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葉頌
摘要:《紅樓夢》是一部在我國古代文學史上占據(jù)重要地位的小說,關(guān)于《紅樓夢》的文學研究成果也十分豐富。然而,長期以來,女性形象研究是《紅樓夢》人物形象研究的重點,在男性形象研究方面則不僅缺少實踐成果,而且往往傾向于分析其庸俗丑陋的一面,導致整體研究工作十分淡薄,未能取得深入的成果。針對這一狀況,本文主要以《紅樓夢》中四個男性角色的“眼淚”為切入點對其形象展開分析解讀,旨在提供具有借鑒意義的參考。
關(guān)鍵詞:《紅樓夢》;男性形象;解讀;眼淚
引言:人物作為構(gòu)成小說的三要素之一,是小說的靈魂所在。《紅樓夢》作為我國古典小說的最高峰,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然而,盡管《紅樓夢》中塑造最為出色的形象為女性角色,但實際上,《紅樓夢》中男性角色數(shù)量多于女性角色,針對長期以來男性形象在文學研究過程中一直被忽略的現(xiàn)象。
一、賈寶玉——至真至純之淚
賈寶玉是《紅樓夢》的男主角,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紅樓夢》中最為重要的一個人物。賈寶玉擁有復雜的個性,一直廣受研究者的關(guān)注,學術(shù)界中以賈寶玉為主題的論文數(shù)量也極多[1]。由于賈寶玉研究與《紅樓夢》研究的其他領(lǐng)域——主題分析、思想分析等具有十分密切的關(guān)聯(lián),因而幾乎所有的《紅樓夢》研究專著都提到過關(guān)于賈寶玉的內(nèi)容,因此其不僅數(shù)量眾多,內(nèi)容也十分復雜。
縱觀整個中國文學史,賈寶玉這一人物形象也是獨一無二的,對曹雪芹本人所創(chuàng)作的《紅樓夢》前八十回進行分析,其中,正面描寫賈寶玉流淚的次數(shù)多達35次,冠絕全書男性角色,“哭”也是曹雪芹在塑造賈寶玉這一人物形象中經(jīng)常使用的元素,賈寶玉的眼淚顯然不同于常人,通過對其眼淚進行分析,可以品味出其獨特的人物個性和魅力[2]。林黛玉是《紅樓夢》中流淚最多的女性角色,作為與林黛玉有著“木石前盟”的賈寶玉,在林黛玉為其流淚的同時,他也在為;林黛玉流淚,賈寶玉第一次哭,就是因為林黛玉:《紅樓夢》第三回中,賈寶玉與林黛玉一見如故,由于賈寶玉發(fā)現(xiàn)林黛玉沒有與自己相同的通靈寶玉,于是立刻摔掉寶玉,并開始哭泣。這場哭泣看似小孩子氣,實際上暗示著賈寶玉與林黛玉之間愛情的悲劇性。這一情節(jié)既呼應(yīng)著后來林黛玉的“還淚”,又在很大程度上表現(xiàn)出賈寶玉內(nèi)心的情感特征。此后,賈寶玉又多次為林黛玉而流淚,比如在第二十八回中,林黛玉因誤會賈寶玉而獨自葬花,賈寶玉在向她解釋的過程中也不自覺地落下淚水;在第二十九回中,張道士提親之舉直接導致賈寶玉和林黛玉之間發(fā)生波折,在相互試探的過程中兩人都留下了淚水。
二、甄士隱——回歸世俗之淚
甄士隱在《紅樓夢》中出場極早,屬于一個正面角色,無論是其名字還是其在小說結(jié)構(gòu)布局中所處的位置,其均具有強烈的象征意義、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甄士隱在《紅樓夢》中唯一流過的眼淚,是在愛女英蓮丟失之后所丟的眼淚,這也成為直接導致他出家的原因[3]。
甄士隱本人“不以功名為念”,人如其名,他具有高潔的人格,擁有我國古代讀書人所推崇的人格品質(zhì)。然而,盡管甄士隱是超凡脫俗之人,但實際上甄士隱并為完全絕俗忘塵,對于獨女英蓮,甄士隱萬分疼愛。也只有英蓮的丟失,才能讓甄士隱這樣超凡灑脫的真隱士流淚。《紅樓夢》中在描寫甄士隱之哭時極盡夸張:“晝夜啼哭,幾乎不曾尋思??纯吹囊辉?,就先得了一病?!贝藭r的甄士隱,不再是“真隱士”,而與普通人毫無區(qū)別,說明甄士隱同樣具有人化的一面,而不是完全超凡的神仙。甄士隱最終了悟出家,也正是因為突破了人化的限制。
三、賈政——真摯父愛之淚
賈政在《紅樓夢》中一直是一個具有較強爭議性的人物,其在《紅樓夢》相關(guān)人物形象研究之中,也是廣受研究者關(guān)注的重要男性形象。作為封建社會的大家長,賈政恪守封建道德與教條,在言行舉止方面均符合正統(tǒng)文人形象特征,是賈府這個貴族大家庭中一味難得沒有惡行的正人君子,且是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唯一給出“大有祖風”這一評價的角色。然而,雖然賈政為人正統(tǒng)、恪守封建秩序與道德,同樣流過眼淚,透過其眼淚,讀者能夠看到這一男性人物角色的另一面,感受他的內(nèi)心世界與情感色彩[4]。
賈政第一次流淚,是在《紅樓夢》中《大觀園試才題對額 榮國府歸省慶元宵》這兩話之中,雖然表面看賈府風光無限,但面對歸為妃子的女兒,賈政卻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表現(xiàn)出封建禮教的殘酷性:在封建秩序和道德面前,賈政的親情只能退居其次,但他的內(nèi)心仍然感到痛楚,直接反映出父女之間的親情在封建社會下被扭曲;賈政第二次流淚,則是因為寶玉挨打,雖然寶玉是賈政親手所大,但仍然為此感到難過并流下眼淚。賈政是《紅樓夢》中最為方正的人物形象,盡管從整體上看這一人物缺乏生氣,但兩次關(guān)于其流淚的描寫,也展現(xiàn)出了他作為一個父親的另一面。
四、薛蟠——真實人性之淚
薛蟠是《紅樓夢》中一個不折不扣的反面人物,他惡行眾多,不僅打死了馮淵,而且還強行搶走了英蓮,且對于自己所犯下的罪孽毫不在意并逍遙法外。盡管薛蟠屬于一個反面人物,但曹雪芹在塑造這一男性角色時仍然下了一番功夫,從他的眼淚中,讀者能夠感受到他仍未泯滅的良知與人性[5]。
第三十五回中,薛蟠第一次流淚,其因被妹妹誤會而流淚,反映出薛蟠個性中善良的一面,屬于“情之所致”,即便是這樣一個無惡不作的惡霸,在親情面前,仍然有人性化的一面;第四十七回中,薛蟠因?qū)α嫔彋饬瞬涣贾亩獾蕉敬?,之后在六十七回中,由于柳湘蓮救了他的性命,薛蟠與柳湘蓮結(jié)為兄弟,后來因柳湘蓮出家、布置去向,薛蟠大哭一場,可見其珍視友情的一面。薛蟠固然屬于反派人物,但從整體上看,這個人物形象并不平面,而是十分立體,從他的兩次流淚來看,他也擁有真實的人性和飽滿的性格。
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紅樓夢》作為一部以封建社會為背景而創(chuàng)作的小說,必然包含對于男性形象的塑造。從賈寶玉、甄士隱、賈政及薛蟠四個男性形象來看,“流淚”這一線索是作者曹雪芹在塑造男性形象時經(jīng)常用到的元素,不同的男性形象在流淚時也呈現(xiàn)出的不同的特征,“眼淚”也成為分析解讀《紅樓夢》中男性形象不可忽視的元素?!皾M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曹雪芹在創(chuàng)作《紅樓夢》時即對此有所強調(diào),這也是在研究《紅樓夢》時需要加以重視的內(nèi)容。
參考文獻
[1]趙云芳.《紅樓夢》中民間文學的形態(tài)考察[J].紅樓夢學刊,2018(01):295-307.
[2]夏添,牛犁.賈寶玉“女性化”服飾考[J].浙江紡織服裝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8,17(02):52-57.
[3]蔣相杰,董自凱.清代小說中的“男性女性化”現(xiàn)象初探——以《紅樓夢》為例[J].大眾文藝,2019(06):26-27.