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梅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即教育?!薄皼]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毕壬脑拞⑹疚覀?,教育離不開生活,與生活密切關聯(lián)的教育才是鮮活的教育。以此類推,語文教學也是如此,因為語文教材就來源于生活,與生活息息相關。只有與生活這方源頭活水相融,語文教學才能活色生香。
一、生活,讓識字教學扎實有效
2011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于小學各階段生字學習提出了具體要求。如何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繼而養(yǎng)成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呢?筆者覺得興趣來源于成就感,當一個學生因自己識字多得到贊賞之后,他就一定會對識字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除了學校,生活這片天地更為廣闊,學生在其中更能學到無數(shù)的漢字。學生學到的生字越多,成就感越大,對生字的興趣會越濃厚。對于剛學生字的一年級小朋友,課堂上學習了生字,就可以讓他們到生活中去找一找。在匯報尋找結果時,孩子們七嘴八舌,那堆滿笑容的臉上滿滿都是成就感。同時,在尋找過程中,孩子們與生字一次次邂逅,生字的形象也在孩子們腦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對于二~六的孩子來說,我們則要求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學習了詞語,就要求學生用它來說一句話或一段話。孩子們在練習說話的過程中,調(diào)動的就是自己的生活儲備。
當然,反過來我們也可以運用課堂學習的生字為生活服務,比如幫爸爸媽媽做好家庭開支計劃,記錄家庭開支賬目,教目不識丁的爺爺奶奶識字,當左鄰右舍的幼兒園小朋友的小老師……這些活動都有效地勾連起了生活和生字學習,鞏固了課堂學習所得,反過來又提升了學習興趣,可謂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二、生活,讓篇章學習鮮活靈動
我們所使用的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課文內(nèi)容無論是聞名天下的名山大川,還是恬靜質(zhì)樸的鄉(xiāng)村畫卷;無論是嚴謹細致的科普作品,還是童趣盎然的童話故事;無論是蒼涼悲壯的塞外邊關,還是風景如畫的江南水鄉(xiāng)……都是源于生活,都是五彩斑斕、五味雜陳的生活觸動了作者的情思,使作者有感而發(fā),才形成了一篇篇生動傳神、感人肺腑的文章。
美國教育家華特曾經(jīng)說過:“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币虼?,語文篇章的學習也要巧妙地與生活融合起來,方能使得課堂教學更鮮活靈動。比如教學統(tǒng)編版四年級上冊的《爬山虎的腳》,我?guī)ьI孩子們?nèi)タ磳W校圍墻上的爬山虎。通過仔細觀察,孩子們對爬山虎有了具體深入的認識。這時再來學課文,對于課文中爬山虎葉子顏色的變化、腳的樣子、怎么爬等內(nèi)容不但很容易就理解了,而且學到了作者描寫事物的方法,還積累了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教學同冊的《牛和鵝》時,我給孩子們講自己家里養(yǎng)鵝的故事,特別講到鵝不怕人,看見我走近不但不讓,反而咄咄逼人迎上來的經(jīng)歷,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我這么一說,孩子們也立刻打開了話匣子。通過我和一部分孩子的講述,大家都了解了鵝的特點,從而對文中“我”見到鵝后緊張害怕的心理也引起了強烈共鳴。
事實證明,這樣的課堂由于與生活相融,使得篇章的學習更鮮活靈動,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且在享受學習樂趣的同時,發(fā)展了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
三、生活,讓口語交際大放異彩
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口語交際”內(nèi)容包羅萬象,諸如聽故事、講故事,打電話,一起做游戲,長大以后做什么,圖書借閱公約,推薦一部動畫片,我的暑假生活,說新聞,勸告,轉(zhuǎn)述,辯論,演講等等。總而言之,這些內(nèi)容都是為生活服務的,都是解決生活中人與人交流的問題的。因此,我們的口語交際課教學也必須和生活密切關聯(lián),要善于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通過課堂練習內(nèi)化為他們的表達能力。
我還清楚地記得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就特別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有一回,他教學一年級的小朋友學習“轉(zhuǎn)述”。他先講了一個故事,告訴學生傳錯話會誤事的道理,接著講述了轉(zhuǎn)述的要求。就在他剛講完要求時,趙校長走進了教室,要找班主任鄧老師(這當然是于老師課前精心預設的),可鄧老師不在,于老師就問趙校長什么事,趙校長就把要通知鄧老師去中心校參加廣播操比賽的事和穿著要求說了一下,請于老師代為轉(zhuǎn)達。于老師就以此為題材,訓練學生進行轉(zhuǎn)述。學生信以為真,立刻把自己代入情境,在于老師的帶領下先自己練說,再當眾口述,然后和于老師配合表演,最后動筆記述。在此過程中,于老師發(fā)現(xiàn)學生表達不清、內(nèi)容遺漏等問題后,總是加以巧妙引導,讓學生始終學得興味盎然。
于老師的教學課例使我深受啟發(fā),于是,在日常教學中,我也嘗試利用轉(zhuǎn)瞬即逝的資源訓練學生進行口語交際。有一天上課時,我們的教室飛進來一只蜻蜓,它先停在燈繩上,再歇在黑板上方。我見狀,就對我們二年級的孩子說:“瞧,蜻蜓都在聚精會神地聽老師講課呢,你們可別被蜻蜓比下去哦?!毕抡n前十分鐘,我靈機一動,說:“孩子們,如果請你把這件趣事回去講給家長聽,你會怎么說?”學生立刻興奮起來,紛紛發(fā)言。一個小朋友說:“奶奶,你知道嗎?今天我們教室里來了一只蜻蜓,它一動不動地停在黑板上方,老師說它也在認真地聽講呢。”另一個小朋友說:“媽媽,今天我們教室里來了一位客人,它也和我們一起聽老師講課呢。你知道它是誰嗎?”還有一個小朋友說:“爸爸,我要告訴你一件班級趣事。今天我們上課的時候,有一只蜻蜓從窗外飛進來,在我們教室轉(zhuǎn)了一圈后,被我們認真學習的勁兒感動了,竟也停在黑板上方,和我們一起聽起課來。你說有趣吧?”……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口語交際”的題材俯拾皆是,比如把在家、在電影院看的電視、電影和小伙伴分享,把學校大事、班級趣聞講給家長聽,把家庭趣聞講給老師聽,把教室里老師的話傳給辦公室的老師等等。我們只要把握好每一次契機,并加以充分利用,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學會說話,做到音量高低適宜、神態(tài)自然、語氣婉轉(zhuǎn)、有禮有節(jié),口語交際就能大放異彩。
四、生活,讓習作之花常開不敗
葉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話》中曾這樣表述:“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地流個不歇。”先生的這句話啟示我們:要想寫出活潑生動的文章,就得把習作的根深植于生活這片肥沃的土壤。
例如教學統(tǒng)編版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習作——“我的動物朋友”,我提前一個月通知學生觀察自己家的或鄰居朋友家的小動物,當然也可以觀察教室里生物角飼養(yǎng)的小金魚、小烏龜、倉鼠、兔子等小動物。學生通過仔細觀察、連續(xù)觀察,對動物外形有了具體了解,對其生活習性有了深入掌握。課堂上,老師又進行了篇章結構、表達方法的點撥。因此,這一篇習作,學生們都寫得內(nèi)容具體、細節(jié)生動傳神,包括那幾個平時懼怕作文的孩子。
縱觀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課本中的作文題基本上都源自生活,與生活息息相關,諸如寫人、寫事、寫景、寫游戲、寫活動等等,鑒于此,我們的習作更應該與生活融合起來,課前觀察、體驗,課上用老師傳授的寫作方法來生動描繪五彩的生活畫卷。
除了書本上的作文題,生活中發(fā)生的大事小情,如班級、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家庭中的小插曲、小意外、小驚喜,社會上的所見所聞等等都可以作為習作的素材,我們要鼓勵學生用日記的形式把這些內(nèi)容記錄下來。這些原汁原味的生活日記素材,定會讓我們的習作之花常開不敗,活色生香,悄然打動讀者的心靈。
結束語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傊?,生活的廣闊天地里有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語文學習資源, 是學生們樂學語文、善用語文的奧秘所在。語文教學只要牢牢牽手生活這方源頭活水,語文教學之路定能越走越寬,越走越遠,越走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