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麗
【摘? ?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場合需要應用英語。面對英語的重要性,教師要做好英語的教學工作,幫助學生更好的成長。當然,這僅靠口號是無法實現的,教師要完成這一教學任務,首要就要對現行教學進行問題分析與改進,在不斷的探究中,才能找到最有效的教學方式,取得優(yōu)異的成果。
【關鍵詞】初中英語? 課堂教學? 學生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3.044
初中英語的學習既要求學生的英語成績得到進一步提高,又要求學生掌握英語運用能力。這對學生的學習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想讓學生達成這樣的目標,就需要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革,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以積極主動的心態(tài)配合教師教學,構建高效英語課堂。
一、目前初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教師觀念陳舊
雖然新課程改革已逐步深入到教學中,但是部分教師在教學中還是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教師的觀念陳舊導致學生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得不到提高,自然就無法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二)教學方式單一
傳統(tǒng)英語課堂中,教師主要依賴音頻和課本進行教學,既沒有對知識分區(qū),也沒有幫助學生進行單獨的模塊訓練。但是在考試中,又有各種各樣的題型出現,學生要想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就需要對不同題型多次練習以產生肌肉記憶??梢?,教學方式與教學實踐之間,出現了沖突與矛盾,而這些問題的根源在于教學方式單一。
(三)忽略學生之間的差異
每個學生家庭背景不同,過往接受的教育方式也不同,這導致了學生的差異化發(fā)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取的是一視同仁的態(tài)度,因此就很難顧全學生間存在的差異,長期下去,有的學生可能因為某些方面疑惑一直得不到解決導致影響后面的學習,這樣的負面影響在教學中應該極力避免。
(四)實踐能力弱
學好英語不僅是為了應對接下來的中考、高考等考試,更是因為以后學生生活工作中將有很多機會需要應用到它,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除了要重視應試考試的部分,對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也應該多加培養(yǎng)。然而,在目前的英語教學中這一部分做得并不好,學生的實踐能力普遍偏弱,這對學生今后發(fā)展將大為不利。
二、初中英語教學改進措施
(一)革新教師觀念
教師在教學中要是一成不變,這種錯誤的做法將永遠不可能實現教學的新目標。相比過去,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要求教師要更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視與其他課程的聯系等,這是過往教學中忽視的地方。因此,教師需要革新觀念,學??梢酝ㄟ^定期舉辦一些講座,或是分發(fā)書本的形式,對教師傳播教學新理念,并定時抽查其學習情況。只有帶著正確的思想方針教學,才能取得好的進展與效果。
(二)豐富教學方式
目前已經涌現出許多新的、有效的教學方式,只不過教師在教學中還沒有學會多加應用。如微課,此方法可以讓學生可以通過課下觀看視頻的形式進行學習,大大減少了課堂講解的時間,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讓更多學生進行發(fā)言。另外,很多學生因為題型訓練少,沒有在其中尋找到有效的解題方法而導致丟分現象的出現,對此,教師可以通過對比教學進行改善。比如常見的閱讀題,其實題型無外乎就是推斷題、細節(jié)題、總結主旨題等幾種類型,如果教師每個題都細化講解,過于浪費時間,又無法讓學生實現有效學習。這時,教師不如嘗試將幾道同類型題目放在一起進行講解,帶領學生在原文片段中尋找答案,通過這樣的重復訓練幫助學生總結共同點,教會學生做題技巧。學生學會了學習方法,下次遇到新題時,就能有效節(jié)約做題時間,從而提高做題質量。課堂時間雖然短暫,但教師在其中發(fā)揮的作用卻很大,若是再有豐富的教學方式加持,相信學生的學習水平將持續(xù)得到提高。
(三)差異化教學
生活上教師對學生采取一視同仁的態(tài)度是正確的,但是學習上,就不太可行了。學生自身差異的形成包括許多先天和后天因素,統(tǒng)一的教學無法改善不同學生存在的問題,因此,這要求教師學會進行差異化教學。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學習成績、掌握能力以及學習速度等因素將學生進行分層。其次,教師為這些不同層級的學生分別制定學習目標與方案。這樣,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問題就得到了解決。最后,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對學生分層之后,同一層次學生之間進行比較,更能暴露出學生的個人問題。此時,教師可以對其進行針對性訓練。比如有的學生聽力技能弱,可以為其布置一些日常聽力訓練,通過這樣的個性化學習幫助學生補齊短板。通過捕捉學生學習問題,尋找個人應對教學方案,最后幫助每位學生實現進步,這才是差異化教學的最終目的。
(四)重視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
要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最大限度地享受英語的優(yōu)勢,教師在課堂上就要重視起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例如,教師在教學中很少給學生說的機會,因此,學生的英語口語經常有帶口音、說不連貫、不敢說等問題,這些問題如果長期堆積,將造成嚴重的后果。對此,教師要做出改變。首先在課堂上,教師應要求學生使用英文對話,學生剛開始時可能會不適應,這一階段教師要對學生做好鼓勵工作,長期如此,學生的口語能力將會得到有效提高。其次,教師在布置作業(yè)時,可以加入口語作業(yè),剛開始可以是朗讀文章,學生進步后可以變成自己口述文章原文、主旨等,通過逐漸增加難度的作業(yè),幫助學生提高。最后,教師還可以適當地舉行一些比賽,如英語辯論賽、英語演講賽等,由教師和全班學生共同為比賽學生進行打分,在這樣公開的評比下,學生更有動力完成學習目標。
學生目前還是學生,但以后都是要走入社會的,教師作為學生的引路人,要擔好這一職責,做好教學工作,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才能使學生真正學有所用。
三、結束語
教師在教學中要學會從全局的角度看待教學問題并積極探索研究改進措施。本文從革新觀念、豐富教學方式、進行差異化教學、重視學生應用能力培養(yǎng)四方面進行了簡要闡述,相信在不斷的教學探索中,各位教師都能找到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yǎng)出符合社會要求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洪梅.初中英語綜合性學習的有效方法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6(11):78.
[2]談震.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初中英語教學策略探究[J].科幻畫報,2020(1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