態(tài)。諸如此類的內容,都是需要學校加強關注的方面,總之,只有教師具備良好、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才可進一步保證培育出來的學生具備良好的心理,這樣一來,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意義和實施質量才可得到保障。
三、為學生創(chuàng)建更和諧、健康的教育環(huán)境
環(huán)境是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它關乎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的好與壞、優(yōu)與差,是需要相關教師充分關注的重點。因此,需要教師努力在課堂中為學生創(chuàng)建更和諧、健康的教育環(huán)境,教室內保持干凈、整潔是必要的,還可適當?shù)靥砑右恍┗ú?、正能量標語,或是張貼一些名人畫像等等,目的是無形中對學生思想、心理產生正向影響,進一步陶冶學生情操的同時,也進一步的引導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除此之外,教師還可在教室內安裝鏡子,讓學生注重儀表,使得學生關注自身形象、努力提升個人形象。諸如此類的做法都可采用,目的是創(chuàng)造更優(yōu)良的育人環(huán)境,切實將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功效發(fā)揮到最大。
四、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在教育新形勢下,教育是雙向的理念更為深入人心,也有越來越多的思想品德教師認知到這一點。具體來說,就是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這種交流是一種情感上的交流、一種有效的交流、一種相互的交流,利于在交流過程中,讓學生敞開心扉、表達心聲,利于教師加深對學生心理狀況的認知和了解,便于開解學生、幫助學生解開內心疙瘩,從而助力學生重新煥發(fā)對生活、學習的熱愛之情。當然,想要達成真正意義上的情感交流,還需以平等交流為前提,教師務必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耐心的傾聽學生講解,還要不斷地鼓勵、勉勵學生,使得學生感受到關心和呵護,從而與教師達成交流上的共識,進而達成更好的教育效果。值得一提的是,教師要主動地與學生進行互動和交流,只因有部分學生是內向的性格,他們有苦惱也不愿意多說,只會將心理問題埋在心底,針對這部分學生,教師能夠做的就是秉持耐心并主動的與他們建立良好關系,并在此基礎上,多鼓勵他們、肯定他們、表揚他們,當然,也可引導學生采用寫紙條的形式來進一步地傾吐心事,切實保護學生的隱私、自尊,相信會取得不錯的心理治療效果。
五、與家庭攜手,共同承擔育人責任
對于小學生而言,家庭是其生活的主要場所,家庭對小學生心理的影響是不容小覷的,越來越多的事實表明,家庭對于小學生心理的影響是巨大的,有時候影響力甚至會超出學校影響力范疇,所以說,有必要促成學校與家庭的合作,進而攜手共同承擔育人責任,切實為小學生心理健康成長共筑良好環(huán)境,切實在培養(yǎng)小學生心理健康道路上發(fā)揮合力,進而取得更好的育人成效。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與學生家長保留有效的聯(lián)系方式,更要多多的就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互動、交流,切實發(fā)揮家庭教育互補優(yōu)勢,讓小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時得到解決。除此之外,學校還要多組織家庭教育宣傳教育活動,讓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個人性格、家庭氛圍對于小學生心理的影響,從而自覺地進行改正,并真正的承擔起相應的育人職責,做到真正的了解孩子、關心孩子并獲知孩子最真實的內心想法,這對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有著諸多好處。另外,學校還可多組織多姿多彩的親子活動,進一步拉近親子之間的關系、進一步加深雙方的了解,也會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成效大幅度提升。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是重中之重的任務,更是每位教師必須承擔的教學使命,尤其是思想品德相關教師,務必要在關注與重視學習心理的前提下,合理、有效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旨在讓學生全面、健康的發(fā)展。為達到此目的,也需要相關教師付出較多的心力和精力,可在必要的時候,與家庭攜手共同完成育人使命,相信會取得不錯的成效。
參考文獻:
[1]孫海英.略論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影響 [J]. 中學政治教學參考 ,2012(30):8-9.
[2]劉艷莉.思想品德課是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平臺 [J]. 現(xiàn)代教育 ,2012(01):79-80
廣東省湛江市坡頭五合小學 524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